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38例

徐秀梅;肖朝阳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例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以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针灸治疗;同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及ED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提取鳖甲的工艺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对鳖甲提取时的高压粉碎预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探讨微波提取鳖甲的工艺佳优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提取物中N含量为指标作为检测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测定方法进行N含量测定,从而研究鳖甲采用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条件.结果:高压粉碎预处理后,提取效率显著增加,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600 W,原料粒度为80目,提取溶剂为水,液固比为8,提取时间25 min,提取2次.结论:微波提取鳖甲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工艺简单,而且可以提高产率,缩短提取时间.

    作者:叶喜德;李晓芳;马琳;徐正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产中药菊三七研究进展

    菊三七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地产中药材,为中国多个民族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载,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止血镇痛、解毒消肿等功效,其止血的疗效尤为突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止血、镇痛、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生物碱、黄酮、酚酸类等为该植物主要的成分.为了更好地利用菊三七这一宝贵资源,更充分的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文对菊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彭财英;舒积成;刘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雷公藤配伍研究进展

    雷公藤是国内外公认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功能亢进性疾病的中药,但是其毒副作用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雷公藤的减毒增效研究已成为目前雷公藤研究热点.本文对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加以综述,揭示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的机制,为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作者:刘建群;任晓静;舒积成;张锐;潘景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盆腔痛保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而引起病变.EMS为妇科常见病,约10%-20%的育龄期妇女患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其中约71%-87%的患者有盆腔痛的症状[1].近年来EM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占诗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周仲瑛辨治癌症4则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国医大师,在临床上诊治了大量的癌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周师临证揣摩,稍有心得.现就周师辨治癌症4则简述如下.

    作者:兰承祥;李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针刺加热敏灸为主治疗痛性眼肌麻痹3例

    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以头痛、眼眶痛及颅神经麻痹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为临床罕见病种.报告了3例痛性眼肌麻痹,都经中西药物治疗,未取得满意疗效,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2例痊愈;1例病情好转.

    作者:李晶晶;康明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朱西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朱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原因及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FD主要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引起肠道的敏感性升高,肠腑动力下降而致消化不良.提出从肝论治,调达肝气,健脾助运治疗该病,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博;李卫强;肖清燕;徐丽华;苏维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舒筋活血合剂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2例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合剂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方法:对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服用舒筋活血合剂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局部封闭及布洛芬治疗.两组均以2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73.1%),对照组痊愈22例(44.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15.4%)低于对照组(36.0%).结论:舒筋活血合剂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胡湘洪;郭剑;章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骨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中医和西医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各有所长,各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相信中医,加之国家的大力支持,全国各级中医院相继成立,中医院的发展形势大好,中医骨伤优势在临床上尤为突出,各级医院也都成立了骨伤科.现就中医骨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作者:许鸿照;梅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蜈黛软膏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38例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联合激素软膏外用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74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蜈黛软膏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对照组36例,单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21%,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P<0.05.结论:纯中药制剂联合激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丁世伟;戴品;胡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医药在恶性血液病化疗中的应用

    恶性血液病即指血液病中的白血病、淋巴瘤、MDS、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疾病等,常常需要化疗来控制治疗,但伴随着化疗和病情的转化,临床上常常出现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的损害、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出血等相应表现,而这些反应通常影响病人的治疗和生活质量,对此笔者在临床上常常配合中医药与相应辨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慧;凃丽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旴江医家龚廷贤调神养生思想

    从安分守神、起居怡神、练功养神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旴江医家龚廷贤的调神养生思想,并指出其思想渊源.

    作者:李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缪希雍吐血证治特点探讨

    明代名医缪希雍将血证分为血虚、血热、血瘀三类,吐血一症为血证常见病症,亦是虚损主症之一,常见瘀、虚、热证候;并提出治疗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而不宜降火.

    作者:符坤;胡素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归肾丸加味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30例

    目的:观察归肾丸为基础方治疗子宫内膜偏薄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即选取30例符合条件患者,月经干净后第5天起给予归肾丸加味口服10天,3个月为一疗程,阴道超声检测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直径,测黄体期血清E2、P值.结果:治疗后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直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黄体期血清E2、P值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该方可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偏薄继发不孕患者的妊娠率.

    作者:帅振虹;胡小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应用蜂毒治疗癌症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概况

    运用蜂毒治疗癌症的临床方法多样,有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用活蜂的蜂针螯刺穴位辩证施治,有用提取纯化后的蜂毒注射液肌肉注射,或同时佐以西药或中药联合抗癌.实践表明利用蜂毒治疗癌症不仅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缓解症状而且针对癌性疼痛这一癌症主要、棘手的问题有显著疗效.本文总结近年文献向大家介绍蜂毒治疗癌症的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概况.

    作者:严景妍;彭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保守疗法治疗腹部刀刺伤患者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腹部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观察要点.方法:对28例腹部刀刺伤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8例保守治疗患者,其中2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其余均保守治疗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腹部刀刺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作者:凃丽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伍炳彩运用甘露消毒丹经验

    伍炳彩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其精于医理,喜用经方、时方,临床上见病知源,辨证准确,医人无数,尤善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日夕承教,叹其诊病之详尽,用药之独到,学识之渊博,医德之高尚,实为医者之楷模.现仅就伍师常用之甘露消毒丹的运用经验略述于下与同道共享.

    作者:焦文娟;蒋小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对策分析

    清开灵注射液是中医临床常用药,本文主要综述了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并对临床使用注意事项等做了初步探讨.

    作者:史留喜;肖玉春;李莎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神丸治疗消化道疾病研究概述

    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组成,从古自今一直是治疗脾肾阳虚肾泻的名方.近几年来,有关临床医家应用四神丸不同药量配比以及加减药物治疗消化道疾病并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根据新的文献报道,对四神丸治疗消化道疾病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周枫;刘端勇;赵海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口服,甲硝唑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UC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有效率93.8%vs61.6%)、肠镜下黏膜变化(有效率95%vs63.3%)及大便常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UC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肖俊;刘居庄;邓志刚;肖泰刚;严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