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秀霞;何婉敏;应雪;陈焕梅;邱玉婷
运用陈士铎《辨证录》中的宽腰汤作为治疗特发性水肿的高效基础方,对于久治未获效或获效甚微,同时又处在一个相对“静”稳态环境中的病证,结合太极“动静”理论、周易“象数”理论,治疗多佐以易动之风药,诱启病证中潜在阳气,由阳而复动,恢复机体动静结合的动态平衡.
作者:刘佳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苗药组方雾化剂的效果,并比较各种雾化方式对染矽尘大鼠FasLmRNA表达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的影响.方法:采用WST-1法检测SOD抑制率、一步法测试NO含量及RT-PCR技术检测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染矽尘组相比,苗药组方雾化组大鼠血清中SOD抑制率明显高于染矽尘组(P<0.05),苗药组方雾化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和肺组织FasLL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染矽尘组(P<0.05),激素雾化组、苗药组方雾化剂合中药组具有相同作用.结论:苗药组方雾化组能提升染矽尘大鼠血清SOD抑制率,减少染矽尘大鼠血清NO含量,能显著降低染矽尘大鼠肺组织FasL基因表达,中药配合苗药组方雾化剂雾化组效果更好.
作者:黄高;何光志;宋贵喜;王昆;刘霞;王文佳;杨长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各种原因导致血清泌乳激素(PRL)异常升高,大于1.14nmol/L(25up/L),称为高泌乳素血症(HP).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之一,临床可见闭经、月经稀少、不孕、溢乳等症状.现有针刺合热敏灸疗法治愈HP1例,报道如下:1病案涂某,女,41岁,因双乳胀痛两年于2013年8月2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3年育一女后,双乳开始溢乳,2008年因“浆细胞性乳腺炎”于南昌市第三医院行左乳腺部分切除术.
作者:刘灵枢;徐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80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路径组8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依那普利、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路径组在采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结果: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取材方便,副作用小,适宜基层和社区医院运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旭;杜彩明;张红君;李玲;程潇寒;吴清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味五苓散对S180腹水型小鼠腹水量及外周血中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S180细胞株,用昆明种小鼠建立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进行观察研究,用ELISA法测定血液中TNF-α浓度.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腹水量减少有意义(P<0.05);中药加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腹水量减少均有意义(P<0.05).中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外周血中TNF-α浓度比较对照组升高有意义(P<0.05),中药加西药组比较西药组外周血中TNF-α浓度升高有意义(P<0.05).结论:加味五苓散可升高S180腹水型小鼠外周血中TNF-α浓度,从而抑制S180腹水型小鼠腹水增长.
作者:石跃进;张宁苏;高宏;殷东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针对便秘一证,介绍了开启、清通、疏导、补益、温运、润下等6类药对的配伍意义以及典型病例.
作者:郑天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笔者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对麻黄类方的应用比较熟练.本文例举了葛根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应用验案,并对每案的应用加以分析,明确临床应用指征,对临床选方用药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水丹加减治疗白芍总苷胶囊引起的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分水丹加减治疗(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口服思密达治疗(3g,3次/日),两组均3日为1疗程,用药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治愈11例,好转11例,无效8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水丹加减对治疗白芍总苷胶囊引起的腹泻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玲;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中风复发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新发中风病例682例,其中中风复发114例,对114例复发中风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断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烟酒嗜好、体质肥胖、情志不调、过度劳累等因素与中风复发相关.50-69岁复发率较高,50岁以下与70岁以上复发率相对较低.结论:中断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烟酒嗜好、体质肥胖、情志不调、过度劳累均为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明;裘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旋覆花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旋覆花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的绿原酸进行测定,并对旋覆花配方颗粒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结果:TLC中旋覆花配方颗粒在与旋覆花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864-0.5184g,平均回收率为102.71%(RSD =2.44%,n=6),旋覆花配方颗粒水分、溶化性、粒度均符合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旋覆花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徐东婷;闫炳雄;韩玉惠;董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并造成极大的困扰.中医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大优势,并且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告.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密蒙花为眼科常用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密蒙花黄酮类化合物可治疗干眼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肿瘤等疾病,本文从药理作用及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作者:左志琴;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还可通过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和)增效的作用.结合中医古方、经方、名方以及验方中与有毒中药相配伍应用的药物情况,开展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研究,不仅对阐释有毒中药的毒性,而且对满足有毒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需求,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作者:马国海;赵琳;于军;傅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门诊常有患者因水肿前来就诊,以30-60岁女性为多,主诉晨起颜面浮肿,午后双下肢浮肿,尤以胫骨前及脚踝处明显,余无其他不适症状.此类患者大多经血液、尿液及功能检查后证实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功能正常,也无其他疾病史,但确实存在水肿症状,一般我们把这类患者的水肿称为特发性水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氯霉素炉甘石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氯霉素及氧化锌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及氧化锌的含量,并作为控制此制剂质量的指标.结果:三批样品中氯霉素含量均达到90%以上,回收率为100.27%,RSD为2.6%,氧化锌含量均在20g/瓶以上,回收率为100.27%,RSD为2.6%.结论:此两种方法简便可行,可以作为控制此制剂的质量指标.
作者:聂秀霞;何婉敏;应雪;陈焕梅;邱玉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柴芍安神解都颗粒的制备工艺,确定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法和正交设计法,进行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优选.结果:佳工艺为香附、石菖蒲、郁金等提取挥发油后,药渣与其余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60℃)的清膏,喷雾干燥成细粉,加入适量麦芽糊精和甜菊素,干压制粒,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结论:所选工艺科学合理,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李智勇;王洛临;施之琪;徐文杰;陈雪婷;陈朋;曾文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王清任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对气虚证的辨治,总结出60种气虚证,其中半身不遂内有40种气亏之证,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证.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气虚,可保立苏汤治疗小儿抽风之气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陈华;胡素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活血化瘀法为中医临床治疗大法之一,在现代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经查阅医籍文献资料发现,古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妇产科疾病已多有论述,涉及经、带、孕、产、杂病等病种病证,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供同道临床中参考.
作者:许金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伤寒论》中咽痛方证,有少阴阴虚、虚热上扰之猪肤汤证,有邪热客于少阴经脉之甘草汤或桔梗汤证,有痰热闭阻少阴经脉、咽伤生疮之苦酒汤证,有风寒兼痰湿闭阻少阴经脉之半夏散及汤证,其病因病机不尽相同.本文试举半夏散及汤临床运用1例,为学习和实践《伤寒论》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肖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立方依据和组方分析、经典病例介绍等方面对曹绍法老中医自拟方“复胃煎”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宋可可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