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临床诊治体会

柳建章

关键词:脑梗死, 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1~2009-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合并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31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常规脑梗死的治疗外,还要做好控制血糖、血压等,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病变的大小估算出125I粒子数,选择合适的覆膜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125I放射粒子,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选择15例临床分级为Ⅲ~Ⅳ期食管癌患者,将食管内照射支架植入到患者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支架置入后患者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液分析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CT复查12例病灶较术前明显缩小、2例稍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15例随访6个月,均未见出现食管再狭窄或食管瘘.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短期临床观察,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携带125I粒子食管内照射支架优于传统支架.

    作者:韩祎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改良术式局麻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33例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简易手术.方法:对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局麻下进行钻孔引流,不进行冲洗.结果:33例患者,1例术后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术后疗效不佳改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治愈,31例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CT,23例硬膜下血肿完全消失;6例少量残留;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局麻下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不冲洗)较传统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减少麻醉及手术并发症,且疗效好.

    作者:杨帮国;周龙;唐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首先使用10 mg地尔硫卓5 min内静脉推注,观察20 min后若心室率仍>100次/min,再以7.5~10 mg/h静脉滴注维持4 h,观察心室率下降情况及症状、体征.结果:静脉推注20 min后有效率达61.5%(32/52),静脉滴注维持有效率达96.2%(50/52),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血压多在正常范围.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卓能迅速安全有效的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心室率.

    作者:张景华;赵国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U M2-PK、NSE、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TU M2-PK)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3组,肺癌组、良性肺疾病(BL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TU M2-PK,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NSE、CEA、CYFRA21-1,所有数据均由SPSS15.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① 肺癌患者TU M2-PK、NSE、CEA、CYFRA21-1浓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TU M2-PK、NSE、CYFRA21-1和CEA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TU M2-PK联合检测NSE、CEA和CYFRA21-1可提高肺癌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癌有价值的组合方法.

    作者:张新;周志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01~2009-01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5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合并症,给予控制血糖、血压及常规脱水、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31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常规脑梗死的治疗外,还要做好控制血糖、血压等,有利于提高糖尿病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建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7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03~2007-05在我院门诊诊断为CIN的部分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至少2年.结果:术后6个月治愈率为97.18%,其中CINⅠ组治愈率为97.94%,CINⅡ~Ⅲ组治愈率为96.55%.结论:采用LEEP治疗CIN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高素珍;徐晓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疏肝补肾治疗原则,拟以增生方加减(仙茅15 g、仙灵脾30 g、巴戟天15 g、苁蓉15 g、丹参30 g、莪术15 g、桃仁12 g、郁金12 g、元胡12 g、香附9 g、海藻30 g),対10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1剂/d,早晚分服,经期停药,2月为一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5%;有效和显效占63%;无效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运用疏肝补肾法,治以增生方加减,经临床实践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副作用.

    作者:黄遵宇;张红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入选的脑梗死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uropean stroke score,E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2、4周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后1、2、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神经保护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健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结果:选择再次剖宫产81例,选择阴道试产39例,阴道分娩28例,试产成功率71.79%.结论:对于前次剖宫产,只要无明显的剖宫产指征,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是比较安全合理的方法.

    作者:蔡秀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肾功能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功能与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 L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62例患者,经过磁共振证实101例患诊断为LA;其余61例为健康病例,收集每个病例的尿素、肌酐、胱抑素C、年龄等信息.结果:LA组肌酐、尿素、胱抑素C的水平分别为80(66~97)μmol/L,6.04(4.61~7.16)mmol/L,0.97(0.80~1.12)mg/L;显著高于对照组69(60~85)μmol/L,5.1(3.83~6.85)mmol/L,0.75(0.68~0.87)mg/L;其P值分别为0.0044,0.0222和0.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表明胱抑素C对LA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功能与LA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徐运启;佘军红;阳洪;翁保慧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蛋白、糖、脂代谢平衡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索用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3大物质的占有分额来表示机体的综合代谢平衡状态.方法:将3大物质检测值作为代谢平衡整体,分别算出每一物质的占有分额,用正常体检人群为参考,用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病例进行验证.结果:3 293例正常代谢平衡状态下的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胆固醇所占份额分别为0.07;0.47;0.46,39例甲亢病例的份额为0.06;0.58;0.36,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低白蛋白,高糖,低胆固醇状况,38例甲减病例的分额为0.05;0.50;0.45,白蛋白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低白蛋白,高糖,低胆固醇状况.结论:甲亢、甲减病例血清3大物质升降移动符合甲状腺激素对蛋白、糖、脂的调节规律.用3大物质分额的特征性移动,可以从代谢平衡的角度反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状况.

