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兴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补肾健骨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 选用Symmetry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m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 丹参酮ⅡA线性范围为0.08~0.80μg,回归方程Y=5868192.1x-13507.2,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3%,RSD=1.4%(n=5).结论 RP-HPLC法简便、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兆奎;侯太勇;王黎;孙建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复方首乌藤合剂对小鼠的促智活性.方法 采用跳台法.结果 复方首乌藤合剂能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分别由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40%乙醇引起的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病理模型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复方首乌藤合剂中含有促智活性物质,它可能是本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张荣;田文君;陈亚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年~2006年共13年进行文献检索,对100例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ADR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神经、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密切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高红瑾;刘江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分析药物咨询服务的重要性,介绍工作要求,咨询内容,操作方法,案例分析.通过药物咨询服务,可以减少医疗差错,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改善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方鹏飞;张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审核处方,发现并分析不合理处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查分析2005年1月~6月本院门诊处方18876张.结果 不合理处方645张,约占3.22%,分别在选药不合理性,用法用量,重复用药,不合理的配伍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 本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郑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地骨皮、五加皮、香加皮均为皮类药材,但它们来源、性状、功效主治均不同,应避免混用,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陈婉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TT比色法能否提高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细胞病变抑制法)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比较在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后期,采用结晶紫染色脱色后比色的方法(方法一)和采用加入噻唑蓝(MTT)后裂解比色的方法(方法二),经过6次的比较证明两种方法哪种测定的结果的准确性更高.结果 采用方法一测得的多次结果之间产生的偏差较大,单次结果的可信度较低;而采用方法二测得的多次结果之间产生的偏差较小,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值不因方法的改变而有所降低,单次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高.结论 采用MTT比色法可提高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志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高脂喂养白兔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8只,高脂组8只,西洛他唑组8只,实验开始前自耳中央动脉抽血后,查血脂、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率,给予相应喂养,十二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12周后高脂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西洛他唑组与高脂组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1).12周后高脂组MPA明显升高(P<0.01),PLT未见差异.西洛他唑组与高脂组比较,MPA明显下降(P<0.01).结论 西洛他唑可以降低高脂喂养兔的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国内不同厂家罗红霉素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交叉法单剂量口服两个不同厂家的罗红霉素颗粒后,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结果 单剂量口服300mg罗红霉素颗粒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20±5.50)h和(1.70±0.50)h;峰值血药浓度Cmax分别(6.84±2.5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94.03±15.85)μg·h·mL-1和(100.25±15.27)μg·h·mL-1.两种片剂所有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5.0±16.2)%.结论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张鹏;祁仰海;廉江平;李小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介绍5例不合理用药处方,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防止药物的滥用.
作者:关爱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银锌霜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H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的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提出以十四烷酸异丙酯为银锌霜供试液制备溶媒.确定银锌霜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银锌霜操作简单,方便可行;试验条件下用于处理的十四烷酸异丙酯对实验无影响,经三批供试品检查,均符合规定.结论 直接接种法可作为银锌霜的无菌检查的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作者:肖海英;郑绍忠;甘丽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禾本科香茅属植物芸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尿囊素(3).结论 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杜清;宋培浪;陈琳;姜胜超;于子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用药咨询情况分析,阐明药师在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和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杰文;范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药品专利是制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市场独占性保护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现介绍一种常用的国内外免费专利网站,这些数据库较全,查找方便.可供药物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信息渠道和资源空间.
作者:娄家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紫芝菌丝多糖肽的结构性质.方法 应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均一体多糖肽.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 ,红外扫描、β-消去反应、高效液相法检测游离氨基酸、氨基酸种类和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糖中单糖组成等,并阐述多糖的结构.结果 该多糖的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83476、170988和1.07.红外扫描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糖苷键为β型.GS-PPA由17种氨基酸组成,游离氨基酸几乎等于0.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Man∶Rib∶GlcuA∶Glu∶Gal∶Ara∶Xyl∶Fuc=2.1∶0.09∶004∶87.7∶2.6∶0.09∶0.5∶1.总糖和肽的含量分别是86.95%和4.74%.结论 从紫芝菌丝体中分离出一种GS-PPA高分子量的多糖肽,多糖与肽为O-糖苷键连接.
作者:王赛贞;林树钱;林志彬;陈颖;林树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烟肼法测定地銮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含量的效果.方法 利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与异烟肼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进行测定.结果 于380nm波长处,地塞米松磷酸钠浓度在25.12μg·ml-1~125.60μg·ml-1内符合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0.0069c+0.0204,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03%.结论 说明异烟肼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灵敏度高,误差小,准确度高,适用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施敬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可行的检验方法,提高药品污染微生物的检出率,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方法 采用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和其它可以消除供试品抑菌作用的方法对七叶神安片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结果 采用常规法5株菌种中只有大肠埃希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大于70%,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低于70%,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黑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大于70%,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和离心集菌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仍低于70%,采用离心薄膜过滤法,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可超过70%.结论 七叶神安片的细菌计数方法可采用离心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
作者:郑丽莉;林辉煌;吴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β-内酰胺酶抑制剂(BLI)复合制剂的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统计我院在2001年~2005年应用BLI复合制剂的组成、剂型、规格、药品名称、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及用药金额,分析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BLI复合制剂排除物价因素,用药金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5年比2004年增长48.60%,增长幅度大;5年中含舒巴坦、克拉维酸、他唑巴坦的复合制剂金额分别为773.38、240.01、91.26万元,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70.01%、21.73%、8.26%;含他唑巴坦、舒巴坦的复合制剂2005年金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64.89%和57.65%.结论 BLI复合制剂用药量总体上快速增长,表明其在临床抗耐药菌的重要作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作者:陈锦珊;杜青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医院药品通过库存金额、库存量上下限设置、库存周转率参数反映库存控制情况.库存控制的佳化带来资源利用大化.
作者:付云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当一个病人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对于健康方面的指导时,就称之为具有依从性.在国外,精神病人的康复主要在社区进行,结合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病人接受住院治疗,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病人选择在家中坚持服药模式.因此,用药依从性可以说是决定着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精神病人缺乏对自身疾病的知识,导致用药缺乏依从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文章从精神病人缺乏用药依从性的几个表现入手,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