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盐酸丁卡因溶液的含量测定

戴华生

关键词:复方盐酸丁卡因, 紫外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测定复方盐酸丁卡因溶液的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盐酸丁卡因及盐酸麻黄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RSD=0.58%)、99.8%(RSD=0.35%).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本制剂中两主药的含量测定.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作用

    介绍我院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和医院临床药学中的作用,通过集中配置静脉输注药物,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输液的质量,通过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陈国庆;欧智明;杨军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胜红蓟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胜红蓟进行生药学研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描述了胜红蓟的性状特征,横切面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的结果.

    作者:刘洪旭;吴晓平;王纯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规范情况.方法 依据《药品说明》的要求,收集28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有关项目的统计.结果 在调查的说明书中,药理作用标注率为32.14%、不良反应为57.14%、禁忌症为50.00%、注意事项为89.29%,标注完整的占21.42%.结论 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缺失现象严重,应引起重现.

    作者:谢素治;王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西药联用的研究近况

    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本文就中西药联用的理论基础,配伍禁忌,合理配伍的研究近况作一概速,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闽产南靖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成分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从巴藏天中分离的各组分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72h后的OD值.结果 巴戟天中的蒽醌苷类成分无论极性大小,对促进BMSCs的增殖都有效,且正丁醇中极性较大的蒽醌苷类成分效果更好一些.结论 巴戟天中含有能促进膏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有霖;郭素华;赵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大黄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大黄提取分离的5项新方法,为大黄提取分离提供参考,展望其在提取分离大黄有效成分领域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晓秋;刘云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生产工艺的改进

    目的 解决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稠膏不易浓缩、易炭化及不易保存问题.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水提部分,使之成干燥易保存的喷雾干燥粉.结果 在保证六味地黄丸中的丹皮酚和熊果酸含量等于指标的前提下,能较好的解决因水提部分在浓缩过程中易炭化、稠膏相对密度及得率不稳定而引起制丸困难问题.结论 改进的工艺合理、简单、重现性好,且能有效地改善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各项质量指标.

    作者:鄢华;王纯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冈田酸诱导NG108-15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过程中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冈田酸(OA)诱导NG108-15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过程中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20 nmol·L-1OA孵育NG108-15细胞不同时间(0,3,6,12,18,24,36,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观测各时间点Ser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及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NG108-15细胞随OA孵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回缩,悬浮生长.细胞Ser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于OA作用6 h后显著升高,18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48 h仍高于基础水平;PTEN蛋白水平于3 h开始上升,1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12、18、24 h 3个时间点PTE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础水平,36、48 h时间点PTEN蛋白水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OA诱导NG108-15细胞AD样发生中,PTEN蛋白水平可能升高.

    作者:许盈;刘荣芳;徐剑文;俞昌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我院2006年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情况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临床用药评价分析,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NS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DDDs排序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NSAIDs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频度高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排在第2位的是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氯唑沙宗片DDDs排序第3位.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正朝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作者:潘美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对药品快速检测车使用若干问题的探讨

    通过快检实践,对药品快速检测车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车辆的运行和近红外模型的建立等提出建议,为今后进一步科学、高效使用快检车提供参考.

    作者:张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硫普罗宁致不良反应71例分析

    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的文献目录,查阅原文,共检索得病例71例.结果应用硫普罗宁致不良反应病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注射给药明显大于口服给药,导致全身性、心血管、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损害.

    作者:陈卫明;陈国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应用盘状血管生成模型评价芥子碱的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目的 探讨芥子碱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聚乙烯醇海绵盘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不同剂量芥子碱组,植入小鼠皮下,构建盘状血管生成模型,观察术后12d的血管生成情况及组织生成情况,以蛋白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在海绵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对海绵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分析海绵内组织生长情况.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芥子碱大、中剂量组(10.0 mg·mL-1和7.5 mg·mL-1)海绵盘的湿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组织生长面积都明显减少(P<0.05).结论 芥子碱具有一定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吴国欣;柯木根;詹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氯沙坦与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疗效与成本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AT1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成本-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两种口服AT1拮抗剂(A组:氯沙坦;B组:缬沙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有效降压(P<0.05),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成本-效果值低与A组.结论 两种方案都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缬沙坦更理想、经济.

    作者:金力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谈新时代药师工作角色的转变

    随着医药改革发展的需要,人民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结合我院药师的工作现状,提出医院药师要适当进行角色转换,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并提出新时代药师的工作角色的转变.

    作者:吴昭怡;梁培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正确解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对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分析、解读.

    作者:张巧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壳聚糖与羧基酞菁锌复合物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研究

    本文以1,8,15,22-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为例,在考察壳聚糖和该酞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制备了羧基酞菁-壳聚糖复合物,并进行了相关性质研究.吸收光谱法表明1,8,15,22-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与壳聚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确定了二者之间可形成复合物且复合物中酞菁与壳聚糖的表观摩尔组成比为0.8∶1.

    作者:邵宇飞;唐凤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胶囊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恩替卡韦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Phpnomenex 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以乙腈-水(8:9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量20μL.结果 理论板数按恩替卡韦峰计算为19540,峰形柱效良好.回归方程为Y=51.944x+7.035,r值为1.000.说明恩替卡韦在3.6340 μg·mL-1~32.706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其峰面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恩替卡韦胶囊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张莲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灭菌时间、温度对呋喃西林溶液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控制呋喃西林溶液灭菌后含量降低问题.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考察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温度下吱喃西林溶液含量的变化,确定合理的消毒时间和温度.结果 消毒温度100℃以下,消毒时间15min~30min,对呋喃西林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消毒温度100℃~121℃,消毒时间30min~60min,对呋喃西林溶液含量有显著性.结论 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min,及时出锅散热等条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溶液含量稳定.

    作者:许亚农;陈青青;冯惠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我院10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对我院2005年~2005年10月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0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占4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占89.8%;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78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5.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首位(57.4%),其次为中药制剂(23.1%).

    作者:徐浩锋;申屠建中;陈宁;史国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健骨通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键骨通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4.6×250mm,5μm)色谱柱;0.1%磷酸-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7nm;柱温为35℃.结果 丹酚酸B进样量在0.0634~3.17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8%,RSD为0.34%(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程良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