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附38例报告)

王曙辰;李辉

关键词:脑出血, 基底节区, 显微神经外科, 经外侧裂入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9-10~2010-10间我科收治的38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 d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90% 26例,70%~89%10例,≥60% 2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4例(63.1%),中残8例(21.0%),重残4例(10.5%),植物生存1例(2.6%),死亡1例(2.6%).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预后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孙强;文海昭;王冉东;李海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膀胱痉挛、TURP综合症、尿失禁、尿液外渗、下肢静脉血栓、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加强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为1 487例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163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护理出院时并发症治愈或好转.结论:加强观察,采取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儿腹股沟斜疝行高位疝囊结扎术后发生抽搐1例

    于2010-08收治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高位疝囊结扎术后8 h发生抽搐,经抢救等对症处理恢复正常,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14个月,体重9 kg,以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1年余之主诉入院,入院查体: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左侧腹股沟可见大小6×5 cm包块进入阴囊,包块处皮肤不红,无压痛,可还纳,包块处可听到肠鸣音,外环松弛可进2指,压迫内环包块不再出现.双侧睾丸附睾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景龙;申荔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手术时机及方法的选择

    目的:提高微创穿刺的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02例血肿进行微创穿刺.结果: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结论:不需进手术室,局麻即可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且容易接受,费用低,疗效好,术后无手术痕迹.

    作者:赵敬河;迟美秋;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胎妊娠流产、早产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

    目的:分析多胎妊娠流产、早产的高危因素,探讨宫颈环扎术预防高危人群流产、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1~2012-05收治的多胎妊娠患者97例,经阴道宫颈彩超测量宫颈长度≤ 2cm,宫颈内口宽度>1cm的47例作为高危组,其余50例为低危组,选择高危组47例中自愿行宫颈环扎术的26例作为高危环扎组,其余21例作为高危未环扎组.结果:高危环扎组流产1例(3.85%),高危未环扎组流产7例(3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高危环扎组早产9例(34.6%),高危未环扎组早产8例(38.1%),两者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利用经阴道宫颈彩超检查宫颈形态可筛查出多胎妊娠自然流产的高危人群,宫颈环扎术可显著降低多胎妊娠高危人群的流产率.

    作者:林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头皮针穿刺在婴幼儿腰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掌握头皮针在腰穿中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7号头皮针代替常规腰椎穿刺针进行腰椎穿刺.结果:穿刺成功154例(占98.7%),无一例穿刺点出血及感染.结论:采用7号头皮针行腰椎穿刺,此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避免反复使用,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耗材少,造价低,适合在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应用.

    作者:王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腺肽α1联合TP方案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的中作用.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纯化疗;两组均行T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常规,消化道反应、乏力及肌肉关节反应有无差异.结果:化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前后两组间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化疗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低于胸腺肽组(P<0.05).结论:加入胸腺肽α1的治疗组减轻了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降低了恶性、呕吐,乏力,肌肉、关节疼痛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了全身化疗的耐受性,有利于患者改善机体状况.

    作者:李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规范护士交接班程序的成效体会

    目的:以规范护士交接班,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制定交接班的交班要求,落实交接内容,实施交接程序,进行成效对比.结果:规范交接班达到了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加强护士责任心,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士自觉学习能力,提升护士业务水平.结论:护士交接班的规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敏;杨晓丽;田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67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67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12治疗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脑梗死患者的MRI特征表现.结果:有5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患者有T1相高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此56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共发现病灶数103个,以基底节区、丘脑、内囊为主.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3.5%,不同OCSP分型患者的MRI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有5例患者在发病6 h之前得到诊断,有58例患者在发病6~12 h得到诊断,2例患者在发病12 h后得到诊断.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依据.

    作者:李超;李冬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替吉奥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口服替吉奥40 mg/m2 Bid,连用14 d,21 d为1周期,连用2周期以后评价疗效.结果:25例晚期胃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0例(0%),PR 5例(20.0%),SD 9例(36.0%),PD11例(44.0%),总反应率为20.0%.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5.9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贫血、纳差、乏力、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无Ⅳ级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高.

    作者:李俊;熊海林;何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02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衰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别嘌呤醇(0.25 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中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中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为60.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伴有血尿酸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查滨;张莉;隋振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研究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为临床病理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救治的患者的年龄、发病的部位、免疫组化和病理组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位于外上象限30例(60.0%),内上象限8例(16.0%),乳晕下6例(12.0%),外下象限4例(8.0%),内下象限2例(4.0%);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5例,非浸润性癌9例,浸润性特殊型癌6例;ER、PR和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率分别53.4%、50.1%和58.9%.结论:熟悉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病理和功能,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治疗.

    作者:孙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出体检的组织与体会

    健康体检,能常简称体检,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体检是健康促进的开始,属于一级预防,是预防医学中的上乘[1].随着经济的发展,公众的健康保障意识的增强,各企业对员工的健康体检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各种形式的体检模式应运而生,外出上门体检服务悄然兴起.

    作者:王卫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研究组则加用地塞米松,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半年后予以测评,观察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结论: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费用低,病人经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娟;柴家丽;催玉凤;关标;玄昭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尘肺患者用药的观察,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组尘肺病患者6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结果:对照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有效率53.33%.实验组31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通过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艳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全程护理策略

    目的:实施全程护理策略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01~2012-02在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206例,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206例患者术后进行跟踪6~60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综合评价为优良的患者有189例,占91.7%.结论:通过对人工髋关节转换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策略,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雷桂菊;陈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肛门疾病术后止痛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总结肛门疾病手术后止痛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9~2011年收治的280例肛门疾病手术患者.通过术后局部注射亚甲兰长效止痛剂.肛门内应用复方角菜的酸脂栓剂,创面外涂美宝湿润烧伤膏及肛门局部应用硝矾洗剂熏洗坐浴治疗,取得的疗效加以分析总结.结果:280例患者中仅23例患者术后曾经服用过止痛药,15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结论:肛门手术后产生的疼痛的因素有多方面,针对每方面的因素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方法对我院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用量呈上升趋势;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为一线用药;ARB用量及比例逐年上升,而ACEI用量及比例呈下降趋势.钙离子拮抗剂的销售金额和DDDs在2年中排名第一.结论: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医院总体用药基本相同,其临床使用的总体水平正朝着趋于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秦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9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各种类型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和门诊头痛患者共98例,均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差异和不良反应.结果:经口服头痛宁胶囊后头痛均明显改善.结论:头痛宁胶囊对各类头痛治疗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福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方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之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时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韦氏记忆量表(WMS)来评定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联合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的PANSS 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而TESS评分无显著变化,另外WMS在治疗第1 d后与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迹象,但是治疗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TRS,通过定量电流来刺激患者大脑,进而来起到临床疗效,由于治疗后不良反应率较低,疗效显著,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光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