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杰;金亚菊;王旭东;王雷
目的:观察体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继发性闭经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腹部穴关元、中极、归来、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背部穴肾俞、三焦俞、次髎、委中、三阴交,结合耳穴贴压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皮质下、耳中,治疗继发性闭经50例,并随机选择30例,采用单纯体针的方法作对照.结果:体针加穴位注射组有效率91.4%、治愈率66.67%,针刺对照组分别为82%和5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是治疗继发性痛经的较好方法.
作者:段颖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自2004年7月~2006年7月间,笔者应用加味血府逐瘀汤配合复方南星止痛膏外敷治疗胸部扭挫伤47例,与采用西药对照组治疗45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汤样华;全仁夫;林志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以提高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的措施.方法:将我院9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针灸、按摩等中医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8%和68.9%,优于对照组的71.1%和33.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好、治愈率高.
作者:赵岳军;潘炳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千柏鼻炎分散片由千里光、卷柏、羌活、决明子、麻黄、川芎、白芷七味中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至的鼻塞,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症候者.由于方中盐酸麻黄碱,及异欧前胡素含量较低,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决明子为方中主药,有效成分明确,笔者选择测定决明子的大黄酚含量建立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决明子中大黄酚的含量,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庄妍;曾文丽;朱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胆囊切除术一直作为急性胆囊炎和有症状的胆石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嘈杂、呕吐胆汁等症状,既往归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1],但我们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许多患者存在胆汁反流现象,并胃粘膜损伤.为了了解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我们收集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胃镜检查发现有胆汁反流胃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一定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德平;王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提高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病效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50例用针刺疗法配合美多巴治疗,对照组30例仅用美巴多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运动障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灸能提高西药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疗效,同时能减少西药用量.
作者:任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可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咳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因其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常发现有许多伪劣冬虫夏草和掺杂混淆品,需注意真伪鉴别,具体鉴别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刘卫卫 刊期: 2007年第11期
1 资料与方法设计:问卷调查.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对象:女大学生232名(含本科生、研究生),年龄20~28岁,入校健康体检各项内容合格,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史,无炎症和其它感染.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自制问卷,所需调查项目采用填空及选择形式.
作者:边杰;金亚菊;王旭东;王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曹克光老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在随曹师侍诊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痛风病患者,现将其治疗本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唐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许多研究[1]认为肠道粘膜免疫-炎症反应的异常在UC的发病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晚近国内外学者就T淋巴细胞凋亡失衡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病的作用做了许多相应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淋巴细胞凋亡与UC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肖晓毛;张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紫癜性肾炎是由于过敏性紫癜而导致的肾损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是过敏性紫癜严重的并发症,占过敏性紫癜患者总数的20%~100%.目前认为紫癜性肾炎是影响过敏性紫癜病程、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1].该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治疗尚无特殊药物.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熊学平;谌莉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化积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予化积口服液治疗,对照组(56例)予多酶片加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进食量及尿D-木糖排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36%,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增加进食量及提高尿D-木糖排泄率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与对照组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化积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有效.
作者:吴继红;王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阻止COPD病情进展是治疗的关键,而重中之重是其稳定期的治疗.中医药对COPD已有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近几年有关COPD稳定期的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等方面做如下综述.
作者:涂颖廷;尹新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金钱通淋颗粒主要由忍冬藤、白茅根、石韦、金钱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利水通淋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血尿等疾病,疗效很好.为更好地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拟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金钱草、忍冬藤、白茅根和石韦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华;石秋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目前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特点、发病率、发病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菌群失调性腹泻研究进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菌群失调性腹泻发生率约为5%~30%,与使用抗生素种类、联合用药数量及疗程、采用医疗干预措施、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控制关键.
作者:项涛;陈远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为常见,笔者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兹就临床辨治谈谈肤浅的体会.
作者:陈亚兵;陈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已得到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吾师曹教授总结近40年行医经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1 中药内服法辨证治疗慢性肾衰
作者:边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也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病、难治病之一.西医对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亦无特效疗法.本病在中医学上大致属胃脘痛范畴,临床上以胃脘部痞满、纳呆、时有隐痛、嘈杂、乏力、大便不畅或泄泻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对此病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和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湿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拟从湿来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做一探讨与同道交流.
作者:李慧苹;朱曙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方法:195例全部经中药治疗,其中内镜介入治疗139例,开腹手术85例,腹腔镜手术44例.结果:治愈153例,好转35例,有效率为96.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胆管狭窄疗效肯定,内镜介入治疗针对良性病变及部分恶性病变引发肝外胆管狭窄病人优势明显.
作者:靳怀安;周振理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配合针刺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对比两组对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配合针刺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地生;方名涌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