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莪棱胶囊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郭朝光;陈丽娟

关键词:簿层色谱鉴别, 赤芍, 浙贝
摘要:目的 建立莪棱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主要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用薄层色谱鉴别莪棱胶囊中赤芍、浙贝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出斑点清晰.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莪棱脏囊的质量控制.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法莫替丁泡腾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研制法莫替丁泡腾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将法莫替丁原料粉、柠檬酸、碳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乳糖等制备成泡腾片,并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所研制的泡腾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法莫替丁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能较好的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

    作者:王文宝;南极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解毒复肾逐瘀方对肾纤维化大鼠MMP-2、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解毒复肾逐瘀方对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解毒复肾逐瘀方治疗后肾间质病理变化及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影响.结果 解毒复肾逐瘀方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血尿素氮、肌酐水平(P<0.05),能明显降低肾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解毒复肾逐瘀方治疗组能抑制大鼠的MMP-9、MMP-2蛋白的表达,促进TIMP-1表达.结论 解毒复肾逐瘀方能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损伤,可能与恢复肾组织MMP/TIMP的平衡作用有关.

    作者:王立勉;王少明;周欢;阮君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3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及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经济效果的差别.方法 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和小成本分析.结果 在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时,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经济成本低.结论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短期成本较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低,但需要样本量较大的原始研究来验证.

    作者:孙建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PARP-1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脑保护治疗意义

    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是Poly(ADP-ribose)聚合物(PAR)合成的催化酶,在脑缺血损伤早期即出现过表达,通过加剧细胞内能量消耗及诱导AIF核转位等机制导致脑细胞发生“Parthanatos”样死亡.同时,PARP-1作为(NF)-κB辅助因子,参与脑缺血后炎症调控.此外PARP-1过表达通过破坏缺血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MMPs表达等途径加重脑梗后出血转化.以上机制均加重脑缺血损伤,因此开发有效PARP-1抑制剂将可望为脑缺血卒中后脑保护治疗带来全新前景,但应注意到PARP-1在脑缺血损伤作用存在性别差异问题.

    作者:郑叶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离子色谱[IC)技术在化学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离子色谱法是当今发展速度快的分析方法之一,其检测分析具有不受被测定成分光吸收特征的限制、操作快速灵敏、抗干扰能力强、结果准确可靠、少用有毒试剂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离子色谱技术以及近年来在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制药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药物分析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作者:滕南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厂家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溶出度比较

    目的 对6厂家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溶出度进行考察,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的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对溶出数据进行威布尔方程拟合并获取释放参数(T50,Td,m);以相似因子f2为指标,比较各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 产家D、E和F的T50和Td较短,与厂家A(德国拜耳)生产的肠溶阿司匹林(即拜阿司匹灵)产品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A为参比,B、C、D、E和F药厂产品的溶出度曲线的相似因子分别为42、52、28、29和31.结论 各厂产品体外溶出均符合药典规定,厂家C与厂家A的溶出曲线具有相似性.

    作者:叶宇红;刘玉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如何提高药库资金利用率

    通过药品分类制定采购计划,加强药品效期管理,加强药品养护来加速周转减少报损,降低药品库存,加速药品和医院流动资金周转,减少药品报损,以提高药库资金利用率.

    作者:李邀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一组容易混淆的药材——党参和银柴胡的鉴定

    通过来源、显微和理化等鉴定方法,比较了党参和银柴胡两种药材的区别,为二者的准确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阿魏侧耳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及其化学结构的初步研究

    对阿魏侧耳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级份PW2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阿魏侧耳子实体经热水提取醇沉得粗多糖PW.将PW用Sevag法脱蛋白后,去离子,层析,分级分离得3种多糖级份PW1、PW2和PW3,PW2经紫外光谱鉴定不含有蛋白质和核酸;采用纸色谱和高压电泳以及柱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多糖PW2满足结构分析的要求.测定其分子量为3.18×104.PW2经过完全酸水解后,测定多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两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例为1.77∶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测试分析,初步确定多糖PW2主要以a构型为主,含有少量β构型,单糖的连接方式主要以1-6连接为主链,含有1-4连接的支链,糖环构型为D-吡喃糖环.

