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薇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含量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手段.方法 采用LC-10A(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Hypersil ODS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10mmol·L-1;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 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色谱峰分离良好,辅料无干扰,线性关系良好;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μg·mL-1和0.05μ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9.10±1.3%和100.1±1.0%,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7%.结论 本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适用于制剂中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陈丽佳;汪盈;王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两种AT1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成本-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两种口服AT1拮抗剂(A组:氯沙坦;B组:缬沙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均有效降压(P<0.05),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的成本-效果值低与A组.结论 两种方案都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缬沙坦更理想、经济.
作者:金力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米格列奈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以C18柱,乙腈-水(60:40,用磷酸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 在浓度为39.16~352.4 μg范围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n=5),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7%(n=6).有关物质分离较好.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米格列奈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
作者:林志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地高辛口服溶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超纯水:乙腈(62:38),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30℃.结果 地高辛在6~14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0.92%.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探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吴放;吴明钗;章如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医药商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的几个因素,就如何保证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李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通过快检实践,对药品快速检测车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车辆的运行和近红外模型的建立等提出建议,为今后进一步科学、高效使用快检车提供参考.
作者:张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根据近几年国内有关临床资料,从呼吸、心血管循环、泌尿、消化、免疫等系统总结其常见及特殊不常见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根据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提出一些防治其不良反应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方惠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冈田酸(OA)诱导NG108-15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过程中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20 nmol·L-1OA孵育NG108-15细胞不同时间(0,3,6,12,18,24,36,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观测各时间点Ser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及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NG108-15细胞随OA孵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回缩,悬浮生长.细胞Ser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于OA作用6 h后显著升高,18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48 h仍高于基础水平;PTEN蛋白水平于3 h开始上升,18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12、18、24 h 3个时间点PTE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基础水平,36、48 h时间点PTEN蛋白水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OA诱导NG108-15细胞AD样发生中,PTEN蛋白水平可能升高.
作者:许盈;刘荣芳;徐剑文;俞昌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键骨通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4.6×250mm,5μm)色谱柱;0.1%磷酸-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7nm;柱温为35℃.结果 丹酚酸B进样量在0.0634~3.17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8%,RSD为0.34%(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程良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药用板蓝根有菘蓝(北板蓝根)、马蓝(南板蓝根)两种.本文对他们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作一比较分析.
作者:巫庆珍;王元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制备甲硝唑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甲硝唑丸;并在此基础上,在流化床内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对其进行包衣,制备甲硝唑缓释微丸.分别考察包衣材料的比例及用量对甲硝唑缓释微丸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 包衣材料EudragitNE30D与EudragitL30D-55质量比为1∶1、增重8%时,甲硝唑缓释微丸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的pH溶液中释放较理想.结论 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和丙烯酸树脂流化床包衣,成功地制备了甲硝唑缓释微丸,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梁雪茵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了注射用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的RP-HPLC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250mm,10μm),以0.01mol·L-1磷酸二氢铵(3.0)-乙醇(9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3nm.结果 卡络磺钠在12.5~87.5 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γ=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01%~99.50%,RSD=0.57%~0.98%.卡络磺钠及其有关物质得到基线分离,方法的低检测量为2.5ng,控制总杂质量不得过1.0%.结论 本法测定注射用卡络磺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卡络磺钠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水根;刘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冷冻干燥的泥鳅粉对小鼠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本文设立对照组、毒化模型组、泥鳅粉小剂量组、泥鳅粉中剂量组、泥鳅粉大剂量组及齐墩果酸组,比较小鼠血清ALT、AST变化,观察泥鳅粉小、中、大剂量组对小鼠肝脏保护作用.结果 泥鳅粉小剂量组、泥鳅粉中剂量组与毒化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泥鳅粉大剂量组及齐墩果酸组与毒化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冷冻干燥的泥鳅粉对D-半乳糖胺盐酸盐、CCl4所致中毒性肝损伤小鼠具保护作用.
作者:顾利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选取2006年第四季度精神药品处方4786张,以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用药分析.结论12种精神药品的DUI<1.0,1种精神药品(阿普唑仑片)DUI稍大于1.0,说明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蔡荣俪;郑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HPLC法对芩连片中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2:7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 此法线性范围为0.0482~2.408 μh(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5,RSD=0.8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芩连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隽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通过对比上一版2004年的《处方管理办法》,发现从法律地位,获得和丧失处方数的条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药品外购,药品通用名等几方面有其优点与不足.
作者:陆军;赵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白花油微生物限度活菌数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结果 常规法对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回收率均<70%,薄膜过滤法回收率均>70%.结论 薄膜过滤法有效地去除白花油中抑菌活性,用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行,能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刘晓玲;朱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2006年我院上报福建省ADR监测中心的135例ADR,从涉及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生产厂家以及报告人身份、不良反应类别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报告涉及药物83种,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占前两位;ADR类型主要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作者:王政;欧阳华;叶丽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EGCG是从绿茶中提取分离的荼多酚中的一种主要活性成分.基于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癌以及抗炎活性,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其抗炎机理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活性介导、干预信号通路、抑制转录因子激活等方面,本文就此展开综述.
作者:崔小红;姚琳;余书勤;朱奇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综述近年来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其发生率约3%,肝脏转氨酶暂时性升高、急性间质性肾炎、休克、心律失常.主要表现类性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痰、视觉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损害、皮肤红斑性损害、皮肤色素沉着、亚急性肌病等不良反应,应该引起临床重视.要加强对该药治疗剂量、疗程等合理应用的研究,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高雪艳;杨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