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本文介绍金银花及其6种混淆品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方面的区别.
作者: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链麻可滴鼻液的制备及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及抗生素生物检定法测定硫酸链霉素的效价.结果 本法测定3批链麻可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含量为1.024%g·mL-1,RSD为0.35%;硫酸链霉素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8.2%、97.6%、97.5%.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链麻可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及硫酸链霉素的含量测定,以便于对其的质量控制.
作者:蒋仁发;余昶;李可;封浩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药历的概念、内容、模式、临床意义及建立规范化药历面临的问题.方法 综合近年来国内文献有关药历方面的资料,归纳分析整理.结果 依照本文可初步建立比较完整、规范的药历.结论 药历作为临床药师必备资料,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动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为病人建立规范化药历势在必行.
作者:许佼;尹文光;张浩;牛绍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结果 达有效血药浓度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58%、64.26%、17.31%.结论 临床处方抗癫痫药物应根据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
作者:张兰;王增寿;朱光辉;蒋硕民;张慧;崔虓;吴伟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新疆兵团系统首先在农二师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由兵团医药公司作为受托主体的药房托管经营,我院作为农二师的师级医院积极响应兵团领导的号召,把药房交给兵团公司进行管理,成为兵团系统首家将药房托管给企业的医院运行半年来,可以说是有利也有弊.
作者:林巍;张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混合配制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PIVA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药学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传统模式还是PIVA模式,各具优点与不足.笔者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与同行商榷,目的是更好地做好静脉输液混合配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作者: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环素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0.1mol·L-1草酸铵溶液-二甲基酰胺-0.2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68:27:5),用氨试液调节pH值至8.3;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 用HPLC法测定四环素含量,准确性及重复性均较好,操作简便,可替代微生物检定四环素含量.在进样量2.5~80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n=9),重复进样RSD=0.25%.
作者:周永娣;阙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57例ADR进行回顾性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ADR例数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尤以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多见.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多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履行报告职责的积极性,防止ADR少报、漏报现象.临床药师要及时主动收集整理和反馈ADR,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任国娟;朱炳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原则[1],分别用两个厂家鲎试剂对3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当供试品稀释28.4倍时可排除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作用.结论 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友爱;李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苯甲醇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甲醇-水(50:50);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 苯甲醇在91.42μg~274.2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5%(n=9).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作者:王富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从分子极性表面积和分子量预测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 根据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得到的优化构型用Monte Carlo法计算得到分子量和分子极性表面积.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从药物的分子量、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14种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数学模型.回归方程采用statistics60软件做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结果 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量(MW)、氢键给体表面积(SH)和氢键受体表面积(So,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fb=1.89-6.50×10-1So.N+6.24×10-4SH2+1.41×10-4MW*So.N(n=13,R=0.8891).结论 β-受体阻断剂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子量和分子极性表面积密切相关.从分子极性表面积预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可用于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的研究.
作者:詹淑玉;傅旭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3%醋酸(20:80),检测波长:250nm.结果 葛根素在0.360~1.8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0.76%(n=6).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消渴丸质量方法.
作者:陈幼华;黄训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复方乌鸡颗粒中所含的主药白芍、当归及牡丹皮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结果 3个供试品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 薄层色谱法可作为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朱扶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乳块消丹中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柱温为室温.结果 丹酚酸B在0.288~2.8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60.78X-18.157(r=0.9996),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97.76%(RSD=3.67%,n=5).结论 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乳块消丹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鹤立;杨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介绍了医院一体化洁净病区药房的工作体会与存在问题,提出建立一体化洁净病区药房是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是医院管理的需要.
作者:蒋国军;孙远南;倪慧;寿张友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的稳定性.方法 按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考察.结果 在不同条件下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的性状、杂质检查、释放度、含量均符合规定.结论 头孢特仑新戊酯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院通过开展门诊药房药物咨询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为临床医疗提供药学服务,有利于药学人员加强与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联系,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用药合理性,使药物的使用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并且促进药学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作者:刘澍楠;唐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综述了固相萃取技术(SPE)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应用条件、操作步骤,SPE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近况和发展前景.
作者:庄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两者的大吸收波长,并测定两药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用酸度计测定两药配伍后pH值并观察外观变化.结果 奥硝唑在320nm,头孢噻肟钠在234.5nm处有大吸收.混合液在4h内外观澄明,无沉淀产生;混合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也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6h后两药含量测定结果略降低,8h后混合液紫外光谱发生改变.结论 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稳定性较好,临床上两药配伍使用应在4h内完成.
作者:王蕾;王军;付翠香;路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女金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 5μm(4.6×250mm)色谱柱,乙腈-水(14:8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 芍药苷在0.15~0.78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Y=0.9995),平均回收率98.41%,RSD=0.82%(n=5).结论 本法分离效果好、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姑美;李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