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论金
目的:评价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6月确诊为神经性耳鸣的患者共90例进行分组对照,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45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45例)。西药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穴位注射组在使用西药的同时给予耳穴穴位注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00)。结论采用耳部穴位注射对于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
作者:赵惠智;张蕾;邹芙蓉;李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总结检验工作经验。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198例,对所有患者输血前血样检验中都分别采取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为84.34%,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率为90.40%,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率较微柱凝胶法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凝聚胺法而言,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敏感性更加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用或联合应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 P<0.05)。观察组治疗后 LVEF、LEVDV1、LVESV1、E/A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贝那普利降压效果良好,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观察组为在分娩过程中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对照组则会阴自然裂伤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产后42天的身体检查结果和对盆底肌力的影响。结果产后42天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正常率相比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性生活障碍和伤口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应谨慎使用。
作者:马素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预混人胰岛素甘舒霖40R与甘舒霖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8周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用预混人胰岛素甘舒霖30R治疗, B组用预混人胰岛素甘舒霖40R治疗,A组每日早、晚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甘舒霖30R,B组每日早、晚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甘舒霖40R。比较两组患者7个时点末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低血糖事件。结果 B组三餐后血糖明显低于A组(P<0.05),空腹血糖(FBG)两组相似;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甘舒霖40R对餐后血糖(2HBG)控制更满意,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
作者:王论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5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甲状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65.00%,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45.00%;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率为87.50%,术后2年的生存率为68.75%。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甲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出血率及甲亢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出血率和甲亢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景锶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58例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其护理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52%,其护理满意度为5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效果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官惠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率的首要原因[1]。姑息护理是伴随着临终关怀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姑息护理可以减少病人的症状负担,护理行为较符合病人和家属的选择;病人、家庭、医务人员的治疗目标可以通过姑息护理达成一致;并可以提高病人和家庭的满意度[2]。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恶性肿瘤、AIDS和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姑息护理在强调人权和生命尊严的现代社会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汪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7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两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应用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珍;张兰凤;肖晨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内心电图在疑难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8例难以诊断的体表心电图患者作食管内心电图,通过高大的食道P波位置及房室激动顺序对心律失常作出诊断。结果对218例疑难体表心电图作出了明确诊断,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98例,室性心律失常20例。结论食管内心电图较体表心电图诊断疑难心律失常更简便、更清晰、更容易。食管内心电图操作简单,可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杨作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临床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同时对其临床作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参与此次观察,并按照所用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统一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症状改善情况更好,P<0.05;统计各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可以得出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1。结论对毛细支气管患儿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明确,有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张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 ICC)患者术后的预后相关的临床影响因随。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科诊断并治疗的98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各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8例入选患者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07%、32.40%、19.82%。根治性手术患者、姑息性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21个月和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肝吸虫病史、术前血清AFP、CA199、CEA、总胆红素、AST水平是I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ICC患者术前血清CEA、血清CA199、总胆红素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手术是ICC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血清CEA、血清CA199、总胆红素是ICC病人术后预后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常金哲;王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白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光疗结合茵栀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血清中的FFA、Y-CT、TBiL、CRP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新生儿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 vs 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白蛋白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黄疸症状,降低患者血清中的FFA、Y-CT、TBiL、CRP指标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申宛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社区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钟肖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方法将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口服孕三烯酮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桃红四物汤联合孕三烯酮(剂量减半)的治疗方法,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并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要明显优于观察组,而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减少激素的使用量基础上还可以减少复发率。
作者:姚金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产后羊水栓塞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8例对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在我院8例羊水栓塞患者由于及早发现,高度重视,得到有效的治疗后,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患者经护理后90%痊愈出院。结论对产后羊水栓塞患者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全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 HE4)、糖类抗原125( CA125)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妇产科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7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73例,同时选取70例健康体检女性。采用酶联免疫分析( ELISA)法测定血清HE4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CA125水平,采用比浊法检测TSGF水平。结果血清HE4、CA125和TSGF的表达水平在卵巢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血清HE4、CA125和TS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HE4、CA125和TSGF各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卵巢肿瘤的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卵巢肿瘤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 P<0.05)。结论血清HE4、CA125和TSGF联合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明显提高卵巢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德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主观抽样方式选择7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病例纳入研究,按实施手术时机分为两组,即早期组36例(损伤后48 h内开始手术)和晚期组39例(损伤后48 h后开始手术),对两组对象的病例资料(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术后并发症、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率及椎体复位程度的评定等)进行对照分析,以明确手术时机与术后结局的关系。结果早期组术后优良率及VAS评分均优于晚期组( P<0.05),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程度亦少于晚期组(P<0.05);但早期组在手术用时和出血量方面增高(P<0.05),两组在平均改善率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早期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椎体复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在具体选择治疗方案中,也应结合患者个体因素,充分预计术中风险。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就诊时检测血脂、超声心动图,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 n=55)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治疗,对照组( n=55)予以安慰剂,8周为1疗程,6个月后再次复查血脂和超声心动图,对比组内、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两组入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并随访6个月,实验组TC、LDL-c、LVEF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LVEF较治疗前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TC、LDL-c、LVEF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规范应用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水平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薛玉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咳喘病缓解期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9月门诊慢性咳喘病患者200例,根据年龄分为少儿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咳喘病分为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特定的中药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人体背部相应的穴位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少儿组总有效率98.4%、青年组90.5%、老年组77.6%。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好,总有效率82.8%。结论通过缓解期合理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咳喘病的痊愈率、好转率、并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徐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