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药品安全管理办法与体会

陈雪英;毛巧云

关键词:药品, 安全管理, 手术室
摘要:增强药品管理观念,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海峡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花生四烯酸代(AA)谢途径、促进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释放、拮抗膜糖蛋白(GP)受体、抑制血小板膜特异激动剂及受体及增加一氧化氮(NO)等多方面,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阐明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环节,扩展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邓润洁;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识别码在药品名声母编码法中的应用

    介绍药品名的声母编码法在药品名录入中的应用.并针对其重码率高的缺点通过加识别码的方法加以改进.

    作者:胡恩;陈坤全;张淮祥;黄建平;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芫花中芫花素含量

    目的 建立芫花中芫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选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65:3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2nm,柱温为40℃.结果 芫花素进样量在0.1528~0.55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47%.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朱永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滴双黄连粉针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2005年6月13日下午因咽痛、流涕、头痛1天来我院诊治.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R18次/min,P82次/min;BP 120/75mmHg,神志清楚,咽部充血,扁桃腺I°肿大,两侧呼吸音稍粗,心(一),肝脾未触及.

    作者:姚艳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麻醉药品住院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数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是按照药品的药理作用、疗效并结合患者病情而选择的,不是集中某一种麻醉药品.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于晓凌;杨妙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级别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按入院前主要就诊门诊的医院级别的不同,92例2型糖尿糖高血压肥胖住院患者分为,A组43例,一级医院就诊为主,B组49例,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为主.通过询问和查阅门诊病历,统计比较两组入院前门诊各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结果B组较A组,单用磺脲类方案比例低(8.2% vs 39.5%),含非磺脲类方案比例高(91.8% vs 60.4%),含二甲双胍方案比例高(85.7% vs 48.8%),含ACEI和(或)ARB方案比例高(81.6% vs 46.5%),阿司匹林方案比例高(83.7% vs 41.9%),P<0.05.结论 二级或三级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较合理.

    作者:欧剑飞;谢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钠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初探

    本研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头孢曲松钠为模型药物,以乳液复凝聚法制备头孢曲松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成球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显现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1,pH值为4.0,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00r·min-1,交联剂戊二醛用量为基质材料2%,体外实验表明结构圆整的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作者:李柱来;王津;陈莉敏;张婉春;赵传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5年版药典一部》药典中四组易混淆中药的性状鉴别

    本文对五加皮、香加皮与地骨皮,肉豆蔻、红豆蔻、豆蔻与草豆蔻,木香、川木香与土木香,白前、白薇与徐长卿4组易混淆中药的性状鉴别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解决其混淆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保证临床疗效利用的安全.

    作者:林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半夏炮制废水的混凝处理试验

    本文对中药材半夏在炮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法对半夏炮制废水的处理是有效的,可使废水中的SS的去除率(以浊度计)达到88%~98%,混凝剂(PAC)佳投加量为1.0~3.0g·L-1.但因半夏炮制废水中的CODcr浓度很高,混凝处理后的CODcr仍不能满足排放要求,须作进一步的后续处理.

    作者:赖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法检测中药制剂中的镇静催眠药品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RP-HPLC-DAD)技术分析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镇静催眠药品.方法 采用RP-HPLC-DAD,用临床常用镇静催眠化学药品进行筛选,对中药催眠制剂进行分析.色谱柱:Symmetry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0nm,卡马西平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所测定的艾司唑仑、硝西泮、三唑仑、地西泮等4种化学药品,能在该色谱条件下与制剂中的中药成分完全分离,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图谱,能快速定性,其浓度也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所测中药制刑中四种镇静催眠药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张学斌;曾茂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的配置和应用

    本文根据文献和实践,叙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类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并将它们的配置和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加以概括,为使中草药这种新剂型、新给药途径在临床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林琪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降脂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降脂药物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DDDs排序法及金额排序法,采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西药库的出库帐单数据,统计分析其2002~2004年降脂药之用量(DDDs),用药金额.结果 用药频率高为辛伐他汀,金额靠前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非诺贝特等,且该类药物以前多为合资或国外药厂生产,现在已有一部分是国产了.结论 防治心血管疾病类的降脂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余健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思考

    药学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用药咨询是一项基础、容易普及、贴近病人的人性化药学服务项目.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自身的学习,加速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药物咨询工作需要

    作者:徐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玄参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分析方法

    概括介绍了玄参各化学成分,相应药理作用,分析方法和质控含量测定方法,以及玄参为君药的中药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进行玄参药材及其制剂的全面质量控制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1~5].

    作者:师怡;许晖;阙慧卿;林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农村医疗机构用药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农村医疗机构用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作者:刘枫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痤疮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痤疮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结果 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0.65%)、100.9%(RSD%=0.7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房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体制配置及投入等原因,药房管理滞后,药品的使用、存储存在比较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要求,建立必要的管理规范,才能更好地保证药品质量,使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

    作者:范善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我院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临床使用的特点,了解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12000张,选取含非甾类抗炎药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对其分析.结果 使用的非甾类抗炎药品种13种,绝大多数DUI<1.结论 我院门诊非甾类抗炎药使用基本合理,且朝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作者:戚双双;吴瀛达;蒋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交法优选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

    目的 探索一种确定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佳条件的科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红外光谱图.方法 以三因素的3个水平,即薄荷脑:溴化钾(mg∶mg)分别为0.8∶100、2.3∶100、1.6∶100,压片压力分别为18mPa、24mPa、30mPa,压片时间分别为2min、3min、4min,按正交设计实验,以输出的红外光谱图的基线值和强吸收峰的透光率T%为指标,确定影响红外光谱图的主次因素,从而确定压片佳条件.结果 以薄荷脑与溴化钾比例为1.6∶100,压力为24mPa,压片时间为2min为佳条件,红外光图谱质量好,基线在98%透光率以上,强吸收峰在透光率4%以下.结论 正交法优选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能以较少次数操作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赖昌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洛昔康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美洛昔康栓剂及质量控制.方法 以S-40和PEG-400为基质,热熔法制备栓剂.结果 栓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控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吴伟明;诸乐恺;陈丽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