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碚;李心术;谢君;周爽
目的 分析河北省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情况及分离菌株的基因分型特征,为综合防治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河北省2016年的布病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主要包括地区、人群、时间分布特征);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实验室对布病疑似病例进行血培养,分离获得布鲁菌,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分析其基因分型特征.结果 2016年全省共报告布病病例3 774例,11个市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唐山市,且95.98%(167/174)的县有布病报告;职业以从事养殖和畜产品加工的农民和牧民为主,占90.22%(3 405/3 774);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4.38%(2 807/3 774);发病时间集中在1-8月,占83.76%(3 161/3 774).分离获得21株布鲁菌,20株为羊种3型布鲁菌,1株为牛种3型布鲁菌.MLVA结果显示,20株羊种菌Panel 1 (MLVA-8)基因型为42、43和114,其中42基因型占85.00%(17/20);Panel 1+Panel2A (MLVA-11)基因型为116、122和291,116基因型占85.00% (17/20),均属于“东地中海组”.1株牛种菌Panel 1 (MLVA-8)基因型为36,Panel 1+Panel 2A(MLVA-11)基因型为72,属于“牛种C组”.结论 河北省布病疫情仍较严重,病原菌主要为羊种菌.MLVA作为布鲁菌基因分型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可为布病传染源的追溯提供依据.
作者:姜霞;刘晓丽;钱振宇;张海霞;张洪斌;何宝花;孙印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青海省果洛州儿童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现状.方法 依据果洛州饮茶型氟中毒的历史流行情况,2017年,在果洛州的5个县根据牧业区、农业区、半农半牧业区分层,每层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采集当地居民生活饮用水,并抽取10户家庭,采集其茶样,同时对全部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水氟、砖茶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5750.5-2006、GB 19965-2005),氟斑牙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共检测85份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均值为0.34 mg/L,范围为0.20~0.77 mg/L.共检测161份砖茶,砖茶氟含量均值为579 mg/kg,范围为110~1 278 mg/kg.日人均砖茶摄氟量为6.78 mg,其中喝茯砖茶的占73.29%(118/161).共调查8~12岁儿童2 083名,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2.85%(476/2 083),氟斑牙指数为0.42,流行程度较弱.结论 果洛州儿童有饮茶型氟中毒流行,病情流行程度较轻.
作者:陈萍;孟献亚;姜泓;尤小梅;魏生英;喇翠玲;张强;李生梅;何多龙;杨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职业性森林脑炎(简称森脑)指劳动者在森林地区的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职业分布,属我国法定的职业病.通过对2008-2016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报告的247例职业性森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抗体水平等进行分析,为职业性森脑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魏伟;梁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3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因子对亚砷酸钠活化的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X-2细胞分别暴露于0.0(对照)、2.5、5.0、10.0、20.0、40.0、80.0 μmol/L亚砷酸钠培养液中24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根据结果将LX-2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亚砷酸钠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组、p38抑制组.3个抑制组分别用10.0μmol/L ERK、JNK、p38激酶抑制剂(PD98059、SP600125、SB203580)预先干预LX-2细胞30 min,再加入20.0μmol/L亚砷酸钠培养24h;对照组不加亚砷酸钠和抑制剂;亚砷酸钠组不加抑制剂.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X-2细胞内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0、10.0、20.0、40.0、80.0μmol/L亚砷酸钠组LX-2细胞存活率[(92.35±0.92)%、(84.06±0.84)%、(74.27±0.74)%、(59.57±0.60)%、(27.77±0.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0.00)%,P均<0.05].亚砷酸钠组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1);3个抑制组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亚砷酸钠组(P均< 0.05).结论 砷暴露可引起LX-2细胞中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异常升高,3种MAPK抑制因子干预可以改善砷诱导LX-2细胞活化过程中对TGF-β1、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万生;胡婷;张琦;李晓之;段恬筱;杨兴;罗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甘肃省肃北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旱獭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肃北县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1973-2014年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年和领先1、2、3年(相对于当年作为参照的前1、2、3个年份),当月和领先1、2、3月气象因素(平均降雨量、温度、相对湿度)资料(来自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采用SAS 9.3软件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旱獭鼠疫流行的影响.结果 1973-2014年,肃北县共发生6起人间鼠疫,死亡5例.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当年平均相对湿度、领先1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r=0.366、0.385,P均<0.05),与领先3年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304,P<0.05);鼠疫细菌学检测阳性率与领先1月平均降雨量呈正相关(r=0.212,P<0.05),与领先2、3月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r=-0.196、-0.201,P均< 0.05).肃北县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因子为当月平均温度[比值比(OR)=1.304,95%置信区间(CI):1.195~1.422],保护因子为领先3月平均相对湿度(OR=0.960,95%CI:0.932~0.988).结论 肃北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温对鼠疫的流行不仅有促进作用,而且存在滞后效应.气象因素可作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风险评估的参考.
