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

潘双凤

关键词:山豆根, 肝毒性, 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阐述山豆根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山豆根的毒性认识、毒性研究方法、毒性作用机制、配伍减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山豆根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山豆根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我们要通过合理配伍降低山豆根的毒性、运用现代技术深入研究山豆根中毒机制,以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合理使用情况

    目的:探讨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以某院2013年10月~2016年5月使用的420份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探讨。结果420例病例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不合理的15例,占3.57%。其中194例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170例患者以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82例患者在更换静注液体时添加了间隔液体。420例患者中24例出现头昏、头痛的情况,9例曾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5%。但都在停药和调整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我院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基本合理,针对存在的使用不当、溶剂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中应注重患者的病情、合并药物使用的性质,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作者:陈雪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棉球植入诱发炎症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方法在小鼠腋窝植入等质量的无菌棉球建立炎症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xm)5mg· kg-1)组、Test-L(右美托咪定(Dex)6.25μg· kg -1)、Test-M(Dex 12.5μg· kg-1)、Test-H (Dex 25μg· kg-1),共5组,每组8只,植入当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日1次,共7d。 ELISA测定小鼠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结果右美托咪定能够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组织的生成,能够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表达,且这种作用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抑制棉球植入诱发的小鼠炎症反应。

    作者:王莹;吴伟芳;林剑鸣;陈祖盛;林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按照随机的分配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应用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同时进行吸氧,观察组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溶液在氧驱动下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氧驱动的治疗方法和综合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金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药学类专业治疗药物监测岗位实习带教要点浅析

    治疗药物监测( TDM)岗位实习是药学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 TDM教学中的关键点,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实习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程道海;陆华;宁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磺胺醋酰钠合成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

    为提高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应用正交法试验对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实验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磺胺醋酰钠合成过程的醋酐交替加入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原料这四个因素对实验反应条件的优化,是产物的合成温度为70℃~75℃,反应时间为50min,醋酐交替加入时间为10min,反应原料为10% NaOH乙醇溶液。研究结果可增加了实验的成功率,降低环境污染,对于药物化学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的实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佳;刘峤;王庆;张辉;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在治疗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紫杉醇注射液以及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每组51例患者。结果对照组的有效人数34例,治疗组的有效人数4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9%,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循环现状,防止乳腺癌的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峰;邢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就诊的83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方法:编号单双数方法。83例患者分为西药组和补肾固冲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补肾固冲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增加补肾固冲汤治疗。比较①临床疗效;②用药安全性;③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结果①补肾固冲组对比西药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②补肾固冲组跟西药组用药安全性相似,P>0.05;③干预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相似,P>0.05;干预后补肾固冲组对比西药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经期出血量、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补肾固冲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经期出血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提升血红蛋白水平,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黄鹤;张艳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壮药消毒饮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壮药消毒饮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 C18色谱柱,以乙腈-1%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绿原酸在0.25~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3362845x-147479(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2%,RSD=2.2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壮药消毒饮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锦燊;蒋伟哲;黄兴振;巫玲玲;吴洪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况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况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目的:阐述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文献从维生素 C 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抗癌机制、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衍生物抗癌作用等角度介绍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维生素 C 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抗癌效果,其在临床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军袖;郭朝瑞;封帆;卢杨;李宁;赵娣;陈西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探讨及护理措施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骨折临床疗效并减少肢体局部肿胀,分析和探讨在给予甘露醇脱水的同时辅以甘油果糖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5例骨折导致肢体肿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常规采用甘露醇行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治疗期间给予两组患者精心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与对照组(8.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所致肢体肿胀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可靠,应强化相关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改善。

    作者:刘刚翠;林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医院药品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法、品管圈、无常法,比较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前后医院药学工作质量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后,医院处方调配差错率、不合理用药率、药品库存周转天数较实施现代化管理方法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PDCA管理法、品管圈、无常法等现代化管理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应用中,可有效提高医院药学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柯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药学在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需要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根据循证药学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将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病症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 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病症复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循证药学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情况,还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雯玲;李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教育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的方式,观察组根据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对不同住院天数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格率、自我管理能力的执行率及主动采取健康行为的正确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全面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娟;林丽娜;江平湖;李玉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生长抑素在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症引起的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6例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入院日期均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之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在禁食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生长抑素;对照组患者11例,只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减压引流量及血浆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云贵;许卫军;刘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植物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徐晶;谢彦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术前注射咪达唑仑及长托宁注射液对手术的效果及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术前注射咪达唑仑及长托宁注射液对手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前不予给药,观察组患者在术前肌肉注射咪达唑仑及长托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的实施效果,并分析护理要点。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躁动等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统计学有意义(χ2=7.63,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指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稳定,统计学上有意义( 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注射咪达唑仑及长托宁,能有效减少术中躁动、震颤及寒战的发生,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能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文化、背景不同,选择相应合适的沟通,鼓励患者,这都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严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总结奥美拉唑药物应用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情况,为临床治疗工作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实验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参照组采取雷尼替丁治疗,对比两组消化系统溃疡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 P <0.05。结论奥美拉唑药物应该过程不良反应低,但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在用药的时候需要强化管理,观察药物之间出现的相互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作者:王定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符合 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或奥氮平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期共8周,采用疗效及PANSS、TESS评分评估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8周末时,帕利哌酮、奥氮平的治疗有效率、PANSS量表减分率及TESS评分减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利哌酮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奥氮平,而奥氮平引起的嗜睡、体重增加高于帕利哌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总体副反应少、安全性高,二者副反应有所差异。

    作者:高明;林涌超;罗兰珠;莫夸耀;郭少楠;林明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腺苷含量比较分析

    目的:探明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作为山药商品药材使用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腺苷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山药同属药材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腺苷平均含量分别为0.1250%、0.0850%和0.0950%,其中褐苞薯蓣和山薯的腺苷含量高于薯蓣根茎(山药)腺苷含量(0.0946%)。种质来源于福建邵武产褐苞薯蓣、福建永春参薯、广西合浦山薯的腺苷含量为相应类群药材中腺苷含量高,分别为0.2163%、0.2018%和0.1201%。结论褐苞薯蓣、参薯和山薯作为山药长期药用及食用是有科学根据的。

    作者:高华娟;黄玉仙;何文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茉莉花药用研究进展

    茉莉作为常绿灌木以其芳香的气味,深受大众喜爱,并开发作为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本文对近年来对茉莉花的研究应用进行一个综述,介绍茉莉花在医药方面研究得到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