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林涌超;罗兰珠;莫夸耀;郭少楠;林明钦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另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认知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障碍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障碍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曾凡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需要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根据循证药学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病症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 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病症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循证药学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情况,还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雯玲;李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68例,按治疗方式不同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34例给予孟鲁司特钠加上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间肺功能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用药前研究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儿FEV1、FVC、FEV1/FVC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好转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满意率91.18%相比于对照组70.59%有所提高,P<0.05。结论通过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的联合治疗后提高了患儿的肺功能,改善了家属满意程度。
作者:朱冰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 CHKD),查找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关于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药物的文献及研究进展,对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进行汇总整理,为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陈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和改善时间比较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及啰音消失时间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比较少。结论痰热清与头孢曲松钠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肺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毓敏;王尊钙;陈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分析,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方法收集某院2015年1月~9月门诊事前干预不合理处方2353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有多方面的原因,干预后纠正的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用药频次)不适宜,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抗菌药物使用指针不明确等方面。结论通过药师审核,对不合理处方事前干预,能及时减少和防范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有效的保证处方的质量,规范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性。
作者:杨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和研究手术室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反应的护理和预防。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室2014年6月到2015年11月出现的3例局麻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护理,3例患者实现了有效的复苏,无后遗症产生。结论对局麻药毒性安全护理进行研究和总结,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预防意识,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可能性,制定严密的麻醉安全护理管理制度及进行严格控制观察,是保证手术中病人生命安全的举足轻重的环节。
作者:赵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HPLC-Q-TOF-MS)法测定不同厂家小金丸中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ZORBAX Extend-C18 RRHT柱(1.8μm,2.1×50mm);流速为0.21mL· min -1;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和2.5mmol· L -1醋酸铵溶液)系统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方式检测。结果上述9种生物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都低于5%,加样回收率均在98.73%~103.54%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小金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阳;曹益鸣;张小龙;卜红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药饮片处方给付混乱的现象普遍且长期存在,多方中医药界同仁一直呼吁制定完善的处方给付新规,彻底解决各地、各医疗机构用药分歧,但至今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笔者在此就处方给付混乱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粗浅建议,望引起众多共鸣。
作者:蔡颖莲;林亚云;彭连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仪器分析是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分析高职高专药学类仪器分析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就业需要,提出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改革思路,并付诸于实际教学实践。
作者:叶廷秀;林启凰;李海浪;罗红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潘双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门诊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efined daily dose,DDDs)、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基本处于下降的趋势;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销售金额排序各年度均居前列,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销售金额三年来均位居首位;而DDDs排列居前3位的为头孢呋辛酯片、头孢丙烯分散片和头孢泊肟酯胶囊。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个别药物有滥用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张伟东;陈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Vit D3及钙治疗时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200例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钙和VitD3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上述碳酸钙进行治疗,连续服用2年。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观察组较之症状减轻更快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有1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骨量减少均降低,观察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 t=0.3263,P=0.7445),对照组降低幅度较大(t=2.6350,P=0.009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Vit D3和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效果好,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大大改善。
作者:罗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合理用药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合理用药调查问卷对患者合理用药认知度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患者中,56.69%的患者能主动向医生/临床药师了解用药情况,67.89%的患者用药前会阅读药品说明书,57.95%的患者按时服药,62.97%的患者了解安全用药知识途径;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家人或朋友从医、有学习合理用药需求是认知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门诊患者合理用药认知度相对较差,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和不足之处,应加强门诊患者合理用药健康教育。
作者:沈志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2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31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为主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以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8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使患者视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视网膜出血、渗出均有较好的吸收,其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丹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以丹酚酸B为参照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测定了11批丹参配方颗粒样品;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4.6mm ×250mm,5μm);流动相:甲醇(A)-0.4%的甲酸溶液(B),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流速1.0mL· min -1。结果通过HPLC指纹图谱分析,标示出丹参配方颗粒16个共有色谱峰,相似度均大于0.96,并确认2个已知峰为丹酚酸 B和丹参酮ⅡA。结论建立的丹参配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可为丹参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郑江萍;叶政德;杨光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定灵莲花颗粒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波长为238nm,流速:1.0mL· min -1,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6.10~61.04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 =0.14%(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灵莲花颗粒中栀子苷含量,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含量测定。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方法1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B组特利加压素、泮托拉唑联合;C 组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D组普通治疗组单用泮托拉唑。结果治疗后通过观察各组24h无活动性出血例数、72h无活动性出血例数,总止血率等,且四组有效率(分别95.0%,75%,62.5%,5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明显,大大降低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艳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疗效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同类中药饮片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水处理前分档组、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与炮制前分档联合组,每组患者50例。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水处理前分档组以及炮制前分档组,P<0.05;水处理前分档组与炮制前分档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炮制中药饮片前,应实施严格的水处理前分档联合炮制前分档,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用效果。
作者:孟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顺铂/培美曲塞二钠方案与卡铂/培美曲塞二钠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对比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案例共71例,将其分为顺铂组(34例)和卡铂组(37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顺铂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0d,顺铂组为150d,(P>0.05);一年生存率为分别为50%和48.7%(P>0.05),客观缓解率(CR+PR)分别为为26.5%和29.7%(P>0.05);两方案Ⅲ-Ⅳ度血液毒性和肠胃道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方案在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中具有相似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作者:林海燕;谢瑞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