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渗盐水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研究

蔡志明;黄志锋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雾化吸入, 高渗盐水, 氨溴索
摘要:目的:观察高渗盐水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2岁以下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7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吸氧、抗炎、雾化后吸痰及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照组方案为单用高渗盐水雾化,实验组方案为高渗盐水联合氨溴索雾化。记录两组患儿喘憋气促症状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影响。结果实验组在喘憋气促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高渗盐水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效优于单用高渗盐水雾化。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就诊的83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编号单双数方法。83例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补肾固冲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补肾固冲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增加补肾固冲汤治疗。比较①临床疗效;②用药安全性;③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结果①补肾固冲组对比西药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②补肾固冲组跟西药组用药安全性相似,P>0.05;③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相似,P>0.05;干预后补肾固冲组对比西药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经期出血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提升血红蛋白水平,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黄鹤;张艳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GBM U251细胞疫苗的研制及其体外抗瘤作用

    目的:探索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U251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诱导的抗瘤作用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加入0~2000U· mL -1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干预48h;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重组人IFN-γ诱导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表达变化情况;取诱导MHC-Ⅰ类分子高表达高的IFN-γ干预方案作为疫苗的制备方法;体外刺激健康捐献者PBMCs作为效应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其对野生型及IFN-γ诱导48h后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同时以抗人HLA-A,B,C行特异性杀伤试验的阻断试验;ELISA法检测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后的IFN-γ、IL-2的分泌情况;FCM检测疫苗刺激前后 PBMCs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结果500U· mL -1 IFN-γ诱导48h U251细胞胞膜的MHC-Ⅰ类分子表达率高,达89.9%;高表达膜型MHC-Ⅰ类分子U251细胞疫苗9在体外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杀瘤活性的诱导能力(P<0.05);体外可分泌大量的 IFN-γ和 L-2(P<0.05);CD4+、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500U· mL -1 IFN-γ诱导48h是U251细胞胞膜MHC-Ⅰ类分子体外诱导表达的佳方案;膜型MHC-Ⅰ类分子高表达的U251细胞疫苗休外具有特异性的抗瘤作用,其杀瘤活性与膜型MHC-Ⅰ类分子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谢雪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茉莉花药用研究进展

    茉莉作为常绿灌木以其芳香的气味,深受大众喜爱,并开发作为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本文对近年来对茉莉花的研究应用进行一个综述,介绍茉莉花在医药方面研究得到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1+2”教学模式实践

    为实现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无缝接轨,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改革传统的“2+1”教学模式,形成新的“1+2”教学模式,实现课岗对接,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作者:吴海容;黄幼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顺铂/培美曲塞二钠方案与卡铂/培美曲塞二钠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对比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我院电子病历系统,筛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案例共71例,将其分为顺铂组(34例)和卡铂组(37例),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顺铂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0d,顺铂组为150d,(P>0.05);一年生存率为分别为50%和48.7%(P>0.05),客观缓解率(CR+PR)分别为为26.5%和29.7%(P>0.05);两方案Ⅲ-Ⅳ度血液毒性和肠胃道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方案在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中具有相似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作者:林海燕;谢瑞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患儿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术毕给予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S 组(舒芬太尼3μg· kg -1)、SD1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2μg· kg-1)、SD2组(右美托咪定2μg· kg-1+舒芬太尼1.0μg· kg-1)。观察记录3组患儿术后2h、6h、12h、24h、48h的CHE-OP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h内PCA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D2组术后2、6、12、24、48h的CHEOPS评分明显高于S组和S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D1组术后2、6、12、24h的CHEO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组术后6、12、24、48h的Ramsay评分显著低于SD1组和SD2组,SD1组和SD2组术后2、6、12、24、48h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48h内均未出现心动过缓,SD2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多于S组和SD1组。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 kg -1复合舒芬太尼2μg · kg -1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效果较完善,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菁;林传涛;王洪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方法1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B组特利加压素、泮托拉唑联合;C 组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D组普通治疗组单用泮托拉唑。结果治疗后通过观察各组24h无活动性出血例数、72h无活动性出血例数,总止血率等,且四组有效率(分别95.0%,75%,62.5%,5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泮托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明显,大大降低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艳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及干预效果对比