作者:苏永强;席进孝;格鹏飞;王鼎盛;徐大琴;吴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9个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六大行动及要求,为新时期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地砷病)的科学防治指明了方向.实现地砷病防治水平的提高需要思维创新、技术创新,而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涌现为突破该病防治瓶颈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本文围绕新形势下地砷病防治工作要求和大数据时代医学研究新特征,侧重梳理和分析了地砷病现阶段需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推进地砷病防治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作者:张爱华;曾奇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城及血液学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3-2016年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急性期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发病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及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血液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急性期布病患者62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男、女性别比为2.65:1.00,年龄(42.37±12.99)岁;农村居民39例、城市居民23例.62例急性期布病患者中,HB减少(贫血)15例(24.19%),RBC减少38例(61.29%),WBC减少9例(14.52%),PLT减少6例(9.68%).15例急性期布病贫血患者的MCV为(86.12±4.00)fl,MCH为(28.08±2.01)pg,MCHC为(325.27±14.48)g/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为正常细胞性贫血.结论 急性期布病患者中,男性发病例数高于女性,以农村患者为主;血液学变化主要表现为HB、RBC、WBC、PLT减少.
作者:王静;邵磊;张叶;邢春燕;王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 (Foxp3)、免疫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T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砷暴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参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选择经临床复查确认的149例[男性94例、女性55例,年龄为(50.69±6.14)岁]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皮肤损害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39例)、中度砷中毒组(54例)和重度砷中毒组(56例);另选择41例[男性12例、女性29例,年龄为(45.76±7.88)岁]距病区约12 km的非砷暴露村居民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下采集研究对象晨尿及外周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尿砷含量,并经尿肌酐(Cr)校正;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Treg细胞相关免疫因子TGF-β1及IL-2的含量.结果 各砷中毒组患者尿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29.13(19.75~54.50)、31.81(17.52 ~ 53.31)、30.51 (18.35~45.76)μg/g Cr]高于对照组[21.62(17.65~28.44)μg/g Cr,P均<0.05].各砷中毒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0.58(0.17~1.27)、0.32(0.17~0.61)、0.33(0.13~0.62)]显著低于对照组[0.87(0.64~ 1.50),P均<0.05];与轻度砷中毒组比较,中、重度砷中毒组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各砷中毒组患者血清TGF-β1含量[(13.14±5.19)、(12.85±5.51)、(12.78±4.95)μg/L]高于对照组[(3.90±1.53)μg/L,P均<0.05].各砷中毒组患者血清IL-2含量[(9.85±5.38)、(11.64±6.40)、(12.27±6.19)ng/L]低于对照组[(34.30±4.84)ng/L,P均<0.05],重度砷中毒组患者血清IL-2含量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结论 砷暴露可致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Foxp3及相关免疫因子TGF-β1和IL-2发生异常改变,提示Treg细胞功能异常可能与砷中毒有关.
