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CBT)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长期治疗优势。方法选取70例住院惊恐障碍患者,随机接受艾司西酞普兰+CBT(实验组)或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单药治疗。于基线期和治疗6周评估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评估复发和依从性,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4.29% vs 85.71%,P>0.05)。治疗6个月时,实验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 vs 69.70%,P<0.01),同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 vs 27.27%, 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惊恐障碍的短期疗效与单药治疗相当,长期可显著降低复发和提高治疗依从性,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罂粟碱肌注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使用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照射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局部热敷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肌注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情况以及发生时间和发生率,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实践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注部位的红肿、硬结及疼痛情况较对照组轻,而且红肿及硬结发生时间明显延迟,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鲜鱼腥草外敷联合TDP治疗仪照射预防罂粟碱肌注致硬结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征丽;何婉珠;薛素贞;梁丽;谢云娥;康惠亭;刘文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口服药流程管理在降低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方法以本中心结防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发药流程,试验组给予口服药流程管理,比较两者的效果。结果在初治结核病患者中运用口服药管理流程,患者的口服药相关知识知晓率、按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初治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抗结核药物知识不了解,开展口服药流程管理降低了患者的用药差错,确保了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的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单用头孢他啶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院外感染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头孢他啶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生素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0.25±1.1)d 显著短于对照组(30.10±2.1)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他啶是临床上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外感染的有效药物,该药物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史嘉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U251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诱导的抗瘤作用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加入0~2000U· mL -1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干预48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诱导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取诱导MHC-Ⅰ类分子高表达高的IFN-γ干预方案作为疫苗的制备方法;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PBMCs作为效应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对野生型及IFN-γ诱导48h后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以抗人HLA-A,B,C行特异性杀伤试验的阻断试验;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IL-2的分泌情况;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 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500U· mL -1 IFN-γ诱导48h U251细胞胞膜的MHC-Ⅰ类分子表达率高,达89.9%;高表达膜型MHC-Ⅰ类分子U251细胞疫苗9在体外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杀瘤活性的诱导能力(P<0.05);体外可分泌大量的 IFN-γ和 L-2(P<0.05);CD4+、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500U· mL -1 IFN-γ诱导48h是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体外诱导表达的佳方案;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休外具有特异性的抗瘤作用,其杀瘤活性与膜型MHC-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谢雪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谷维素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神经衰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衰弱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谷维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HAMA、HAMD )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76%、95.24%,对照组分别为23.81%、76.1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及HAMA评分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谷维素与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神经衰弱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新红;陈建;郑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头孢西丁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西丁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头孢西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患者恢复较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杰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阐述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维生素 C 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抗癌机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衍生物抗癌作用等角度介绍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维生素 C 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抗癌效果,其在临床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军袖;郭朝瑞;封帆;卢杨;李宁;赵娣;陈西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100例内科急诊患者(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100例内科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抗生素对常见内科急诊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后,100例内科急诊患者中,有84例患者为治愈,治愈率为84.00%。结论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抗生素的使用要求对其实施合理用药,避免患者出现耐药性或二重感染等现象。
作者:张业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两组均在术后6~8h给药,利伐沙班组1日10mg;低分子肝素组1日5000IU,疗程均为2周。结果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发现深静脉血栓分别为5例(11.11%)与5例(11.36%),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术腔引流量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疗效稳定、安全可靠,对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蓝文彬;叶君健;林金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病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胶囊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立;郑福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重复接受通脉灵后的毒性反应,评价它的安全性。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通脉灵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通脉灵干膏粉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药液,相当于人用剂量的80、40、20倍,连续灌胃给药180 d后停药,继续饲养30天。观察动物给药期和停药期的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在给药180d和停药后30d,用乙醚麻醉后分别处死四分之三量和四分之一量,心脏取血,行血生化和血液学指标检测;取大鼠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脏器组织学检查。结果通脉灵三个剂量组给药期和停药恢复期大鼠的体重、血液学、血生化学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形态学改变,无造成明显的毒性反应和继发性毒性反应。结论大鼠长期毒性实验表明通脉灵是安全的。
作者:王梅兰;黄亦琦;林向党;曹育;杨辉;罗友华;黄颖;范希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调查某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 PPIS)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及干预前后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12月共2107例(干预组)及2015年6~8月共2634例(非干预组)使用PPIS的出院病例,对比干预前后使用PPIS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PPIS在适应症、剂型选择、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不合理医嘱由30.71%(809/2634)降至15.95%(336/2107);使用PPIS病历的占比由31.17%降至25.36%,PPIS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由5.213%降至4.627%。结论住院患者的 PPIS 不合理使用情况突出,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干预效果明显,是控费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陈德娥;陈全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Vit D3及钙治疗时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200例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钙和VitD3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上述碳酸钙进行治疗,连续服用2年。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观察组较之症状减轻更快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有11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骨量减少均降低,观察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无明显差异( t=0.3263,P=0.7445),对照组降低幅度较大(t=2.6350,P=0.009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Vit D3和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效果好,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大大改善。
作者:罗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将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和单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和尿微白蛋白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83.3%),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邱燕红;汤光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讨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 n=26)和研究组(n=26)。对照组应用西瓜霜喷雾剂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TNF-、IL-6、IL-8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应用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应用探讨。
作者:程子艳;罗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常用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检测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分离收集的8株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为研究对象,用纸片扩散法、AST-GN 13药敏板、ATB G-5药敏板、NC 31药敏板,比较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结果不同检测方法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检出率高的是纸片扩散法,其次为AST-GN 13药敏板、ATB G-5药敏板,低为NC 31药敏板。结论产KPC 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在常规仪器筛查的同时,应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不仅提高检出率,还具有经济性和操作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小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成效。方法通过对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查阅骨科清洁切口手术病历,对在点评过程中有存在问题的典型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骨科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项点评,药师将发现的问题与医师沟通,使骨科清洁切口的预防用药率降低,药品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疗程合理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药师积极主动参与科室用药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水平,尤其对于抗菌药物指标严重超标的科室效果显著。
作者:刘銮妹;颜鑫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配合龙甘薄荷汤含漱对慢性咽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用中药口服加含漱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中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中药常规治疗,配合龙甘薄荷汤含漱能明显减轻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
作者:马榕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慢性严重心衰早期使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干休所120例慢性严重心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强心剂、利尿剂,以及扩张血管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用药后30min症状缓解率(80.00%)和用药后60min(9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30min症状缓解率(50.00%)和用药后60min(7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40.48±35.31)mmHg、心率(106.69±28.74)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64.21±40.79)mmHg、心率(125.38±30.46)次/min,统计学上有意义(P <0.05)。结论对于慢性严重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疾病,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作者:徐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