余育承;郑秀东;吴玉兰;吴莉娟
中后肩手综合症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20%,笔者运用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素爱;刘新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杨希贤(1908_1991),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前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理事、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福建分会理事、顾问,福建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并兼任福建中医学院教学工作.杨氏早年跟随其岳父陈少苍学习中医,精研岐黄.其后致力于推拿临床医疗和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推拿手法研究及其应用领域中,不仅继承传统的中医推拿的精髓,而且博采众长,锐意创新,终自成一家,为弘扬和发展中医推拿事业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能与杨氏交往多年并常得到他老人家的教诲和指点,受益匪浅,现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作者:潘家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3年~2001年6月,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加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观察,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治疗的价值与规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崔同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背部刮痧走罐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利军;李吉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5年3月~2001年9月采用参附汤煎剂治疗更年期崩漏2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育承;郑秀东;吴玉兰;吴莉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从2000年以来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血栓外痔、肛门肿痛患者5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小芬;尤祥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化瘀祛膜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叶敏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是近年发现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L-Arg)而生成,它可作为介质、信使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与粘附,参与炎症反应,介导神经毒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脑血管疾病是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通过测定患者血清中NO的含量变化,以期探讨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作者:施水兰;刘小朋;李华;张国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项针治疗偏头痛73例,并设立西药组50例作为对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刚;尤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卒中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继发肺栓塞(PE)则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DVT是PE的常见原因,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为22%~75%,故防治脑卒中患者DVT发生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1].我们自1995年11月~2001年11月期间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1例,分别采用灸法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法(灸药组)和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法(药物组)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臣义;赵林;刘世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外感发热,证虽简单,但病机多样又多兼证,须辨证施治,方可取效.1 肝肺郁热再感风邪[例1] 罗某,女,2岁,发热6 d.1周前突发双眼红肿、疼痛,以左眼为甚,伴体温升高达39℃,昼低夜高,服扑热息痛等药则汗出热退,复又升高.查体见眼睑红肿,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不多,咽红,手足冷,无汗,舌红苔少,指纹紫,指甲淡.证属肝肺蕴热,复感风邪,治以清热疏风利咽.药用:柴胡6 g,桑白皮6 g,半夏3 g,黄芩3 g,荆芥穗3 g,地骨皮3 g,儿茶3 g,牛蒡子5 g,鳖甲3 g.服药1剂,发烧即退,诸症大减.考虑患儿体虚,易反复,随拟玉屏风散加沙参、麦冬、白术、麦芽等固表滋阴兼和中之法调理,服3剂后,诸症遂恙.
作者:陈启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773例中老年人进行肾虚证实质研究.结果发现,肾气虚证者与T细胞亚群失调及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其中CD4、CD4/CD8、CD4/CD8绝对值随着肾气虚证积分的升高而降低,SBP、DBP、平均动脉压则相反,肾阴虚证与T细胞亚群紊乱有一定关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SBP、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压随肾阴虚证积分的增加而升高;肾阳虚证与性激素内环境紊乱、T细胞亚群失调、高血压都有较密切关系,表现为多种功能衰退.
作者:方素钦;林炳辉;叶盈;吴圣贤;陈可;林求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运用中医清利化瘀通淋法治疗泌尿系结石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智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院采用通天口服液对60例慢性头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5~2000年,我科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98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碧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5年以来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产后盗汗症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苏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为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本文总结了近年在本科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46例,笔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大法,针药结合,取得良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伟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从1991年7月~2000年7月,我们用蓝友明医师经验方龙胆泻肝饮治疗淋菌性结膜炎5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伟围;蓝义明;鲍雪娇;蓝友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药是治疗疾病的药物,药物有毒性是正常的,认为中药是天然药材,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如马钱子、乌头、附子、半夏等中药的毒性较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对这些药物应用应非常慎重,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对于常用的中药,有的甚至是补药,亦有毒副作用,使用不当也会中毒.如人参,如果不对病证或超剂量服用,就有可能发生中毒.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轻者头痛眩晕,口唇干燥,胸闷腹胀,血压升高.长期服用不当,就会出现消化道出血,面色苍白,抽搐昏迷,呼吸急促,双目失明,甚至死亡.马兜铃有关报道中,马兜铃碱0.02 g皮下注射即可出现有严重的肾脏损害,主要中毒症状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并使肾脏损害,出现血尿、少尿、尿闭等.
作者:尹梅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林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