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高献明;吴才贤
目的:观察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中药组30例和利尿剂组30例,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常规、腹水量的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门诊随访1年,观察腹水复发率.结果:中药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腹水量减少,尤其在升高血清白蛋白、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腹水复发率方面疗效优于利尿剂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利尿剂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显著疗效.
作者:马春玲;阮永队;赵竞秀;付昕;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复兴中医需要理论自信、疗效自强、传承自觉、体系自立,这四者互相关联,彼此影响,其中“理论自信”是关键的问题.没有理论自信,就难以有疗效自强,中医人也不容易做到“传承自觉”,中西医并重的“体系自立”也难以落到实处.《中国中医药报》于3月13日在第三版刊登了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关于中医传承发扬的文章,其核心内容是中医理论如何传承,并且提出了各种科研必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否则无论冠以何种名目都不属于对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发扬.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值得深入反思.
作者:曹东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草尿毒灵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旨在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将80例符合课题要求的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三草尿毒灵合剂,对照组加服尿毒清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TGF-β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5例、稳定1 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0例、稳定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草尿毒灵合剂能明显降低CRF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推测其治疗CRF的作用机制与抗肾纤维化有关.
作者:许正锦;徐明;邱明山;徐振兴;陈慧;吴玲艳;林真;王海烨;赵纪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思考与探索桂枝的基本作用有温通经脉、解肌调卫、解肌通经、解肌舒筋、解肌温阳、解肌温肺、温通心脉、温阳化气、通经散瘀、平冲降逆、温通筋骨、温化水饮,权衡与斟酌桂枝基本作用与用量调配之间息息相关,亦即量变主导药效,药效因量而变.
作者:王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DR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并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防治日益重要[1,2].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眼病有相关记载,如《河间六书》指出消渴“可变为雀目或内障”.但古代没有DR的疾病名称,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命名,如“视瞻昏眇”、“落气眼”、“暴盲”,“云雾移睛”,“视直为曲”、“视赤如白”、“萤星满目”、“视瞻有色”、“血灌瞳神”[3,4].本文试从DR的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对近5年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张玉娴;刘颖;杨叔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周正华教授受到中医整体观念的启发,提出治肝病应以疏肝理气,顾护脾胃,补肝益肾,活血化瘀四法合用.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气机的升降有序,因此周教授常把疏肝理气做为治肝之首法;同时肝木疏土,助脾运化;脾土营木,成肝之疏泄,故肝脾同治有利于肝病的治疗;肝肾之间精血同源,互根互用,治肝时注重补肾是周教授治疗肝病时非常注重的一点;且瘀血内停,是肝病患者常见的病证,所以治肝时兼用活血化瘀法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燕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文对雾霾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及辨证分型进行了阐述.认为:雾属外感湿邪范畴;雾霾的病邪特征为湿毒;祛邪为治疗总则.临证可按以下四个证型来辨治:邪犯肺卫,湿重于毒;邪犯肺卫,湿毒并重;邪犯肺卫,毒重于湿;肺失宣降,湿毒并重.
作者:张元兵;胡李慧;刘良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结合刘喜明老师在呕吐、慢性肾功能不全、腹痛、心肌病等方面的数则验案,介绍了刘师在临床上圆机活法的辨治思路.
作者:公方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次“王琦讲堂”从诊断、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对原发性恼人耳鸣医案展开讨论.明确了耳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原发性、恼人耳鸣的范畴.王琦教授临床诊治耳鸣,突破“肾开窍于耳、耳鸣即为肾虚”的局限,从“热扰清窍”、“气机蔽塞”、“瘀阻络脉”等角度重新审视耳鸣病机,并拟定耳鸣主方“石斛静音汤”,活用成方“益气聪明汤”、“石斛夜光丸”,处方滋补与疏通同用、益气升提与潜镇降火同用、轻清上浮与介石潜镇同用,体现了“升降论”“动静论”“轻重论”的组方特点,临证思路简练、提纲携领、组方用药独特.
