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洪修
目的 了解固相萃取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介绍固相萃取基本原理、填料种类和自动化操作等,并对该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固相萃取技术萃取回收率高、易于自动化,能有效去处样品中的杂质,适于体内药物分析中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作者:朱静燕;钱晓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了盐酸普鲁卡因在血清蛋白环境中的荧光特征,建立了一种灵敏的盐酸普鲁卡因荧光分析技术.实验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稳定时间以及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在佳条件下,盐酸普鲁卡因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77和356nm,线性范围为0.4~3.0 μg·mL-1,检出限为0.1 μg·mL-1.测定模拟样品,盐酸普鲁卡因浓度分别为0.80~2.50 μg·mL-1时,测定回收率为105%~101%,结果良好.
作者:佘家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收集自2005~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95份,用Excerl进行处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其一般情况,ADR临床表现,引起ADR的药品及给药途径,频次及临床表现,为提高ADR监测水平和准确率提供参考.
作者:李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孟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等的治疗,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随之增加,本文即结合本院发现的2例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消炎止痒搽剂中蛇床子素和地塞米松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Sinochrom ODS-BP(5μm,4.6mm×250mm)为色谱柱,以水-甲醇(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同时测定消炎止痒搽剂中蛇床子素和地塞米松含量.结果 本方法蛇床子素进样量在10.6~5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3%;地塞米松进样量在0.18~1.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0.9996,加样回收率为98.7%.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准确,可作为控制消炎止痒搽剂内在质量标准的方法.
作者:王庆芬;郑绍忠;张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总结我院病区药房在新信息系统管理下,实现病区药房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我院病区药房趋于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药品质量的同时确保药品供应,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
作者:叶顺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解心痛片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乙腈-水(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室温.结果 淫羊藿苷在0.05215~3.129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965.3X-1803.2(r=0.9998),淫羊藿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00%(RSD=2.41%,n=6).结论 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解心痛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友爱;林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及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医院制剂正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本文从医院制剂室面临的现状、医院制剂存在必要性、医院制剂的优势、今后医院制剂工作的发展方向等4个方面讨论如何适应形势、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医院制剂工作适时发展.
作者:肖玉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适应市场对抗癌新药中间体2,4-二氯喹唑啉的检测需求,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直接测定2,4-二氯喹唑啉含量的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检测波长254nm,外标法测定,平均回收率达94.32%,RSD<2%.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作者:吴璟;何坚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综述大黄提取分离的5项新方法,为大黄提取分离提供参考,展望其在提取分离大黄有效成分领域的应用前景.
作者:崔晓秋;刘云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了注射用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RP-HPLC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250mm,10μm),以0.01mol·L-1磷酸二氢铵(3.0)-乙醇(9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3nm.结果 卡络磺钠在12.5~87.5 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γ=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01%~99.50%,RSD=0.57%~0.98%.卡络磺钠及其有关物质得到基线分离,方法的低检测量为2.5ng,控制总杂质量不得过1.0%.结论 本法测定注射用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卡络磺钠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水根;刘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研究巴戟天中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从巴藏天中分离的各组分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72h后的OD值.结果 巴戟天中的蒽醌苷类成分无论极性大小,对促进BMSCs的增殖都有效,且正丁醇中极性较大的蒽醌苷类成分效果更好一些.结论 巴戟天中含有能促进膏髓基质细胞增殖的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黄有霖;郭素华;赵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我院2005年~2005年10月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0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占4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占89.8%;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78例;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5.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首位(57.4%),其次为中药制剂(23.1%).
作者:徐浩锋;申屠建中;陈宁;史国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治疗胃溃疡的五种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疗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265例,分别给奥美拉唑(Ome)、兰索拉唑(Lan)、埃索美拉唑(Eso)、泮托拉唑(Pan)、雷贝拉唑(Rac),均联合克拉霉素、阿美西林进行治疗,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总成本Ome组为423.08元,Lan组为526.40元,ESO组为645.96元,PAN组为483.56元,Rac组为577.64元,有效率OME组为87.90%,LAN组为91.14%,Eso组为93.59%,Pan组为92.64%,RAC组为95.63%.结论 Ome组方案为经济合理.
作者:廖庆权;朱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综述近几年在国内报道的他克莫司的药物不良反应,为更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斌;马爱民;林建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介绍我院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和医院临床药学中的作用,通过集中配置静脉输注药物,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输液的质量,通过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陈国庆;欧智明;杨军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2006年我院上报福建省ADR监测中心的135例ADR,从涉及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生产厂家以及报告人身份、不良反应类别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报告涉及药物83种,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占前两位;ADR类型主要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作者:王政;欧阳华;叶丽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舒胶囊中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4.6×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82:1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为30℃.结果 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046~2.300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0.49%(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黄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甲硫氨酸维B1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并根据同类药物的注射剂处方设计和药物本身性质,通过试验,对甲硫氨酸维B1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筛选出了符合注射剂质量要求的甲硫氨酸维B1注射液处方及工艺.结论 经过实验筛选确定了甲硫氨酸维B1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
作者:蓝洪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含量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手段.方法 采用LC-10A(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Hypersil ODS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10mmol·L-1;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 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色谱峰分离良好,辅料无干扰,线性关系良好;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μg·mL-1和0.05μ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10±1.3%和100.1±1.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7%.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制剂中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陈丽佳;汪盈;王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