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裔康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55例,分别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差异显著(P<0.01),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CysC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且可以作为肾功能好转的指标.
作者:郭武辉;张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1].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花;冯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达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年化,我国目前约有500万PD患者.PD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典型临床特征[1].P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合理的护理能帮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呈增加趋势.据统计65岁以上胃溃疡发病率为5.2%,70岁以上增加至8.5%,并且因其临床症状的不典型极易被忽视,因而,合理选择临床用药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何发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将2009~2010年在我门诊部体检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6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从体检资料中抽取年龄、性别、体重与研究对象组相似的非脂肪肝组66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结果:脂肪肝发病率为19%.发病率在提高.结论:治疗原发病、戒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保肝防止肝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作者:龙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眼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术前与患者交流,讲述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恢复等知识,简单的介绍手术过程及可能的不适反应,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开展术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并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与建议.结果: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我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细致的个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安全性教育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巧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黄芩饮片的质量考察.方法:对47批黄芩饮片作了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的检验.结果:47批黄芩饮片,其性状,鉴别和黄芩苷的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8.6%,94.3%和80.0%.不合格率分别为31.4%,5.7%和20.0%.结论:黄芩饮片不合格率较高,要加强其内在的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焦付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变化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治疗前后SOD活性、MDA的水平.结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SOD活性低于治疗后SOD活性(P<0.01);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治疗前MDA的水平高于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氧化失衡存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病中,SOD和MDA可能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鲁世荣;赵杨;秦晓霖;赵健;王雷;魏巍;王春光;王广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提供一种新的入路,常规手术方法是经重睑线切口入路,处理上眼睑软组织,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并与睑板前组织粘连形成重睑.在患者不愿意遗留重睑线部位瘢痕的时候,又不愿意去做埋线法重睑术,我们设计的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入路选择,可以有效的保证重睑效果,使得重睑效果等同于传统切开法重睑术,术后重睑线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主观要求不在重睑线上遗留手术切口,同时上睑软组织以及睑板发育正常的单睑(其中8例为切开重睑法后,效果欠佳行二次手术)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对求美者施行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术中在眉下缘,沿着上睑提肌腱膜表面潜行分离,到达预设计重睑线后,改为垂直分离部分眼轮匝肌,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形成重睑效果,术中需要去除部分睑板前软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结果:25例接受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的求美者获得了深且牢固的重睑线,术后效果较好,22例患者满意,1例二次手术的患者左侧上睑原手术切口发生再次粘连,2例重睑线形成后,双侧周长不等经埋线法重睑调整后好转.结论:眉下切口重睑成形术,不经过传统切开法重睑线手术切口,从而不形成明显的重睑线手术瘢痕,通过眉下切口入路,在上睑提肌腱膜浅层分离到睑板上缘,在预设计重睑线位置,垂直分离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并按照传统切开法重睑术的方法,去除部分睑板前组织(包含部分眼轮匝肌),为重睑术提供一种较隐蔽的手术入路,较好的将手术瘢痕隐藏在眉下缘.同时,手术中经上睑提肌、部分Muller氏肌肉腱膜、眼轮匝肌等软组织途径,对轻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肌力不对称等患者,可以方便暴露上睑提肌以及腱膜组织,行相关上睑提肌折叠或者缩短手术,加以矫正.对眶隔脂肪多术后不易形成重睑的患者,也方便眶隔脂肪的暴露,从而形成自然的重睑线.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入路,可以供临床医师选择,以应对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赵纲;李伟;王晓军;滕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始于1926年,因其安全、可靠,现为常用静脉穿刺路径之一.目前是介入技术实施检查及治疗的重要操作途径,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并发症不可完全避免,如何降低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仍是目前讨论的重要问题.2005-05~ 2011-05我科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98例,现将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平;龙拥军;张开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 ~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庆涛;张东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临床研究部分下颌阻生智齿原位移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病例,拍片测量.征得患者同 意,对移位后牙位正,固位好的牙齿予以保留.结果:3例患牙得以存活保留,随访半年以上效果满意.结论:下颌阻生智齿移植后,间隙足够,牙轴竖直,固位可靠者,可予保留.提高术前可保留的预见性精确测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作者:吕裔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咯血是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约有1/3~ 1/2肺结核与支气管扩张病人表现为咯血,其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重者可表现为大口咯鲜血、凝块,如咯血量大可堵塞气管引起窒息.此类病例病情危重,抢救和护理不当均可危及病人生命[1].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咯血病人22例,经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王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东航安全员,总飞行时间3000h左右.2010-09-12突发右肾绞痛,B超提示右肾结石伴积水,右输尿管扩张,膀胱三角区实质性肿块,考虑膀胱肿瘤28 mm×15 mm×18 mm,尿常规(-).于9月16日行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示膀胱内翻尿路上皮乳头状瘤,小区呈恶性潜能未定尿路上皮肿瘤.后9月27日再次入院,于28日行膀胱镜TURBt术,29日出院.
作者:王芳;阮亚;王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七氟醚作为基础麻醉与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后再行骶管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ASA Ⅰ级,年龄1~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和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复和骶管阻滞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心率(HR)和血压(BP),诱导和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术中、术后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K组大于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分泌物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和骶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清醒较快,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瑶;贾洪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05~2010-05采用锥颅硬膜下血肿穿刺置入硅胶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38例,并在置入引流管后根据血肿引流情况,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38例,男192例,女46例,年龄38~88岁,平均63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者216例,病程18~186 d,平均36.5 d.
作者:代永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间断头痛20余年,意识不清伴抽搐1周代诉入院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诱因头痛,呈右侧头部昏痛,间断发作,未行诊疗,近一周因患者间断性抽搐3次,发作时有短暂意识不清,呕吐数次,来我院诊疗.查体血压124/82 mmHg.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马永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对44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进行血清Hcy水平测定,并与4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21.42±3.19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04±2.46 μmol/L).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婧;李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培养全科军医对于提高基层部队卫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军队战时、平时卫勤保障的工作实际出发简述了全科医师在部队基层医疗机构中的生存状况及在基层部队中发展全科医师队伍的必要性,并就全科军医培训的课程设置、现有人员的转岗培训、士官队伍建设等具体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周英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组(Auto control),Ⅱ组为全紧闭控制麻醉组(Fresh gas control)各45例,记录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T3),人工气腹建立后(T4)胆囊切除后(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的SDP、DBP、HR、PET CO2、BIS值及两组七氟烷的用量.结果: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2时点SDP、DBP、HR、BIS下降(P<0.05),T3、T4、T5时点SDP、DBP、H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时点SD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S值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eus麻醉系统自动全紧闭目标控制麻醉效果可靠,可以达到节约麻醉药物,减少手术室内的污染.
作者:贾洪峰;刘瑶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