作者:李玲孺;倪诚;俞若熙;王济;李英帅;姚海强;井慧如;张惠敏;申荣旻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日有幸研读李培生先生编著之《柯氏伤寒论注疏正》一书,颇有收获,不愧为专门研究“柯氏学术”之一大家.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兹特将其不足之处拈出,以就正于同道.一李培生先生说:“又芤,葱名.脉浮沉有力,中按无力,状如葱管,故以芤名脉.惟脉浮紧中见芤,在临床中很难见到.因思古医籍中,如《金匮要略》、《脉经》等书,多用脉象以审辨病机,决定治法.此及以下两条均见于《辨脉法》,道理亦当如此,故善读者必须理解其中心大意.”
作者:李今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肝癌小鼠模型,检测Cur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Cur对小鼠肝癌的治疗效果,测定Cur对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Cur能抑制治疗小鼠肝癌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减少肝癌组织VEGF的表达、降低肝癌组织MVD.结论:Cur能抑制小鼠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机制可能是Cur减少VEGF的表达而抑制肿瘤微血管新生.
作者:谢永进;魏斌;陈跃达;丁伟基;徐毅;李文鹏;卢传辉;尤俊;罗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活血、益气、利水”为主的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初次腹水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后3月、6月、12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月、6月、12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3月、6月、12月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3月后白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12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活血、益气、利水”为主的中药治疗乙肝肝硬化初次腹水疗效较佳.
作者:邓静;刘树朋;彭玉龙;王成宝;张志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文介绍奚肇庆教授辨治慢性肺系疾病的思路和用药特点,重点对肺系疾病的虚实转化,气与血、痰瘀与胸阳不足的相互影响,及相应的治法方药进行分析,强调虚实夹杂、痰瘀互结是肺系疾病的常态,标本兼治、通阳泄浊法可作为肺系疾病调治基本方法.
作者:殷勤;谭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葛惠男教授临证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临床上各种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是在消化性溃疡、慢性顽固性腹痛的治疗中运用更广,处方常以已故名医黄一峰老先生经验方——益气活血方为主进行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传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李宜瑞教授认为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应辨明正气与邪气的消长变化,通过望舌质及望舌苔能反映患儿的体质特点,判断病邪的性质从而辨证施治.
作者:刘嘉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是临床上急诊常见的疾病,以患侧下颌运动异常,不能闭口,唾液外流,言语不清,咀嚼和吞咽困难,下颌前伸,两颊变平,耳屏前方触诊有凹陷等为主要表现[1],因升颌肌群痉挛、疼痛,患者精神常十分紧张.医生在复位治疗时,要克服挛缩的升颌肌群的抵抗力,对大多数的医生特别是女医生来说有困难.在前脱位的下颌关节复位的瞬间,挛缩的升颌肌群的咬合力引起下颌急剧闭合,术者的手指易被咬伤.部分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复位治疗时术者施加的力量可能有引起下颌骨骨折的危险.由于升颌肌的痉挛没有完全解除,关节复位后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再脱位.
作者:郭瑞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浊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可以引发多种的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从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有湿浊、脂浊、痰浊、瘀浊等致病因素.现对其辨证体系进行探讨.
作者:唐娜娜;邹国辉;黄小燕;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肿痛安胶囊内服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牙周炎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0.8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成药肿痛安胶囊内服联合治疗,2粒/次,3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牙龈疼痛、红肿、出血、口臭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痛感进行评分,其他证候根据轻重给予0~3分评分,观察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后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进行检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情况;计算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2.4%,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疼痛、红肿、出血、口臭等主要症状有所改善,疼痛VAS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与治疗前比明显改善,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突出(P<0.05);治疗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有所升高,经治疗后有所降低,而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治疗前比则有所升高,以治疗组患者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肿痛安胶囊内服联合替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牙龈痛感,有效改善患者的善牙龈质量和牙周袋病变,抗炎作用显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王宇;范雅娟;范求实;李晓南;常培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翁维良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核心病机是心脉痹阻,气滞血瘀,同时又有郁与虚的一面,病位在心神与心血,临床表现以胸闷、心痛等心血瘀阻及心悸、失眠、抑郁、烦躁等心神不安的症状为主.治疗上应“双心”同调,理气活血,解郁安神为主,自拟活血解郁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明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进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1].据其临床表现,从中医角度可属于“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从事中医肾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对各种原因引起的CRF以及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CRF病理进程的不可逆性,所以保护残存的肾单位,发掘机体代偿潜能,是临床治疗的基本目标.
作者:韩君英;李翀;窦一田;白洁净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