作者:方晓琳;夏仕青;朱凯;董令;邹忠兰;刘永莲;王大朋;张爱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全面评估新标准碘盐覆盖后云南省大理市不同人群的碘营养水平.方法 2012-2015年,在大理市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抽检15户居民食用盐,盐碘检测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 13025.7-2012).2014年,在大理市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孕早、中、晚期孕妇各20名,哺乳妇女20名,普通健康成人20名,0~4岁儿童20名;每个片区各抽取1个乡(镇)的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40名8~ 10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尿样,尿碘检测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2006).2015年在大理市以行政村为单位,在每个行政村调查1个饮用人数多的水源,采用“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检测水碘.通过问卷调查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碘营养补充来源.结果 2012-2015年,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盐碘中位数由2012年的29.38mg/kg下降至2015年的24.96mg/kg.不同人群的尿碘中位数,孕妇(n=356)为136.85 μg/L,哺乳妇女(n=111)为102.63 μg/L,普通成人(n=163)为164.03 μg/L,8~ 10岁儿童(n=200)为209.61 μg/L,0~<2岁儿童(n=57)为157.27 μg/L,2~4岁儿童(n=50)为134.08 μg/L.大理市饮用水(n=142)碘含量中位数为0.62 μg/L,范围为0.00~9.92 μg/'L.孕妇、哺乳妇女富碘海产品的平均摄入频次分别为0.99、1.07次/月,仅有1.99%(9/453)的人群通过多维元素制剂来补碘.结论 盐碘含量下调后,低水碘地区大理市人群的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合格碘盐食用率,加强对不同人群的监测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是下一阶段的防治重点.
作者:张海涛;王安伟;刘秀芹;叶枫;郭玉熹;李淑娟;曹荣季;黄文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实施食盐加碘新标准5年后8~ 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为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河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以8~ 10岁儿童(男女各半)为研究对象,在河南省的156个非高碘县(市、区)和高碘县(市、区)所辖的非高碘地区,采集家中食用盐盐样,检测盐碘含量;在113个县(市、区),采集即时尿样,检测尿碘含量;在67个县(市、区),检查甲状腺容积.盐碘检测采用直接滴定法,川盐及其他强化食用盐检测采用仲裁法,尿碘检测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甲状腺容积检查采用B超法.结果 2017年,共检测8~ 10岁儿童家中盐样31 174份,盐碘中位数为25.8 mg/kg,碘盐覆盖率为95.0%(29 613/31 17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5.6%(26 673/31 174).检测儿童尿样22 442份,尿碘中位数为208.0 μg/L.对13 439名儿童进行甲状腺容积检测,甲状腺肿大率为1.5%(196/13 439).结论 盐碘新标准实施后,河南省8~ 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处于基本适宜状态,但是合格碘盐食用率较低,应长期坚持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作者:刘洋;朱琳;李小烽;孙宁;王燕丽;杨金;陈玕;张莉;郑合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分布情况.方法 2017年按照《重庆市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调查技术方案》的要求,在重庆市38个区(县)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开展水碘含量、水源类型、井深及地域情况调查,并对其中水碘中位数> 10 μg/L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调查.水碘检测采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推荐的“适合缺碘及高碘地区水碘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水源类型、不同井深及不同地域的水碘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市共采集水样17 584份,水碘中位数为1.7μg/L,范围为0.2 ~ 124.0μg/L,其中水碘<10 μg/L的占96.13%(16 903/17 584),10~100μg/L的占3.86%(679/17 584),>100 μg/L的占0.01%(2/17 584).1 02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水碘<10 μg/L有1 020个,10~100μg/L的有3个,分别为荣昌区安富街道(25.8 μg/L)、清升镇(11.8 μg/L)和龙集镇(31.0 μg/L).深井水、自来水、浅井水水碘含量(4.2、1.5、1.2 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 008.4,P<0.01).井深和水碘含量呈正相关(r=0.298,P< 0.01).主城区、渝东北、渝东南、渝西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8、0.8、1.1、3.7μg/L,不同地域水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 080.5,P< 0.01),渝东北和渝东南(均属山区)水碘含量相对较低.结论 重庆市属于碘缺乏地区,大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水碘含量偏低.山区群众的碘缺乏风险要比其他地区更大.
