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补肾壮骨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变性节段失稳

方亮;蔡颖璋;赖荣斌;林夕和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节段失稳, 补肾壮骨法, 整脊手法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补肾壮骨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变性节段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50例腰椎退变性节段失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Ⅰ组和对照2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补肾壮骨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1组采用整脊手法联合西医方法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一西医方法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腰痛程度、腰椎功能、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腰痛程度均明显降低,腰椎功能和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肾壮骨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变性节段失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α-酮酸合碳酸钙D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小酮酸+碳酸钙D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7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53例采取碳酸钙D3治疗,研究组5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复方α-酮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清AKP、ALB水平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7.04%较对照组64.15%高(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AKP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ALB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96%与对照组11.32%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WHOQOL-100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维特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复方α-酮酸+碳酸钙D3治疗,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其血清AKP、ALB水平,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孙林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30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陈利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通脉汤加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改善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加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杜明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穿针内固定术与中药联合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肢体肿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术后肢体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肢体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治疗后1周的肢体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参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肢体疼痛程度,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景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颈部活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用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2%,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1年,两组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具有微创优势,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疾病复发风险.

    作者:樊正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妇科人流手术中应用地佐辛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妇科人流手术中应用地佐辛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妇科人流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60例.地佐辛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及麻醉前、麻醉后、手术结束时生命体征水平、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的疼痛程度、术中体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的丙泊酚用量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时的HR、SpO2、SBP和DB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的VAS得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体动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妇科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均比较好,但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的麻醉安全性更高.

    作者:顾祥阳;赖晓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三棱针刺血对慢性痛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棱针刺血对慢性痛风(CG)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菱针刺血.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疼痛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和血尿酸(UA)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U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菱针刺血治疗CG患者,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减轻其关节疼痛,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叶青;孙上明;张志惠;钟可文;骆惠华;莫志云;王益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ACS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和平均聚集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1d和5d,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平均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潘辉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接受地佐辛麻醉手术治疗的2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洛酮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71例、高剂量组71例以及对照组72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予以7μg/kg、14 μg/kg纳洛酮各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麻醉前、苏醒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苏醒后不同时间点(1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镇静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患者在苏醒时、拔管时MAP、HR均显著升高(P<0.05);在苏醒时、拔管时,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患者MAP、H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苏醒6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苏醒120 min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且低剂量组苏醒120min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苏醒1min、60min时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剂量组苏醒1min、60min时的SAS评分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苏醒120 min时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且低剂量组苏醒120 min时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麻醉术后复苏期低剂量纳洛酮的应用,对MAP、HR影响较小,且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与躁动的情况,提高复苏质量.

    作者:张应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舌三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舌三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治愈时间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黄旭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11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散合血府遥瘀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可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世涛;孙炳克;康亚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电凝止血对残留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术中对照组采用缝合止血,观察组采用电凝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卵巢储备功能差异及发生卵巢衰竭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囊肿位于卵巢门附近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的雌二醇和窦卵泡计数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促卵泡素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黄体生成素相比较,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的卵巢储备功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囊肿位于卵巢门外的患者相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卵巢储备功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对照组未出现卵巢功能衰竭或功能下降病例,观察组出现4例卵巢功能下降,均为位于卵巢门附近的囊肿患者,经Fisher's确切概率法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囊肿位于卵巢门附近的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时应尽量选用缝合止血处理创面,以减少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对于囊肿处于卵巢门外的患者,应选用电凝止血方式处理创面,该方式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操作也较缝合止血简单.

    作者:宋新慧;赖文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桂枝茯苓汤加味对老年重症患者D-二聚体及DVT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对老年重症患者D-二聚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观察对患者RDW、HCT的影响.方法:82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治疗周期为14d.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及治疗结束时,用自动生化仪测定D-二聚体、RDW、HCT,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4d后D-二聚体、RDW、HCT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味可以促进重症患者D-二聚体的恢复,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调节老年重症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和比容,降低血液黏稠度.