    作者:熊正军;吕作舟;李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组合西药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反证中药复方多靶点效应实验研究

    目的 以研究作用靶点甚为明确的西药入手,反证中药复方的多靶点效应.方法 选用大鼠束缚寒冷应激性胃溃疡模型,以溃疡指数为指标,考察西药单用及组合应用的抗胃溃疡效果.结果 复合组效果好于其他各组.结论 复合组各药针对不同病理环节发挥着整合、协同效应,是一种多靶点、综合、整体的表现;反证在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的理中丸等中药复方同样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效应.

    作者:李德森;吴水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药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高等药学人才是推动药学领域发展的关键.通过本课题的探索研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培养药学人才模式,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案,形成一套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可钰;张秋荣;孙默然;单丽红;施秀芳;刘宏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临床输液反应的诱因及其预防措施探讨

    通过分析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等是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关键,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控制输液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志蓉;林秀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

    简要介绍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经验.

    作者:黄爱玉;李扬;黄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优选小儿退热栓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对小儿退热栓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用乙醇作溶剂渗漉提取处方中大黄的活性成分,按正交表19(34)安排试验,以大黄总蒽醌含量为指标,考察影响乙醇渗漉效率4个因素:浸泡时间、乙醇浓度、乙醇体积及渗漉流速.结果 大黄总蒽醌醇渗漉提取的佳工艺为:浸泡48h后用12倍量的70%乙醇以1.5mL·min-1的流速渗漉提取.结论 本法能大限度地提取处方中大黄的有效成分,可为小儿退热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琳;许家鸾;王京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2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中毒病例分析

    目的 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及中毒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123例使用地高辛的病例中,血药浓度<0.5μg·L-1的有16例次(13.01%),无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5~2.0μg· L-1的有84例(68.29%),出现中毒症状1例(1.19%);血药浓度>2.0μg·L-1的有22例(17.89%),出现中毒症状16例(72.73%).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5.00%)和心律失常(43.75)为主,中毒原因主要有合并用药、病理因素等.结论 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临床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伟恩;何丽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体会

    从医院药品安全管理的环节着手,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点,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医院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张养琳;陈坤全;郑祥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豚鼠离体气管对沙丁胺醇耐受性的形成及治疗

    目的 观察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咯利普兰、抗过敏药酮替酚、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耐受性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沙丁胺醇耐受性形成的机制.方法 采用豚鼠离体气管片法,以氯化乙酰甲胆碱预收缩气管,观察各药物舒张气管的作用.结果 沙丁胺醇与豚鼠离体气管预接触1h,使沙丁胺醇对抗氯化乙酰甲胆碱收缩豚鼠离体气管作用的EC50值升高3.7倍,大舒张率下降54%,形成对受模型,酮替酚、咯利普兰能不同程度翻转这种耐受性,使升高的沙丁胺醇对抗氯化乙酰甲胆碱收缩气管作用的EC50值下降到接近对照水平;而地塞米松翻转沙丁胺醇耐受性的作用很弱.结论 咯利普兰、酮替酚、地塞米松能不同程度逆转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的耐受性,沙丁胺醇的耐受性形成可能与PDE-4活性增高有关.

    作者:李震岳;厉旭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康欣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康欣胶囊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4.6mmX 15cm)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320nm.结果 二苯乙烯苷的进样量在0.0805μg~4.02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5);平均回收率为96.48%,RSD为0.32%(n=6).结论 该法简便,结果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康欣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武俊;陈小玉;刘可福;王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葛根素干预血管内膜胰岛素抵抗的应用前景

    葛根(Radix Puerariae)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葛根素(Puerarin)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素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抗炎,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等药理作用.而葛根素对心血管缺血性损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疾病的治疗作用已经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基础,本文讨论了葛根素对血管内膜的保护作用,以此提示葛根素干预血管内膜胰岛素抵抗的可能途径及应用前景.

    作者:杜航;刘保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加强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

    目的 医疗机构高危药品应用广泛,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有必要加强规范化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林和玉;陈国庆;王锦芳;黄公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