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腊梅叶消毒抑菌的实验研究

刁军成;伍学洲;丁舸

关键词:山腊梅叶, 消毒, 抑菌, 实验研究
摘要:山腊梅叶为腊梅科腊梅属植物山腊梅(Chimonanthusnitens Oliv)的干燥叶,性味微苦、辛凉,具有祛风解表、清热解毒、醒脾化浊的功能,主要用于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民间沿用已久。为了进一步证明山腊梅叶消毒杀菌的作用,拓展其运用途径,我们进行了山腊梅叶消毒抑菌的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经典疑难英译举隅

    与现代任何一种科学相比,中医都有其独具的特色。古代的经典著作并没有随时代的浪潮而淹没,反而稳固的主宰着整个理论的核心地位。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础支柱,它们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正值中医逐步迈向世界的二十一世纪,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业已不再仅限于中国,而成为全世界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士的共同责任。因此,怎样将《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客观地再现给海外读者,对中医的传播与发……

    作者:乐毅敏;谭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服外洗治疗胫骨结节骨软骨病82例

    笔者自1993年4月~2000年6月,以内服自拟健骨补血汤,外洗软骨洗剂,治疗胫骨结节骨软骨病8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2例,全部为在校学生,男66例,女16例;年龄12~16岁,其中14~15岁70例;初三年级下学期就读67例,其它就读生为15例;单膝发病72例,双膝发病10例;以多次体育课中长跑后膝关节疼痛就诊者68例,……

    作者:曾志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克氏针加钢丝捆扎治疗髌骨骨折体会

    我院自1992~2002年采用2枚克氏针平行穿针加钢丝捆扎治疗髌骨骨折10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8例中,男85例,女23例;年龄19~48岁;单纯横形或斜形骨折85例,伴粉碎性骨折19例,其中陈旧性骨折3例。……

    作者:曾新;连佩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精神情志与癌症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危重疾病之一。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心理、社会因素给人体健康的影响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它依附于形,以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它反映了生命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神”在机体的外在表现便是全部的生命现象,一方面包括……

    作者:王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药枕疗法临床运用近况

    药枕疗法是中医学一种传统治病方法,是将药物饮片碎断成块状或研粗末装入布袋内作枕头,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药枕应用比较广泛,对慢性疾病尤宜,颇受患者的欢迎。本文拟就药枕的临床应用研究简述如下。……

    作者:宋南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拟复方痤疮搽剂治疗痤疮98例

    近年来我们自拟复方痤疮搽剂治疗痤疮9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男性63例,女性35例。年龄12~35岁,病程1~10年,患者为门诊病人、本院工作人员及家属。其中寻常型痤疮27例、脓疱型18例、结节型15例、混合型38例。……

    作者:张华英;刘秀娟;杨秀军;张健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引火归元敷涌泉

    笔者近5年来对虚火上炎引起的头痛、鼻衄、口疮、不寐等运用中药外敷涌泉,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年来共治疗头痛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0~60岁,病程2~10年;鼻衄1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5岁,病程1~6年;复发性口疮9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25~50岁,病程1~3年;不寐12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40~68岁,病程1~3……

    作者:吴元祥;仲润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胃切除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老年病人由于各脏器功能的衰退,术后并发院内感染的机会也增多。我科自1998年以来通过加强对老年胃切除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有效地降低了老年胃切除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护理体会试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元月至2001年5月底共有30例老年病人施行了胃切除手术。其中男24例,女6……

    作者:刘桂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夹板合长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

    我院自1999~2001年共收治尺桡骨干骨折24例,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合长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8~52岁;尺桡骨干双骨折14人,单纯桡骨骨折6人,尺骨干骨折4人;横形骨折10人,斜形骨折14人;2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就诊时间于伤后1~5天,平均2天。……

    作者:余万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升降的理论实质及其特征

    “升降”是从理论思维上奠定了运动思想的一对范畴,它所反映的恒动观几乎贯穿于中医药学中的所有领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探讨它的理论实质及其特征,对于把握和正确运用中医药学中的辩证法和方法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 升降范畴的理论实质 1.1 “升降”是属性范畴 “升降”作为一对属性范畴,是以一般运动的特……

    作者:曾宪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痔术后尿潴留38例

    笔者自1998年7月至今,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为主,配合八正散加减治疗痔术后尿潴留3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治38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21~30岁4例,31~40岁9例,41~59岁19例,60岁以上6例。其中混合痔手术者25例,肛裂手术8……

    作者:袁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总目次、启事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加灸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腹泻临床观察

    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病率达16.7%。这类病人一般病程长,病情重,多发生在发现糖尿病8年以上的患者,且多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自1996年以来我们治疗观察了33例糖尿病腹泻病人,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人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加……

    作者:高包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胡杰峰治痹证经验

    司师胡杰峰主任中医师,从医三十余载,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辨病,在痹证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分述于下: 1 乌头汤化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 以腰痛牵及下肢,或屈伸不利,或麻木等为主症,或有闪伤劳累史,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药以制川乌、制草乌、白芥子、姜黄、麻黄、细辛、……

    作者:丁淑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温中通气散外敷治脘腹闷胀的临床验证

    刘义生主任医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自拟温中通气散外敷,广泛应用于胃肠疾病的治疗,主要适用于胃脘或肠道闷胀久用汤剂无效者,疗效显著,现掇2例报告如下: 例1.付某,女,14岁,因急性阑尾炎术后4个月反复并发肠梗阻2次,在外院用“松解汤”治疗后梗……

    作者:龚向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通络开痹片致中毒急救1例

    通络开痹片系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药,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散结之功,其主要成分为马钱子粉、川牛膝、当归、全蝎等。常规用量:每日1次,每次3片。虽使用说明提示个别患者可以发生头晕,舌、唇麻,肌肉抽动,全身发紧感,但临床运用出现不良反应者极少。笔者近两年临证用该药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共35例,遇上1例因过量……

    作者:林元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治糜灵栓用于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4年4月~2000年10月应用治糜灵栓[ZZ-4158-吉卫药准字(1996)第430868号纯中药制剂]治疗宫颈糜烂60例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9年4月~2000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宫颈糜烂患者,年龄19~57岁,经宫颈刮片检查未见异常细胞,分泌物检查除外真菌、……

    作者:周伟;龚葵;李金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立位和掌屈尺偏位固定Colles骨折对照观察

    Colles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以往常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我院自1991~2000年间治疗Colles骨折60例,30例采用中立位固定,30例采用掌屈尺偏位固定,经3个月~1年随访,发现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疗效较佳。 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25~75岁,平均56.2岁;右腕41例,左腕19例;粉碎性骨折22例,伴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14例,单纯性骨折24例;病程……

    作者:顾听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12例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门诊中极为常见的病例,由此而引起的绞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提高治愈率,既见效快,又经济、痛苦少,笔者采用一种集药物、电针、跳绳、拍打腰骶部等的综合疗法,自1995年至现在,有完整资料记载的112例病例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

    作者:涂桂堂;陈宗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古人谈“和乐”平心,“淫声”致病

    在春秋时代,晋平公得病,求医于秦,秦医和前往治疗,并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固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有繁手淫声,滔湮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己,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韬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其“中声”是指适中之声,不快不慢、不强不弱的由五声音阶作成的乐曲;“繁手淫声”则是指那些技巧复杂,音响杂乱的音乐,明确指出什么……

    作者:聂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