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席雅娟;肖海燕;李靖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脂联素,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8~2012-08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而B组患者则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高敏感性的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P<0.05),而B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可通过检测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尽早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进行相互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MoCA、ADL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显著疗效.

    作者:沈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清CYFRA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 21-1、NSE和CEA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NP方案(盖诺 +顺铂)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及化疗两周期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CEA、NSE和CYFRA 21-1的浓度.结果:NP方案化疗前后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FRA 21-1、NSE和CEA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晚期肺癌评价疗效和监测复发的理想选择.

    作者:葛春艳;王岩静;刘家驹;李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乙酰谷酰胺致严重低血压3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根据统计32例使用乙酰谷酰胺病例,其中11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21例乙酰谷酰胺0.5 g、1次/d;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8~51岁;脑外伤26例,急性农药中毒6例.我科尽量统计单一病种,排除失血性、失液性及心源性休克,排除药物过敏性休克.32例病人,出现3例低血压,其中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严重低血压.症状体征:轻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直立性眩晕等,血压>90/60 mmHg,但脉压差<30 mmHg;严重时血压<90/60 mmHg,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等休克症状.处置情况:立即停药并予乳酸林格氏液1 000 mL,一例较轻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恢复正常;2例(乙酰谷酰胺0.5 g、2次/d)重危患者立即停药,予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强心:多巴胺100 mg+间羟胺20 mg泵入予以升压,继续乳酸林格氏液1 500 mL,16 h后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陈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浆心纳素在心力衰竭时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心纳素(ANP)在心力衰竭(CHF)时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血浆心纳素浓度,对70例CHF患者ANP含量测定,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1)ANP在CHF对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并与心功能级别呈正相关.(2)心功能Ⅱ、Ⅲ级的高心病ANP含量较冠心病、风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组低;(3)治疗后心衰明显缓解的大部分ANP含量下降,有少量高心病合并冠心病的ANP含量升高;(4)CHF的ANP含量与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在心衰患者中可测ANP含量反应病情的轻重;ANP是评价心衰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白福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10~2012-06收治的18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钬激光碎石组一次手术结石粉碎率显著高于钬激光碎石组(P<0.01);前者在手术时间、结石排净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均优于后者(P<0.01).两组术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侧卧位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疗效好、创伤小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拥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34例的研究

    目的:探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在重型乙型肝炎的应用.方法:34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在40.5岁,结合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或者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死亡率(43.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5%,P<0.05),死亡率对比无有意义的差距(45.4%).结论:采用替比夫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型乙型肝炎,可提高有效率,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周春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亢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体会.方法:选取2009-05~2010-05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7例,两组均实施病情观察、日常生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使病人对本身的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疾病防治、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春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和眼袋切口相结合矫正内眦赘皮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目的: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并结合眼袋切口矫正内眦赘皮及重睑成形术,观察重睑形态及内眦赘皮矫正后瘢痕增生情况.方法:设计连接新内眦点与原内眦点及下睑缘切口标记线,呈横一字形切口,皮下分离并松解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折叠缝合内眦韧带,同时常规行切开法重睑术,适度去除多余皮肤并妥善对位缝合.结果:29例患者,共58只眼,其中有3只左眼和1只右眼在1个月左右出现内眦部略微有发红、增生,3个月后均软化消退,18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未见明显瘢痕出现.结论:应用横一字形切口并结合眼袋切口是矫正内眦赘皮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清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米索前列醇在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未婚女性人流术中的效果及心理干预.方法:将50例妊娠50~70 d,要求人流术的未婚首孕女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在人流术前4~6 h将米索前列醇0.2 mg置于阴道后穹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焦虑、恐惧、心情紧张,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宫颈软化、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手术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强未婚先孕患者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减轻人流时疼痛、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恩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女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来我妇科就诊并择期手术的1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数量相等.我们对研究组的70例患者安排指定的护理人员在其进行妇科手术前后进行一系列有关术后尿潴留的健康心理教育以及相关的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我们则只是按照术后常规性的健康教育和基本的护理指导.结果:研究组拔管后排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张萍;葛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卡泊三醇软膏两种不同用法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软膏两种不同用法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10~2011-10于我院就诊诊断中重度银屑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疗程7周;治疗组予卡泊三醇软膏1次/d,2 h后照射UVB,治疗4周后根据症状停用UVB照射,仅予卡泊三醇软膏2次/d外用,继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2%,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9%,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软膏足量治疗再配合照射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翟翊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马凡综合征1例护理

    马凡综合征又名肢体细长征、先天性中胚层营养不良症、蜘蛛指(症),是先天性结缔组织异常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变.患病率估计为40~60/100万人口,此综合征已被证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异常,如体格细高,四肢及指(趾)细长以及胸部畸形等;眼晶体脱位;关节松弛;心脏大血管病变等.马凡综合征的心血管病变,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1].2011-06收治1例马凡综合征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巍;谢秀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奥泽格瑞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奥泽格瑞对早期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发病时间超过12 h但不足48 h的早期脑梗死患者予奥泽格瑞治疗,同时将30例予一般治疗的相似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奥泽格瑞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及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疗后较疗前有所延长.结论:对脑梗死早期予抗凝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奥泽格瑞是一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

    作者:傅文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思美泰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临床治疗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方法,为临床提高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照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思美泰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病毒性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60.61%(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外源性腺苷蛋氨酸补充,结合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预见性护理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10~2012-08,共收治的老年胃肠道手术病患92例病患,在治疗方式上采用围手术期呼吸道感染的预见性护理方式.同时收集同期的老年胃肠道手术病患92例病患,将在治疗方式上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将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治疗的病患称为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的病患称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例数为3例,占所有病患比例为3.26%,没有出现肺不张现象,平均住院时间为10.21±1.58.对照组肺部感染例数为15例,占所有病患比例为16.30%,出现肺不张现象5例,占所有病患比例为5.43%,15.19±1.65.观察组病患肺部感染情况、肺不张的病患例数,计算病患的平均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围手术期内采用预见性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

    作者:白晓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在儿科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01~2011-01所收治的200例儿科病房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儿科病房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与高情感表达家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情感表达家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50例首次发作且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 (CFI CV)进行调查,根据CFI CV评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情感组和低情感组.将筛选出的高情感组72例(占48%),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除药物治疗外,出院期间还定期给予家庭心理疏导.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干预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提高高情感表达家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方佳毅;黄承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08~2012-08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时期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而B组患者则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高敏感性的ELISA试剂盒检测并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P<0.05),而B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活动中,可通过检测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尽早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席雅娟;肖海燕;李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护理操作分析及风险预防

    目的:为了预防血液透析治疗中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法:在透析器的预冲,建立体外循环,下机等方面的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各种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结果:自从开展预防护理以来,各种医疗事故明显降低.结论:实行血液透析的预防护理,可以减少空气栓塞,凝血,静脉肿胀、渗血、交叉感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人身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凤娥;汤锋;陈萍;董万平;贺欣;陶用芬;李琴;钟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对肠道蛔虫症的诊断优势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道蛔虫诊断中的声像图特点及优势.方法:对近四年来我科诊断肠道蛔虫患者进行随访及分析.结果:肠道蛔虫患者肠腔内均可见一条或多条蛔虫样回声,经驱虫治疗后复查,蛔虫体消失.结论:超声在肠道蛔虫的诊断中优势明显,可作为可作为目前肠道蛔虫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郭建康;唐凤珍;柏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