    作者:王宁皎;李珉;刘春燕;张明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卒中单元一脑卒中管理的新模式

    脑血管病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它给个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沉重的负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为卒中的治疗带来了曙光,循证医学证明卒中单元在治疗卒中方面等同甚至优于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自2001年我国引进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以来,临床实践也证实卒中单元确实有效于普通治疗模式.

    作者:王维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谈门诊导医护士的语言技巧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导医护士是病人到医院就诊第1个接触的人,要当好1名导医护士,不仅要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意识,而且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知识和很强的护理工作适应能力,同时语言技巧也很重要.

    作者:刘俊辉;刘自强;潘小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人工流产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舌下和阴道不同给药途径在早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的作用.方法:将210例早早孕要求终止妊娠妇女随机分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n=105),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组(n=105),两组剂量相同.观察两组对象在早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扩宫颈效果、手术时间、阴道出血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术中扩宫颈效果优于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组(P﹤0.01);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组(P﹤0.01.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 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中出现寒颤的例数比阴道塞人米索前列醇组明显增多(P﹤0.01),其他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较阴道塞入米索前列醇在早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明显的扩张宫颈、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且术后副作用小,操作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心房电活动时间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附500例正常成人P环时间测定)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心电向量图(VCG)的P环时间的正常值.方法:对500例正常成人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心血管疾病,用三道心电图(ECG)机、VCG分别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正交ECG及VCG检查,测量心房除极时间.结果:结果P环时间平均值为(100.42±8.30)ms,范围为80~111 ms,随着年龄的增长P环时间也略有延长.18~39岁年龄组平均为(96.74±8.62)ms,其中<100 ms的占65%,101~110 ms占35%,无超过110 ms的病例.而6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为(102.60±8.30)ms,<100 ms的占32%,101~110 ms的占54%,111 ms的占1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认为过去使用的VCG仪器不够完善,致使P环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受到限制.使之传统制订的P环时间正常值,与现在使用微机VCG自动分析系统统计的P环时间为短.

    作者:王大宏;岳砚芳;梁兴国;丁伟;王永晶;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助拉带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助拉带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随机将100例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助拉带辅助及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对照组则仅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对两组病例的术后自理能力的恢复时间,床上活动,下床活动,有效咳嗽咳痰及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助拉带辅助下术后第1 d便能刷牙洗脸吃饭,床上活动多,下床活动早,更能有效地咳嗽咳痰,对护士的满意度增加.结论:助拉带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胡勤秀;钟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附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检查、判断困难的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创伤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12,应用腹腔镜技术为68例急腹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 的临床资料.结果:阳性探查患者,均及时进行了手术处理,无手术死亡病例,住院时间7~20 d,平均11 d.对2例阴性探查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探查创伤.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独特优点,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寒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鲐巴鱼中毒5例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女性病人,年龄31~49岁.因面红、眼红、皮肤大面积红色丘疹伴头晕、恶心、胸闷、腹痛陆续急诊就诊.查体:5例体温均正常.除1例血压12.2/9.5 kPa、脉搏102次/min外,余4例均正常.呼吸18~24次/min .意识均清楚.

    作者:陈凤丽;韩涛;王东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体会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报道为3.6%~46%,是非肝硬化时的2~3倍,目前对其选择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存在争议.我院肝胆外科自2001-02~2006-10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胆石症106例,在施行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62例中同期行胆石症手术29例(包括外院会诊1例),现就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肃;贾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26份住院病历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26份住院病历的用药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了我院11个临床科室2008-01~02的住院病历226份,对抗生素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未达到三级医院评审≥50%的标准,药品比例逐年上升,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结论:我院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作者:李彩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