作者:周春碚;李心术;谢君;周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Treg)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Th17/Treg细胞比值变化,探讨Th17、Treg细胞平衡在砷致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贵州省黔西南州雨樟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选择149例砷中毒患者为病例组,年龄为(50.69±6.14)岁,其中男性94例,女性55例;并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将其划分为轻度砷中毒组(39例)、中度砷中毒组(54例)和重度砷中毒组(56例);以距离病区约12 km的非砷暴露村的41例居民为对照组,年龄为(45.76±7.8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29例.采集调查对象发样及外周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发砷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各组Th17/Treg细胞比值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轻、中、重度砷中毒组发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0.12(0.08~0.18)、0.20(0.16~0.33)、0.25(0.18~0.41)、0.28(0.21 ~ 0.50)μg/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22,P<0.01),且各砷中毒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中、重度砷中毒组人群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0.42±0.21)%、(0.41±0.23)%]高于对照组[(0.29±0.16)%,P均<0.05];轻、中、重度砷中毒组人群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0.37±o.18)%、(0.31±o.19)%、(0.27±0.18)%]低于对照组[(0.71±o.20)%,P均<0.05],且重度砷中毒组低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轻、中、重度砷中毒组Th17/Treg细胞比值(1.17±0.63、1.56±0.69、1.83±0.85)高于对照组(0.43±0.22,P均<0.05),且重度砷中毒组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砷含量与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Th17/Treg细胞比值均呈正相关关系(r=0.323、0.608,P均<0.05);与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呈负相关关系(r=-0.486,P<0.05).结论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可引起患者外周血中1h17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进而改变Th17/Treg细胞平衡状态,导致机体免疫耐受能力减弱、炎性反应调节紊乱,从而参与砷致免疫损伤的发生发展.
作者:夏仕青;方晓琳;朱凯;董令;邹忠兰;刘永莲;王大朋;张爱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亚砷酸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作用.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作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5、10、20、50 μmol/L亚砷酸钠组,处理细胞24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物上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物上清中PEDF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20、50μmol/L组细胞活力[(80.69±7.95)%、(69.87±10.54)%]明显低于对照组[(101.08±3.22)%,P均<0.05].10、20、50 μmol/L组细胞培养物上清中iNOS活性、PEDF含量[(829.1±68.2)、(772.3±37.1)、(874.6±43.5)U/L,(12.06±0.55)、(11.97±0.39)、(13.89±0.26)mg/L]均高于对照组[(397.5±43.5)U/L,(10.70±0.35)mg/L,P均<0.01],50 μmol/L组细胞培养物上清中PEDF含量高.50μmol/L组细胞内NO含量(11 558.99±397.43)明显低于对照组(14 131.49±262.61,P< 0.01).结论 PEDF参与砷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作者:张微;赵丽军;李德安;郭相南;王敬丘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为预防碘缺乏病,民国时期云南开始了中国早的食盐加碘活动.由于各种原因,云南食盐加碘活动的成效不是特别明显,但其为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食盐加碘工作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本文就这段历史做一概略介绍.
