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肌灵治疗软组织缺损49例

王树人;庄青山;王淑梅;高巍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 生肌灵, 中药治疗
摘要:自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生肌灵治疗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医药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海马生髓丸对60C0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IL-2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海马生髓丸对60C0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及IL-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生髓丸可明显恢复60C0照射鼠受损伤的骨髓细胞,增强其增殖能力,同时对IL-2活性的测定有明显增强作用.

    作者:韩凤娟;桑希生;时圣武;王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高,开始发生在一侧,有的可逐渐累及到两侧.本病多属功能紊乱,但也可由结构紊乱或器质性破坏引起.功能紊乱的病员也可在后期发展成关节结构紊乱,甚至出现器质性破坏.临床主要表现为开口度异常,开口型异常,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有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一般无自发痛.但是有的病员在症状发作时,也可有自发痛.笔者从1996年运用中医药外治方法治疗35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金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1983年Warren和Mashall首先发现的.此后的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邓广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在尸检中出现率约为5%.近年来风湿或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原因不明即所谓特发性心肌炎,其病因现在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即病毒性心肌炎.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减退患者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安慰剂组作对照,用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UCG)估价该药对患者的心功能效应.

    作者:孙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引火归元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

    笔者根据糖尿病是由阴虚而引起虚火上浮的原理,在应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引火归元药进行对比观察治疗5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巴艳春;王永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胃肠康复冲剂的研制及对腹部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

    腹部手术的重要原则是要求术前准备要达到病人的消化道充分空虚,消除腹胀,便于手术操作和充分术野的暴露.以减少出血,防止术后肠粘连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则易出现麻痹,肠胃功能紊乱,腹痛发热等病症.我们在10多年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研制了胃肠康复冲剂,应用临床消除了胃肠道的积滞和术后功能的紊乱,达到早期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宁;徐滨孚;张苒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川芎嗪对26例肺心病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慢性肺心病的发生发展与氧自由基生成及清除系统失衡有着密切关系.本实验通过川芎嗪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维珍;张晓峰;曲齐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滋水降火饮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TNF、IL-1、IL-2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在肾性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验证滋水降火饮的调节治疗作用.方法:用两肾一夹法复制大鼠肾性高血压模型,采用放射性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血清TNF、IL-1、IL-2含量,观察服用滋水降火饮后对其异常改变的调节作用.结果: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含量及血清TNF、IL-1含量均显著升高;IL-2含量明显偏低,滋水降火饮(20、40g/Kg)对以上改变有改善作用.结论:调节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清TNF、IL-1、IL-2水平、降低血浆AngⅡ含量可能是滋水降火饮发挥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廖圣宝;刘光伟;张雪冰;高尔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衰Ⅳ号冲剂阿魏酸含量测定

    建立抗衰Ⅳ号冲剂定量测定方法及标准.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处方中阿魏酸,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作者:李晓毛;张桂荣;李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42例

    笔者近年应用甘利欣注射液及抗菌素静点配合郁金银屑片口服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42例,并与单纯郁金银屑片口服治疗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30例进行对比观察,收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兴霞;崔钟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荨麻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

    为了观察荨麻有无抗凝作用,用荨麻水煎液给小鼠灌胃10天后,测定了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结果.用玻片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97±0.51min,而荨麻6g/kg组为3.25±0.54min(P<0.001),3g/kg组为2.94±0.61min(P<0.01),1.5g/kg组为2.78±0.65min(P<0.01);用毛细玻管法测得的凝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71±0.52min.荨麻组分别为2.59±0.72min(P<0.01)、2.43±0.45min(P<0.01)和2.25±0.40min(P<0.05);用断尾法测得的出血时间,生理盐水组为12.80±4.23min,荨麻组分别为20.37±4.37min(P<0.001)、18.42±3.85min(P<0.01)和16.85±4.36min(P<0.05).结果提示荨麻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作者:秦元满;全洪吉;孙良鹏;刘永镇;魏恩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厥症针灸的辨证治疗

    厥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的一种病症.临床以气厥、痰厥、食厥、暑厥多见.笔者以太冲、内关、人中、合谷为主,结合辨证治疗厥症每获卓效.现结合病例分述如下.

    作者:孟繁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穿螺纹针固定和中药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

    我院从1988年以来应用经皮穿螺纹针固定和中药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138例,经随访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孙志宏;丛彦杰;董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肌玉红膏贴补法修补鼓膜穿孔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在鼓膜贴片中的疗效.方法:随机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用生肌玉红膏贴补法修补鼓膜使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4,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小穿孔疗效均较好.结论:单纯性鼓膜穿孔采用生肌玉红膏贴补法短修补鼓膜疗程短,行之有效.

    作者:孙艳;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药疹51例

    随着药物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及新药不断上市,引发药物性皮炎也愈来愈多,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变态反应所致.笔者以中药辨证治疗51例病患,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国良;郑葆荣;匡德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果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青果丸是由青果、金银花、黄芩等八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成药,具有清热利喉、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咽喉肿痛、失音声哑、口干舌燥、肺燥、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了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样品中金银花所含成分绿原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

    作者:刘竹青;赵冰璐;柳长峰;李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眼内出血

    外伤性眼内出血是眼外伤常见疾病,以往单纯用西医治疗,疗程长,且易反复出血.

    作者:赵士范;赵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蓝靛果保健颗粒的制备和毒理实验

    以蓝靛果汁为原料,蔗糖、可溶性淀粉、食用香精为辅料制备成具有保健作用的颗粒状果香型固体饮料.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表明本品对实验小鼠口服无毒.

    作者:侯江雁;李彦冰;崔立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作用研究

    采用MTT法和流氏细胞仪技术,研究了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和QGY7703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高三尖杉酯碱对HL-60细胞的IC50是1.28 umol.L-1,对QGY7703细胞的IC50是0.55 umol.L-1.高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分布有所增加,G2-M期和S期细胞分布有所降低;高三尖杉酯碱处理QGY7703细胞24h后,G2-M期分布略有降低,G0-G1期细胞分布略有增加;高三尖杉酯碱处理HL-60细胞24h后,G0-G1期峰前有亚二倍体峰出现,说明高三尖杉酯碱在所用剂量下能够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金伟;黄青山;侯俊梅;王亚威;周宗祥;应康;谢毅;毛裕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清脑口服液止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清脑口服液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疗效显著.动物实验结果证明,清脑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小鼠热板法实验120'提高痛阈百分率分别为194%±41%,133%±45%,215%±102%;小鼠扭体实验和对照组相比,作用显著(P<0.01,P<0.01);小鼠尾悬挂法实验中,镇静时间明显增加(P<0.01.P<0.01);在小鼠隔离性攻击实验中,激怒分值明显下降(P<0.05,P<0.01).

    作者:陈实;冯利;王静华;关红军;高竹叶;张玉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