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菊花对D-半乳糖衰老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

林久茂;庄秀华;王瑞国

关键词:菊花, 半乳糖, 致衰老, 抗氧化作用, 氧化损伤, 其它疾病, 多种疾病, 自由基, 衰老型, 治疗, 植物, 实验, 机体, 花序, 干燥
摘要:菊花为菊花科植物菊(Chrysanthen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据报道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1],但目前菊花对衰老型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而氧化损伤是造成机体发生多种疾病的原因,并引起逐渐衰老.本实验拟对菊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同时也为菊花治疗由自由基等引起氧化损伤的其它疾病提供参考.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平糖浓缩胶囊D方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7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随年龄及病程的增加而增长.因其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与足部感染和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糖尿病其它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并未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我们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法(MDNS)为指标,观察平糖浓缩胶囊D方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叔禹;李学军;孙丽娜;邱英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复枕汤配合手法治疗落枕43例

    落枕是骨伤科颈部筋伤的常见病,多由于颈部肌肉突然收缩或睡觉姿势不正而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颈背肌肉强直、痉挛、酸胀和疼痛等.我们临床上运用自拟复枕汤配合手法治疗落枕4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武炼;王定义;何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穴位点刺放血加中药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8例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发病为多见,发病患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多.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点刺放血加中药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病中Fas、Bcl-2表达与中医阴阳辨证的关系

    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主要的一种疾病,其特征为产生大量抗核抗体,病理基本病变为肾小球内细胞增生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病变轻重及预后与增生程度有关,增生又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受严格调控[1].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促进作用属于阳,抑制作用属于阴.阴阳互根,互相制约,消长平衡,阴阳可以互相转换[2].

    作者:张洪生;郑京;洪江淮;滕云;阮甦;王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手法治疗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22例

    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属于肘部较严重的骨折,手法整复有一定的难度,处理不当可导致骨折不愈合或肘外翻畸形.自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笔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外髁翻转骨折2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民;王振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炎机理探讨

    慢性肾炎是内科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特点是病程长,常有一段时间无症状尿异常期,然后出现高血压,水肿及(或)氮质血症,后期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近10 a来,吴允耀主任医师在肾病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就其采用健脾益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肾炎的机理,试探讨如下.

    作者:上官慎康;沈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温病诊治特点探析

    小儿温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温病发于幼儿之体,故具有特殊性.充分认识小儿温病的诊治特点,将有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笔者试从发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探析小儿温病特点.

    作者:艾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汤治疗黄疸型肝炎50例

    笔者自1999年至2002年采用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小16岁,大42岁;疗程短2 d,长10 d.上述病例均符合1990年5月上海第6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

    作者:施巧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点按经外奇穴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3例

    近年来笔者应用点按经外奇穴息痛加指针疗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43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3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9~60岁;病程短3 d,长2 a;右侧18例,左侧22例,双侧3例;伴疼痛32例,张口受限12例,弹响18例,拔牙张口过久过大6例,外伤5例.

    作者:林国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川芎嗪注射液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下简称妊高征)80例,并与采用硫酸镁加西药常规治疗的7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素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头痛 38 例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其病因多端,涉及范围广,发作形式多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1年7月,采用毫针深刺太阳、合谷穴治疗各种头痛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靳聪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加减三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加减三痹汤内服,外用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共49膝中,男11例,女31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8 a;左膝18例,右膝31例,其中双膝发病7例;发病原因有外伤史19例,有风湿病史6例,有炎症史4例,有肢体畸形2例,其它11例均为退行性病变.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骨科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并排除骨、关节感染,骨折及肿瘤等.

    作者:彭美玉;聂达荣;林增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菊花对D-半乳糖衰老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

    菊花为菊花科植物菊(Chrysanthen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据报道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1],但目前菊花对衰老型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而氧化损伤是造成机体发生多种疾病的原因,并引起逐渐衰老.本实验拟对菊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同时也为菊花治疗由自由基等引起氧化损伤的其它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林久茂;庄秀华;王瑞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我们于1999年至2000年运用益气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糖尿病52例,并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小燕;李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多因椎间盘组织退化,加之外力作用而诱发,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少数见于椎间盘先天性发育不良.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作者:徐宝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兼通新旧 旁征博采--读《吴光烈妇科治验歌诀》

    吴光烈主任医师世代业医,为吴氏医家第六代传人,现任南安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受国务院表彰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治病疗疾,屡起沉疴,在群众中享有盛誉.在其业医六十载之际,由其哲嗣、学术继承人吴盛荣副主任医师将其经验整理成册,定名<吴光烈临床经验集>刊行,得到中医同仁的普遍好评,1996年获第二届国际医圣杯学术著作二等奖,1998年又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金像二等奖及泉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盛荣同学又将其妇科经验著成<吴光烈妇科治验歌诀>问世,诚为吴老学术经验继承整理之又一大成,喜哉幸事!今盛荣兄将是书赠余,研读之下,颇有受益,权仅将个人所见约如下几点感言.

    作者:张喜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存在着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自1968年Berger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而我国IgA肾病的发病率竟高达26%~34%[1].医学界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近年以来祖国医学在诊疗IgA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现就IgA肾病的中医辨证现代化研究以及治疗学的现状作一个总结.

    作者:倪熙;洪钦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40例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患者多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神经症状的症候群.发病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该病4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文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通淋化石煎治疗石淋临床体会

    通淋化石煎,是我父从事中医临床近40 a来,在前贤理论方药的基础上,经不断实践而创制出用来治疗石淋的验方.笔者从小受父庭训,自承父钵以来,本方就成了我们治疗石淋的常用方.因本地石淋患者较多,将本方荐与同道后,皆言效验非同一般,现将此方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宋志远;朱化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

    笔者近3 a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2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0~69岁7例,70~79岁12例,80岁以上1例;16例有脑梗塞病史,2例有脑出血病史,2例为慢性进行性皮质下脑病(Binswanger disease);合并高血压病12例,冠心病6例(其中2例有心房纤颤),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2例.

    作者:陈宇;邓之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