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地区强院在坚决落实医保政策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思考

傅全威;赵昕;王新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 医疗保险, 落实政策, 社会责任
摘要:随着国家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军队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地区强院既要做坚决贯彻落实医保政策表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又要承担诊治急难危重患者的社会重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正确处理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尤其是地区强院更要坚持质量第-,宁可医院经济上少收入也要保证医疗质量,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宣降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张海福教授经验方宣降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小儿慢性咳嗽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和对照组(100例).结果:两组近期临床治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降止咳汤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近期临床治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雅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3例报告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技术和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13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放置T管引流的有12例.12例微创手术成功,1例术中转开腹,T管术后14~19 d拔管,平均住院时间10 d,并发胆漏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1例,无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且创伤小,恢复较快.

    作者:陆劲松;周东平;石如进;张宇;徐启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肝性胸水29例临床分析

    肝性胸水(hepatic hydrothorax)多继发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多在腹水的基础上出现胸腔积液,故称为“肝性胸水”.在临床上“肝性胸水”并非少见.,其发病率约占肝硬化患者的5%~12%[1].多数出现在右侧,双侧次之,左侧少,少数肝性胸水不伴有腹水,仅有胸闷、气促、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容易误诊.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总结了2002~2010年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并发胸腔积液29例(排除心、肺、肾及其他原因所致),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先慧;赵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观察92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3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入组惠者根据体重(按BMI>28为肥胖组、BMI>24为超重组、BMI≤24为正常体重组)和年龄(≤40岁、41~50岁、≥51岁)将患者各分成3组,入院次日即开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前后均抽血查FPG、2HPG、HbAlC、FINS,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及各组间的数据在SPSS1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周后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第二周开始即有12例患者胰岛素开始减量,第3周陆续有52例患者胰岛素被动减量,至第3周结束时所有患者FPG、2HPG均控制良好,但仍有16例患者胰岛素无法减量,16例均为肥胖组患者.胰岛功能均有恢复,但以正常体重组和≤40岁年龄组效果更佳.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但以肥胖组和≥51岁年龄组改善明显.结论: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良好控制有深远影响,并且越年轻、越接近标准体重治疗效果越好,而随体重的增加血糖控制难度增加.

    作者:赵晓宏;陈灿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孕酮测定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探讨血清孕酮水平在诊断停经7周内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4例停经7周内异位妊娠患者(异位妊娠组)为观察组,并以66例停经7周内住院安胎成功的宫内早孕先兆流产患者(宫内妊娠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孕酮值.结果: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组(P<0.01),取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值第95百分位为临界值,P95=43.22 nmol/L,其诊断异位妊娠敏感性为95.31%,特异性为96.97%.结论:血清孕酮水平对孕7周内异位妊娠与宫内早孕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宋淑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治疗包皮过长130例临床观察

    探讨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对130例包皮过长患者采用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结果: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可以减少术后切口感染,避免损伤包皮系带,防止包皮环切术后继发包皮过短,具有出血少、痛苦小、疤痕小、包皮边缘无损伤等优点.结论: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能有效治疗包皮过长,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朱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32例疗效观察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经三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0.63%,对照组为46.4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的疗效.

    作者:庞慧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急救护理程序应用

    探讨护理程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应用了相关护理程序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淑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免气腹腹腔镜下拖出式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32例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已是的常见微创手术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不断向更美观,更微创,减少并发症方向不断进步和发展.自2010-01~2011-01我们采用免气腹腹腔镜下拖出式阑尾切除术治疗32例急性阑尾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智涛;左新国;魏涛;姚武通;杨雷;杨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与防范

    护理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部门,是与病人接触多,密切的一个环节,也是易引发护患纠纷及家属投诉的环节.而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国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行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探讨老年人(≥60岁)应用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临床体会.方法:选用240例自愿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138例,年龄在60~70岁,其中胃镜70例,肠镜68例;B组,102例,≥70岁,其中胃镜50例,肠镜52例,分析在相同应用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静脉麻醉下两组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用药量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结果:所有患者都安全顺利的完成操作,无一例因麻醉不良反应终止.检查发现随年龄增加丙泊酚用量减少;两组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程度不大,组内前后两观察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麻醉对老年人血氧饱和度影响较大,多因做胃镜呛咳所致;与普通胃肠镜相比视野清晰,明显缩短了操作时间.结论:在掌握适应征,严格加强麻醉监护前提下,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润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由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股静脉入路对12例因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采用经股静脉穿刺插管入路,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所有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作者:马勇;宁志方;陶智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TLR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探讨Toll样受体(TLR)4和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LR4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TLR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而TLR4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远处转移并没有相关性.结论:TLR4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潜在的方法.

    作者:蔡日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对照观察

    探讨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费用.方法:入选2009-01-01~2011-01-31社区门诊治疗的轻中度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7~10 d;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4 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60.7%和57.1%;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85.7%,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1.24,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为(7.7±2.1)d,与对照组疗程(7.2±2.3)d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t=0.85,P>0.05).但医疗费用治疗组(85.5±15.3)元,远低于对照组(147±31.5)元,具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医疗费用低,使用方便是社区门诊治疗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新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龙胆泻肝汤配合氦氖照射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惠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龙胆泻肝汤口服,配合氦氖激光照射.对照组34例,给予龙胆泻肝汤口服.1个疗程10 d,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4.29%.对照组总有效82.3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罗文芳;许秀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术前适应性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术前适应性训练在预防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并发症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对59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颈椎疾患病人根据病情是否能承受术前适应性训练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常规外科手术前准备有术前心理护理、配置合适的颈托,术后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B组给予术前心理护理、配置合适的颈托、术前适应性训练,术后护理同A组.结果:59例病人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38例完全康复,20例明显好转,1例出院6月后失访,总有效率98.3%;接受术前适应性的B组和未接受适应性训练的A组病人在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术后发生不适症状的人数及持续天数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完善的术前适应性训练能提高患者手术适应性,改善患者术后配合,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作者:郑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小儿胆囊结石24例相关因素分析

    探讨小儿胆囊结石的诊断和治疗,分析胆囊结石成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4例胆囊结石患儿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胆固醇结石22例,胆色素结石2例.结论:小儿胆囊结石的发生与饮食习惯,肥胖及家族和遗传等多因素的有关,胆石病家族中小儿患胆石病的风险更高.

    作者:张亮;段建峰;刘晓晨;豆发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6年~2010年我院病案利用情况分析

    通过病案信息资源的分析,为病案信息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计算构成比.结果:病案资料对内主要用于医疗质量控制和科研教学调用,对外则以医保报销和保险公司调查人员调用居多.结论:病案管理人员要注重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体现其价值所在.

    作者:顾琦瑛;刘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Skp2、P27、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Skp2、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2P检测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4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1例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组织中Skp2、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病变形成过程中Skp2、P27和Ki67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kp2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9%(1/11)、48.88%(22/45)、85.71%(12/14)和18.18%(2/11)、62.22%(28/45)、100%(14/14),两者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81%(9/11)、57.77%(26/45)和7.14%(1/14),其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Skp2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和Skp2、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P27和Ki67参与了CIN、宫颈癌的发生.Skp2、Ki67和P2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梅松原;韩秋丽;崔艳梅;孙晓波;那冠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甲氧苄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9例临床观察

    观察三甲氧苄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三甲氧苄嗪治疗组.标准治疗组给予洋地黄制剂、螺内酯、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三甲氧苄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甲氧苄嗪20 mg,3次/d,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治疗3月后,三甲氧苄嗪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标准治疗组增高更加明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三甲氧苄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作者:曹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