作者:梁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的脊椎动物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骨骼疾病研究,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在氟中毒研究领域,鱼类模型比传统的动物模型更为敏感.本文将结合鱼类氟中毒研究成果,介绍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特点,概述斑马鱼在骨骼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氟中毒骨相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作者:范玉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黄骅市体检人群桥本甲状腺炎(HT)的检出情况以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的黄骅市居民甲状腺检查资料,并对HT患者检出情况以及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4 413名体检者检查资料,年龄为(45.76±10.13)岁;其中男性2 099例、女性2 314例.黄骅市体检人群的HT检出率为6.55%(289/4413),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x2趋势=7.126,P<0.05).不同性别间HT检出率(男性:2.86%,女性:9.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77,P<0.05);不同年龄组间女性HT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41,P<0.05),男性H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424,P>0.05).HT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为25.61% (74/289),其中40~<50岁组检出率高,为34.74%(33/95);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的检出率分别为3.11%(9/289)、6.57%(19/289)、15.92%(46/289),HT合并亚甲减患者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黄骅市人群的FHT检出率逐年升高,部分HT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合并亚甲减的检出率高.应加强HT的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HT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
作者:代荣琴;刘玉枝;王凤玲;侯振江;张金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人群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桥粒斑菲素蛋白2(PKP2)基因的突变情况,探索云南猝死与PKP2基因突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云南猝死病例(n=7)尸解心腔血,采集与云南猝死病例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简称病例亲属,n=30)和无血缘关系的家属(简称病例家属,n=11)的血液样本,同时调查病例亲属和家属的基本情况和遗传家系,并进行心电图检查.提取血液样本中DNA,进行PKP2基因15个外显子测序,分析不同人群PKP2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有10人携带11个PKP2基因突变位点,突变率为20.83%(10/48).其中2个是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位点(p.G247R、p.T298N),分别由2例云南猝死病例携带;8个错义突变均为杂合子突变,3个同义突变中2个为杂合子突变、1个为纯合子突变.突变位点明显集中于4个外显子,依次为4号第1 097碱基、3.2号第819和第893碱基、3.1号第739碱基、1号第156碱基.1例云南猝死病例(病理诊断ARVC)为3.1号(p.G247R)和4号(p.L366P)外显子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另1例云南猝死病例为3.2号(p.T298N)外显子单杂合突变携带者.携带PKP2基因突变的云南猝死病例和病例亲属两类人群表现出明显的家庭遗传关系,均为一、二级亲属.病例亲属和家属的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等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型改变.结论 云南猝死病区部分人群存在较高的PKP2基因突变率,云南猝死与PKP2基因突变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病因联系.
作者:王跃兵;马琳;唐雪;杨林;董毅;黄文丽;习严梅;孙梦遥;雷普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筛选适合于直接稀释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清中碘的试剂体系.方法 采用6组不同稀释剂稀释血清样和标准系列溶液后,应用ICP-MS直接测定碘含量;比较内标元素铼或碲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与现行测定血清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标准方法(WS/T 572-2017,简称标准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检验所选试剂条件建立的方法在0~ 300μg/L碘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测定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结果 经筛选建立的直接稀释进样-ICP-MS测定血清碘方法:以2.0 g/L抗坏血酸-1.0 g/L氯化铵-0.10%乙醇胺-1.0%乙醇溶液为稀释剂,标准系列溶液及血清样按样品∶稀释剂=1∶19稀释后,以铼为内标元素上机测定.0~ 300μg/L碘浓度范围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血清中碘的检出限为1.2μg/L(取样量为0.20 ml).精密度:对5份不同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变异系数范围为0.2%~1.2%(n=6);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0.4%~1.9%(n=3).准确度:对8份不同血清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3.9%~ 103.8%,总平均回收率为97.9%;与标准方法同时测定35份血清样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05).结论 选铼为内标元素测碘的准确度优于碲,所选试剂体系测定血清碘无需基体匹配,标准曲线线性好、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度与准确度优良、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黄淑英;张亚平;李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进一步制订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每年在山东省抽取19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市、区)作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抽取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校4~6年级开展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前后,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抽取5年级学生30名,学校所在地各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显示,小学生与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5.64%(27 770/29 037)和92.09%(14 341/15 573),较干预前[69.40%(20 157/29043)和67.40%(10 375/15 393)]显著提高(x2=6 926.73、2 928.86,P均<0.05),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26.24和24.69个百分点.结论 实施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干预后,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开展范围.
作者:沈卫萍;汪昱;张良;高红旭;汪春雷;张本政;高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