    作者:吴力;葛丹霞;吴燕;陈霁虹;洪善贻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赤参壮骨汤对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赤参壮骨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MP-2、VCAM-1及ICAM-1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痂形成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BMP-2、VCAM-1、I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CAM-1、ICAM-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MP-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痂形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骨痂形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赤参壮骨汤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BMP-2、VCAM-1、ICAM-1及ICAM-1等指标,利于骨痂形成.

    作者:刘永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合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确诊为脑动脉瘤的80例为观察组,非脑动脉瘤的8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64层3D-MSCTA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诊断,并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动脉瘤检出率及动脉瘤检查结果.结果:64层3D-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97.50%,DSA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00%、96.25%,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检出动脉瘤88个,其中多发动脉瘤8侧,单发动脉瘤72例,64层3D-MSCTA脑动脉瘤栓出率为95.45%,DSA为92.04%,两种检查的动脉瘤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3D-MSC1TA、DSA及手术在瘤颈大直径、动脉瘤大直径中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且为无创操作,安全性高,速度快,应用价值高,可作为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诊断方法.

    作者:贾维维;刘飞;鲁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锌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血清白介素6(IL-6)、血清白介素8(IL-8)、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的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数量及血清IL-6、IL-8、NO和SOD等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肠球菌和肠杆菌等菌群数量及血清IL-6、IL-8和NO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等菌群数量及SOD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以上各指标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刺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有效调节患儿的肠道菌群平衡,下调炎症刺激因子水平,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王淑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按照术后隐性失血量分为高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超过480ml)40例和低失血量组(隐性失血量≤480ml)60例.救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假体类型、骨质疏松、手术时间、髋关节间隙、年龄和性别与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有关;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手术时间超过90 min、髋关节间隙4级、男性及年龄超过60岁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手术时间超过90 min、髋关节间隙4级、男性及年龄超过60岁是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高失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在治疗中引起重视.

    作者:肖启贤;李志丹;李涛;王亚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镜电凝止血联合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胃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思密达创面喷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EGF、EGF及SOD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EGF及SO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镜下电凝止血联合思密达喷洒治疗胃溃疡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输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晗;李小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谷氨酰胺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谷氨酰胺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谷氨酰胺组85例,连续净化组100例,联合组108例,分别采用谷氨酰胺、连续血液净化、谷氨酰胺联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当谷氨酰胺组患者需血液净化治疗时,将其转入联合组.观察和比较各组7d和28d生存率、APACHE Ⅱ评分和肾脏SOFA评分、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7d内肌酐、尿素氮、钠、血乳酸、尿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清肌酐(86.33±3.74) μmol/L、尿素氨(17.44±1.62) mmol/L、钠(148.66±7.94)mmol/L、血乳酸水平(0.65±0.21)mmol/L均优于其他两组,APACHE Ⅱ评分(7A1±1.53)分低于其他两组,生存率98.15%高于其他两组,肾功能恢复时间(10.22:1 1.35)d,SOFA评分(4.90±2.09)分,均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总住院时间(13.45±4.5)d、ICU住院时间(5.12±1.32)d均低于其他两组,总治疗费用(5.12±1.42)万元少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但通过联合谷氨酰胺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叶照伟;蔡立华;沈利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血清PSA和fPSA/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SA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86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拔素全身骨扫描结果确定骨转移情况,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的血清PSA和fPSA水平,分析血清PSA和fPSA/PSA水平与患者骨转移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86例前列腺癌患者经核素全身骨扫描检查确定55例阳性和31例阴性;骨转移组患者的PS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fPSA/PSA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为20 μg/L以上组的骨显像阳性率高,且在PSA高于20 μg/L组中,fPSA/PSA不超过0.18的患者的骨显像阳性率明显高于fPSA/PSA高于0.18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和fPSA/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之间密切相关,可用于患者有无骨转移的诊断;若PSA在20 μg/L以内,可密切随访;若在20 μg/L以上,特别是fPSA/PSA不超过0.18时,应采用骨扫描来检查有无骨转移.

    作者:骆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