    目的:通过调查某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 PPIS)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及干预前后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0~12月共2107例(干预组)及2015年6~8月共2634例(非干预组)使用PPIS的出院病例,对比干预前后使用PPIS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PPIS在适应症、剂型选择、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不合理医嘱由30.71%(809/2634)降至15.95%(336/2107);使用PPIS病历的占比由31.17%降至25.36%,PPIS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由5.213%降至4.627%。结论住院患者的 PPIS 不合理使用情况突出,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干预效果明显,是控费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陈德娥;陈全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3~2015年我院门诊抗风湿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风湿药品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收集2013~2015年我院门诊抗风湿药的使用数据,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日均费用( 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我院抗风湿药品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增幅大,占主导地位。按单个药品统计,各个抗风湿药的销售金额、DDDs逐年上升(沙利度胺片除外),DDC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销售金额始终高的口服药品为羟氯喹片,DDDs及排序比稳居第一的为甲氨喋呤片。结论我院抗风湿药的临床应用基本符合我国风湿病治疗的现状和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监管。

    作者:黄荔美;黄爱文;姜玉才;蔡梅香;刘雅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意义。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中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滴,观察组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拔管时以及拔管后的躁动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拔管前相比,拔管时观察组的躁动评分未出现明显增高( P>0.05),对照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明显增高( P<0.05);拔管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躁动评分较之拔管时均出现明显降低( P<0.05),但观察组拔管后的躁动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睁眼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有效减轻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且不会对患者的术后意识恢复造成干扰,效果确切且可靠。

    作者:郑兴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4%);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而Lysholm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而Lysholm评分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当中,玻璃酸钠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恢复膝关节功能,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清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消乳散结胶囊联合散结止痛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乳散结胶囊联合散结止痛膏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17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给予散结止痛膏外敷配合消乳散结胶囊口服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在改善乳房疼痛、软化乳房结节、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乳房疼痛有效率为93.3%,乳房肿块有效率为76.4%,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0.3%。结论消乳散结胶囊口服配合散结止痛膏外敷的综合疗法在缓解乳房疼痛、软化消散乳房肿块、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效果,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想疗法。

    作者:李志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狗皮膏质量分析

    目的:对狗皮膏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方法针对高温提取药味进行TLC和显微特征鉴别;针对原粉入药的药味进行 GC特征图谱研究和含量测定;应用AA测定家兔贴敷后血铅含量变化;应用UV法测定总羰基化合物含量。结果狗皮膏总体质量状况差,药品质量控制落后,产品质量问题棘手,个别企业未按工艺生产。结论建议:①研究大生产工艺迫在眉睫;②现行标准亟需提高;③限制膏药贴用时间。

    作者:黄惠琼;陈惠玲;黄澜;黄迪;胡睿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的方式,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对不同住院天数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格率、自我管理能力的执行率及主动采取健康行为的正确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娟;林丽娜;江平湖;李玉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100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价值。方法200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美多芭+盐酸普拉克索)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美多芭)。结果两组治疗6周、治疗12周 UPDRS 帕金森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 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是74.0%与61.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作者:罗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耐药菌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主要耐药菌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相关性,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 Excel软件按季度统计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主要耐药菌构成比数据,采用SPSS 16.0 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与耐药菌构成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主要耐药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此5种耐药菌的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种耐药菌的构成比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无明显相关( P均>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在耐药菌中的占有比例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何军华;邓国泉;陈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黄芪三七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黄芪三七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黄芪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分别在线性0.67~6.7μg、0.41~4.1μg和0.16~1.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1、0.9999、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5%,101.25%和99.82%, RSD分别为1.22%,0.99%和0.95%(n=6)。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为黄芪三七胶囊提供了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琼;祁俊;刘亮镜;王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院常用四种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对比和总结

    根据我院的药品说明书搜索系统和工具书对我院经常使用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注射用兰索拉唑、注射用泮托拉唑(潘妥洛克)、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耐信)这四种质子泵抑制剂溶媒、大剂量、配置后放置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为我们静脉配置中心药品审核配置和临床医生药品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润生;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评价与分析

    目的:分析人血白蛋白( HSA)在我院杏林分院住院患者的应用现状及规律,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指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杏林分院信息化管理系统( HIS)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提取2014年杏林分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共有425例住院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涉及13大类疾病,总用量20945g。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病例50.8%(216/425),是人血白蛋白主要使用群体。肝胆疾病患者用量多,占总用量的28.05%(5875/20945)。个人使用量以5~30g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0.70%(258/425)。用药原因以防治低蛋白血症所占比例大,达38.82%(165/425)。结论我院杏林分院对使用人血白蛋白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既配置优化又具佳使用效果之目的。

    作者:杨丽雄;蔡丽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缬沙坦胶囊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病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依那普利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胶囊治疗,具有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立;郑福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