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云;玄敏
目的 探讨干预性护理在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预防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双盲法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寒战、发热头痛、胸闷及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对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俊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用药对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两组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哮喘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研究组加用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结果 经数据统计分析可知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0.21%;治疗后两组FEV1、PEF等指标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肺功能治疗后改善效果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4%、6.38%(P>0.05).结论 应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
作者:蔡金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针对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自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就诊治疗患者,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计95例.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法完成,随机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α-硫酸锌治疗;对照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α-硫酸锌治疗,可帮助患者在身体病痛的缓解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大限度的帮助患者得到良好的康复,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且不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α-硫辛酸推广应用.
作者:李春红;李秀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黄葵胶囊对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DN)肾组织氧化应激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探究黄葵胶囊治疗DN的机制.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就治的Ⅲ、Ⅳ期DN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黄葵胶囊口服,1次5粒,1日3次,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肾功能、尿液指标及血清氧化应激及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BUN、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UAER、UAlb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DA、MPO浓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而SOD活性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Ⅳ-C、PCⅢ、LN、HA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具有拮抗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致纤维化因子的释放而改善肾纤维化.
作者:宋伟峰;罗淑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药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藏药五味黄连丸(黄连、红花、诃子、渣驯膏、麝香)中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山柰素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Phenomenex ODS C18色谱柱(250×4.6mm,5μm);以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柱温35℃;流速1.0mL·min-1;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药根碱1.5664~31.3284μg·mL-1(r=0.9978),表小檗碱1.6987~33.9736μg·mL-1(r=0.9973),黄连碱3.7294~74.5884μg·mL-1(r=0.9993),巴马汀3.3976~67.95μg·mL-1(r=0.9994),盐酸小檗碱22.7242~227.2424μg·mL-1(r=0.9988),山柰素1.121~22.42μg·mL-1(r=0.99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药根碱100.19%、(RSD=1.92%,n=6),表小檗碱98.74%(RSD=1.57%,n=6),黄连碱98.58%(RSD=1.22%,n=6),巴马汀100.47%(RSD=1.84%,n=6),小檗碱为101.28%(RSD=1.88%,n=6),山柰素为99.53%(RSD=1.97%,n=6).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五味黄连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星;鲁晓光;仲格嘉;冯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归芪补血口服液对失血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方法 将72只KM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硫酸亚铁组和归芪补血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1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28天,给药23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别采用尾静脉放血法,连续放血3天,造成失血性贫血动物模型,末次给药后30min取血,观察给药后各组小鼠血象指标和脏器系数.结果 小鼠造成失血性贫血模型后,归芪补血口服液可显著升高血象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容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总数、白细胞总数(P<0.05),可有效抑制免疫器官的萎缩和抑制体重减轻(P<0.05).结论 归芪补血口服液有良好的补血效果,同时具有免疫器官保护作用.
作者:林彩霞;王捷;马劼;许立拔;高玲;巫玲玲;蒋伟哲;孔晓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的77例中成药ADR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7例患者中,年龄大83岁,小1岁又11个月.中成药注射剂ADR报告47例(61.03%)占首位,中成药外用制剂ADR报告16例(20.7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及其他.丹参注射液的ADR报告例数多,为10例(12.98%),不良反应类型一般的55例,严重的4例,新的18例.结论 临床用药应对中成药不良反应提高警戒,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细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14年5月 ~2017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突发性聋治疗的50例患者(50耳)当做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24例,对照组患者26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突发性聋效果显著,具有治愈率高以及应用安全的特点,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段成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HFMEA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HFMEA评估2016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的药物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分析并实施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月 ~8月实施HFMEA模式前收治的288名患者归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实施HFMEA模式后收治的312名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FMEA模式实施前后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EA方法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医院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郑比男;黄巧娥;张春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K1在预防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出血中的作用和其利弊.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系统,回顾性随机抽取2015年6月到7月使用维生素K1治疗的住院肝脏疾病患者,收集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药物剂量、给药频次、溶媒、疗程、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Child-Turcotte-Pugh(CTP)积分法评估患者肝功能的受损程度.结果 维生素K1主要用于CTP C和B级患者;76例患者维生素K1使用前和使用5天后的PT、IN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中大部分的用药疗程大于5天,其中用药疗程长为65天,短为1天,平均用药15天;92例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溶媒量为50mL占26.1%.结论 虽然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给予维生素K1能有效纠正肝脏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但是维生素K1仍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因此,建议临床对PT时间延长的肝病患者检测其血清维生素K1含量,如果无法获得维生素K1血药浓度的病人给予维生素K110mg·d-1治疗5天后,凝血指标PT、INR未见改善时,可停止使用维生素K1.为了避免维生素K1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常温自然光的曝露导致含量降解,影响药物疗效,推荐用50mL溶媒配制维生素K1,以60滴/分速度给药.
作者:许学文;胡盈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本文对龙血竭的药理作用、质量标准和经皮渗透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初步阐明龙血竭经皮渗透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龙血竭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和技术方法.
作者:张子龙;梁奇;谢月;张贵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清胰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胀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维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通过奥曲肽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20例,且均在2014年~2016年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奥曲肽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凝酶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及生存质量状况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比观察组(93.3%)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5%)与对照组(3.3%)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通过奥曲肽与血凝酶联合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吴军民;汪福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活性氧生成增多、钙稳态失衡和ATP生成减少.文章对造成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作一综述,期望为探索以改善线粒体功能为靶点的抗帕金森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林瑶;许茜;蔡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用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降压、口服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的对照组(4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奥拉西坦治疗的观察组(4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的临床状态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8.36±2.42)分与ADL评分(66.24±10.2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MMSE评分(20.57±4.39)分、ADL评分(52.74±9.68)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2例,占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5例,占11.63%,差异显著(P<0.05),结论 奥拉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用药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刘东炜;全仁子;黄守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实施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对术后烦躁状态的控制作用.方法 选取129例拟行胸部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麻醉)、B组(n=43,实施常规方法+氟比洛芬酯麻醉)和联合组(n=43,实施常规方法+地佐辛+氟比洛芬酯麻醉).对比拔管即刻、拔管30 min后镇静量化评分变化,并对比苏醒后即刻、苏醒10 min后躁动量化评分变化及躁动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刻三组镇静量化评分、躁动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本组内镇静量化评分和躁动量化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各时刻联合组评分均远低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与B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躁动发生率为2.33%,远低于A组的11.63%和B组的13.95%(P<0.05),而A组与B组躁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开放性手术患者给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麻醉镇静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烦躁状态.
作者:许哲;李晨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退黄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ichrombond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1,进样量为10μL.结果 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5.24~52.40μg·mL-1(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3%,RSD=1.09%(n=6).结论 本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退黄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胡雅怡;沈萍;沈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瘢痕子宫早孕妇女78例,均自愿终止妊娠行无痛人流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引导后穹窿置入,对照组孕妇仅口服米非司酮,随后均进行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孕妇的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软化总有效率79.4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孕妇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结论 米非司酮片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瘢痕子宫早孕人工流产术前应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宫颈松弛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姚纪;王瑞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将近期(2015年7月 ~2016年7月时期)在本院就诊,以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为诊断并行治疗的60例患儿,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及在其基础上配合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的雾化组30例.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63.33%,对照组为86.67%,治愈率为33.33%.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上述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和肝素雾化吸入佐治,可安全且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与治愈率,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孙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