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长心肺复苏成功1例

吴郁珍;俞祥玫;杨成彬;孟晗;陈丽花;郭美阳;陈美林

关键词:心肺复苏, 超长
摘要:1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因全身乏力、步态不稳、恶心、呕吐0.5 h,于2009-02-10 21:02来我院急诊科.患者否认心悸、胸闷、胸痛,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既往有痛风史,近半个月每天服中药治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策略与展望

    从某种角度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和包括传染病在内的各种疾病进行斗争的历史.2009年4月以来,墨西哥、美国突然发生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一新的病毒株导致的流感流行,此次流行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人说流感流行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长跑,现在刚跑出100米.历次流感大流行在没有特殊围堵策略下都持续了至少1年以上,现在对流感大流行实行围堵策略,会压低流行高峰,有可能拖长流行时间.因此应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作者:曾光;申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救治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GCS)评分在8~15分经常规氧疗无效伴有意识障碍的呼吸衰竭患者33例,给予NPPV治疗,统计患者上机前和上机后1 h GCS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比较NPPV成功组上机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NPPV治疗成功组和失败组对初始治疗的反应及分析NPPV失败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NPPV治疗成功组22例(66.7%),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3例,Ⅱ型呼吸衰竭9例.NPPV治疗失败组11例(占33.3%).NPPV成功组上机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治疗前后相比,GCS、HR、RR和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失败组治疗前后对初始治疗反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PV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有:上机前相对较高GCS评分(12~15分)、高龄(≥65岁)、低白蛋白(<30 g)及对初始治疗无反应.结论 意识障碍伴呼吸衰竭患者在严密监测下,适时适当选择NPPV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东;王育珊;赵淑杰;李洪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长托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方面的应用策略.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AOPP患者196例,按照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72例)、重度中毒(64例)和特重度中毒(60例),分别将中毒程度不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轻中度中毒治疗组采用长托宁小剂量维持法,重度中毒治疗组采用大剂量冲击法,特重度中毒治疗组采用阿托品-长托宁交替法,对应的各对照组采用阿托品治疗.观察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阿托品化(或长托宁化)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药物中毒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中毒程度不同的患者治疗组阿托品化(或长托宁化)时间、ChE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中毒患者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中毒和特重度中毒患者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毒程度不同的患者治疗组药物中毒情况、中间综合征、反跳和迟发性猝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迟发性神经病的发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中毒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长托宁治疗策略,在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上明显优于阿托品.

    作者:韩文斌;张久红;赵立;宋祖军;马俊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20调度员首接负责制对院前急救的影响

    目的 120调度员首接负责制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及时、准确、高效、有序地进行.方法 统计分析十堰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两年的有效调度量、空诊量以及调度用时、出车时间和到达时间.结果 调度员首接负责制参与院前急救过程,达到信息互通、快速高效.结论 120调度是院前急救的首要部分.通过首接负责制的实施,使院前急救的过程更加畅通、更加高效.

    作者:杜成芬;刘家敏;徐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长心肺复苏成功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2岁.因全身乏力、步态不稳、恶心、呕吐0.5 h,于2009-02-10 21:02来我院急诊科.患者否认心悸、胸闷、胸痛,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糖尿病病史.既往有痛风史,近半个月每天服中药治疗.

    作者:吴郁珍;俞祥玫;杨成彬;孟晗;陈丽花;郭美阳;陈美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在E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技术在E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疗效.方法 对EICU 开放人工气道的34例次的危重患者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治疗,并对其痰标本阳性率、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以及胸片的变化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经纤支镜留取的痰标本的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途径留取的痰标本培养,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及SaO2等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EICU人工气道开放的危重患者中,可以大大提高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值得作为一种早期治疗的常规治疗手段.

    作者:戴李华;陈淼;董利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对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及接受急救培训情况的调查,评价警务人员社会急救意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情况、存在问题及引发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对警务人员社会急救培训与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选取296名警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测试,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自我评价及急救培训相关调查三部分.结果 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测试的总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及格率仅39.2%,近五年有71.3%的警务人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急救培训.结论 警务人员普遍缺乏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尤其心肺复苏技术相对更为薄弱,更新警务人员观念是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关键,应基于研究结果合理制定对策.

    作者:李文涛;安力彬;殷欣;孙秋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IP)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IP)组.I/R组开胸后,建立在体肺脏I/R损伤模型.IP组于缺血开始前,应用3个循环的5 min缺血+5 min灌注进行处理,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表达.同时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肺脏的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SO组比较,I/R组凋亡指数增加,Bax、 Bcl-2表达均增强,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IP组凋亡指数明显下降,Bcl-2达增强,Bax表达减弱,Bcl-2/Bax比值增高,肺脏超微结构损害和肺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介导而减少肺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实现的.

    作者:张铮;秦海东;黄悦;徐英;马明洲;倪海滨;吴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符合入选条件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195)和常规组(n=217),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进行急诊PCI、补救PCI、易化PCI、溶栓后PCI和单纯PCI.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计算及比较.结果 虽然术前两组患者各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cTFC术后即刻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尤其是在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组cTFC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STEMI可以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区微循环,提示替罗非班治疗STEMI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诊PCI获益更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卢竞前;李易;杨锋;吕云;张荣华;潘娅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对急诊管理方法的思考与尝试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患者往往病情重、变化快,从事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在掌握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应用的同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法制意识.本文是作者通过思考在急诊管理方法上所做的尝试.

