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文;范华
目的 提高药师的法律、法规意识及风险意识,提高防范执业风险能力.方法 通过分析<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部分条文,提出药师在实际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药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医药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来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防范执业风险.
作者:陈坤全;张养琳;邓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国内不同厂家罗红霉素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交叉法单剂量口服两个不同厂家的罗红霉素颗粒后,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结果 单剂量口服300mg罗红霉素颗粒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20±5.50)h和(1.70±0.50)h;峰值血药浓度Cmax分别(6.84±2.5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94.03±15.85)μg·h·mL-1和(100.25±15.27)μg·h·mL-1.两种片剂所有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95.0±16.2)%.结论 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张鹏;祁仰海;廉江平;李小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年~2006年共13年进行文献检索,对100例左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ADR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神经、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密切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高红瑾;刘江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病案调查,分析抗生素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作者:张凤仙;张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银菊颗粒的制备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药材按比例制备为银菊颗粒,口服每次10g,每天两次,7d为一疗程,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果 治愈率89.09%,总有效率100%.结论 本品制作工艺科学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周誉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积极转变医院药师的工作职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药师深入临床工作已刻不容缓,并对我国医院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应静;宋继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凝血酶是机体凝血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因子,在机体受到创伤时的止血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性质、在体内凝血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伤止血药的生产现状和前景.
作者:张智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 我院2005年1~12月尿路感染分离166株的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革兰阴性菌51.2%(85/166),革兰阳性菌33.7%(56/166),真菌15.1%(25/166).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30.7%(51/166)、真菌15.1%、粪肠球菌9.0%(15/166).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于前三位为:替卡西林78.4%、氨苄西林76.5%、诺氟沙星70.0%,而敏感率前三位为:亚胺硫霉100.0%、头孢吡肟90.2%、氨曲南86.3%.粪肠球菌耐药率于前三位的为:四环素86.7%,红霉素80.0%,奎奴普汀/达福普汀73.3%,敏感率前三位为:万古霉素100.0%、氨苄西林93.3%、青霉素86.7%.结论 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比率较大,提示抗菌素滥用严重,应加强尿路感染细菌的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
作者:苏悦兴;林素珍;张满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禾本科香茅属植物芸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尿囊素(3).结论 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杜清;宋培浪;陈琳;姜胜超;于子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阐述在临床常用中药材中发现细辛药材常见的混淆品有杜衡、西南细辛、竹叶细辛、羊角细辛等.简述真品的性状、显微鉴定方法.混淆品种以传统的性状鉴别方法加以区别,提供参考.
作者:林君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苯妥英的药物浓度.方法 以symmetryshield RP18柱(5.0μm,3.9×150m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1∶1),流速1.0mL·min-1.Waters 24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结果 线性范围为(2.0~40.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98.23%,高、中、低浓度样品的日间和日内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结论 本法适用于PHT的血药浓度测定.
作者:郭燕金;苏煌财;吴晖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TT比色法能否提高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细胞病变抑制法)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比较在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后期,采用结晶紫染色脱色后比色的方法(方法一)和采用加入噻唑蓝(MTT)后裂解比色的方法(方法二),经过6次的比较证明两种方法哪种测定的结果的准确性更高.结果 采用方法一测得的多次结果之间产生的偏差较大,单次结果的可信度较低;而采用方法二测得的多次结果之间产生的偏差较小,单次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值不因方法的改变而有所降低,单次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高.结论 采用MTT比色法可提高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志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造成现阶段中药饮片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是中药饮片进货渠道、加工炮制、包装和贮藏不规范及生炙混用.
作者:刘贯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复方首乌藤合剂对小鼠的促智活性.方法 采用跳台法.结果 复方首乌藤合剂能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分别由东莨菪碱、亚硝酸钠和40%乙醇引起的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病理模型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复方首乌藤合剂中含有促智活性物质,它可能是本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张荣;田文君;陈亚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对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氯化钙含量测定终点判断方法的改进.方法 按文献[1]方法加入试剂和被测物,然后加热再按规定测定氯化钙含量.结果 测定终点突跃明显,终点容易判断,误差较小.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刘显治;莫云;奚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性状、显微、炽灼残渣各个角度介绍海金沙与掺杂河泥沙的鉴别.
作者:胡恩;张淮祥;黄建平;陈坤全;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对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辖区内4份主要报纸的药品广告进行持续两年不间断的监测、统计,分析违法药品广告的构成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措施进行整治,通过两年的综合治理,辖区内的违法药品广告减少了92%,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叶飞云;黄碧尚;黄煌辉;吕华鹰;徐飞燕;卢林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苍耳子及伪品刺苍耳子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的鉴别.
作者:黄文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白细胞介素-11是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功能造血调控因子,对造血干细胞,尤其是对巨核细胞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脂肪细胞、胃肠道上皮细胞等亦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临床试验表明,IL-11能使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升高,对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及血小板有调控作用.在临床上,特别是对患者的化放疗及骨髓移植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清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把12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静脉给药时其溶媒的合理选择和用量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何丽芳;张青;于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