    作者:董利军;潘曙明;戴李华;陈凉;于洋;陈淼;赵洁;包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直肠癌患者口服硫酸镁行肠道准备致肠穿孔1例

    1 病例介绍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主因间断黑便一年余,血便1个月,于2008-10-07来诊.2007-09 初该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间断黑便(2~3次/周,每次量50~100 g).在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病理示:炎性增生.给予口服中药一个月余,症状有所缓解.2008-09初患者便鲜血,排便4~6次/d,每次排便量少;期间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痛.

    作者:任婕;钱远宇;韩巍;孟庆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亚甲蓝在兔窒息性心搏骤停中的治疗探讨

    目的 研究亚甲蓝在兔窒息性心搏骤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兔窒息心肺复苏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A)组、亚甲蓝(B)组(复苏时应用亚甲蓝),观察复苏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一氧化氮(NO)、乳酸(LA)的变化,观察动物血压的变化、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 h存活率.结果 窒息动物心肺复苏后,血浆TNF-α、IL-6、IL-8、NO、LA水平明显高于窒息前(P<0.01);复苏后,B组动物血浆中上述物质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复苏后,B组动物血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亚甲蓝能提高心搏骤停动物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在心搏骤停的抢救治疗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朱华栋;于春华;刘继海;徐军;于莺;王仲;于学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暴发型伤寒合并脓毒性休克1例

    1 病例介绍1.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高热8 d,右中上腹痛6 d,腹泻、呼吸困难2 d,经外院治疗无效.于2007-10-26 入住我院急诊科.

    作者:吴斌;金箫;邱俏檬;卢中秋;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6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 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 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首次阳性检查:冠脉造影0.8%,胸片4.7%,超声心动图19.9%,CT 66.8%,MRI 7.8%.胸片阳性率77.1%,超声心动图阳性率97.9%,CTA和MRI阳性率100%.异常心电图70.1%.结论 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成人任何年龄段,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初筛方法,CTA和MRI可以确诊.

    作者:沈洪;姚晨玲;陶振钢;栾骁;宋振举;施东伟;孙湛;童朝阳;刘骏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急救治疗组39例,急救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治疗组RR和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抢救治疗效果是明显的.

    作者:邹圣强;武江;赵伟;冯锦祥;江启珍;倪爱民;谢东宇;章衡;丁传民;潘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明确肺切除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提高肺切除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施行开胸肺切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手术而未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作比较.将所有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呼吸衰竭组年龄(>60岁)、合并呼吸系统疾病、ASA>1、FVC、 FEV1、 PPO-FEV1、FVC<80%、 FEV1<1.5 L、FEV1/FVC<70%、 FEF50%<7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中和术后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肺切除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为FEV1<1.5 L、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年龄>60岁.结论 术前FEV1<1.5 L、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年龄>60岁是肺切除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晋鹏;黄新文;王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泊酚(得普利麻)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01~2008-11收治的36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治疗经过,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每次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B组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同时在每次癫痫发作时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监测患者血甘油三酯浓度和肝脏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每次静脉注射丙泊酚后1~2 min内抽搐全部控制;丙泊酚平均用量A组为(1.81±0.09)mg·kg-1·h-1,B组为(1.76±0.07) mg·kg-1·h-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每天的平均发作频率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者监测血甘油三酯未见升高,1例在治疗21 d后测定血甘油三酯升高,停用丙泊酚,加用改善血脂代谢药物, 8 d后实验室测血甘油三酯正常.监测肝脏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 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可以减少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发作频率,严密监测患者,可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董泽华;邢金燕;苏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相同镇静深度下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对颅脑术后患者的免疫影响

    目的 观察ICU中颅脑术后患者应用异丙酚及咪唑安定长期在相同的镇静深度下镇静对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30例颅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分别接受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超过7 d的镇静治疗,以BIS监测保持70~80的镇静深度,检测入住ICU时和7 d后的细胞亚群CD4、CD8的表达,计算CD4/CD8的比值,以及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 CD4、CD8、CD4/CD8在咪唑安定组和异丙酚组镇静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镇静前比较,异丙酚组镇静后IL-6、L-10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咪唑安定组镇静后IL-6明显降低(P<0.05),IL-10与入住ICU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后IL-6、L-10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相同的镇静深度和长期的镇静条件下,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颅脑手术患者的免疫影响不同.咪唑安定降低促炎因子IL-6,但对抗炎因子IL-10影响不大,而异丙酚同时提高抗炎因子IL-10和促炎因子IL-6的浓度.因而临床上对镇静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临床不同的需求及患者的免疫状态谨慎选择.

    作者:王碧炯;方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卤水中毒致高钙血症危象抢救成功1例

    卤水中毒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既往文献报道的卤水中毒多引起高镁血症,引起高钙血症或高钙血症危象的病例报道很少.现将我们近期成功抢救1例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江;梁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63例严重多发伤救治体会

    对我院2003-06~2007-05收治的16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3例,男128例,女35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3例,坠落伤30例,挤压伤6例,钝器伤19例,刀刺伤15例.损伤部位包括颅脑、胸腹部、脊柱、骨盆及四肢.受伤至就诊时间0.5~7 h.

    作者:李又林;周乃胜;高百春;胡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