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肝汤治疗脂肪肝41例临床疗效观察

向玉华;段晋宁

关键词: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健肝汤, 临床观察
摘要:脂肪肝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1].2001年10月~2004年2月,笔者以自拟健肝汤治疗脂肪肝患者41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气雾剂,对照组40例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片.7d1个疗程.结束后对心绞痛、心电图的近期疗效、速效作用、起效时间及副作用等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是92.25%、85.00%和70.00%、50.0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速效作用为95.00%、30.00%;起效时间为(3.24±1.37)、(3.41±1.36).治疗组用药后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组心绞痛的近期疗效、速效作用、对重度心绞痛的疗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等各项指标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气雾剂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较好,是治疗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张建文;汪大鹏;熊晓玲;万志强;徐瑞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2例急性局灶性肿块样肺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1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4月~2002年5月急性局灶性肿块样肺炎32例.32例中22例有胸部正侧位片,10例有正位胸片;32例均有胸部CT片.24例初步诊断周围性肺癌,8例诊断不明确.

    作者:罗惠秀;冷向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视纤维喉镜下手术及中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

    声带良性病变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肥厚、声带囊肿等,是喉科常见嗓音疾病之一,常见为声带小结及息肉[1].我科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对1 243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采用电视纤维喉镜下手术及配合中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季萍;许必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属夹与硬化剂治疗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

    近年来,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经内镜治疗已成为首选方法[1].1998年~2003年我们对56例上消化道动脉性急性出血患者分别应用金属夹和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感冒清热颗粒薄层鉴别研究

    目的:制订感冒清热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制剂中的荆芥、防风、苦杏仁、柴胡等进行了薄层鉴别方法的研究结果:上述药材在各自的条件下均能获得很好的分离,阴性无干扰结论:建立的荆芥、防风、苦杏仁、柴胡的薄层鉴别方法重现性好,可作为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葛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自拟三拗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特殊类型的一种哮喘.笔者用自拟三拗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萍红;李飞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05例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

    笔者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仅服降糖药,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用葛根素静滴.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山梨醇显著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葛根素可降低血糖,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状.

    作者:赵慧娟;罗贵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25例护理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也称Beck综合征,1908年首先报道,指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其供应的脊髓腹侧2/3至3/4区域缺血,引起病变水平以下中枢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少见的疾病.此综合征症状复杂,由多种病因引起[1].本文对我科1980~2003年收治的25例患者进行分析,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雪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冠心病是人类排列前位的主要致死原因,它是由动脉粥样硬化(AS)引起的,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疾病.通过多年来各种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双盲临床试验(RCT)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临床事件,成为冠心病不可缺少的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黄绍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鱼腥草注射液对膜性肾病大鼠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对膜性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大鼠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20mL/Kg组、鱼腥草注射液10mL/Kg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1mg/Kg组,连同原有正常对照组,共5个组.实验结束时测定24h尿蛋白定量,并作光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大、小剂量组24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光镜下鱼腥革大剂量组较模型组肾小球周围炎性反应明显减轻,血管内仅有少量红细胞,体视学统计鱼腥草大小剂量组分叶肾小球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减少(P<0.05),TGF-8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鱼腥草大剂量组肾小球及周围组织着色明显较浅,免疫反应明显减轻.结论:鱼腥草注射液能降低造模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对造模大鼠有减轻其病理损伤的作用.

    作者:钟瑜;常克;杨岑;杨国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量泵持续静滴硝普钠治疗尿毒症急性左心衰即时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尿毒症并急性左心衰是尿毒症患者致死的首位原因,临床疗效差.我院自1999~2004年6月共收治尿毒症并急性左心衰70例,应用微量泵持续静滴硝普钠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厚荣;曾德珍;张谦;刘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56例

    毒蛇咬伤病例日渐减少,但发病急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自1998年7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毒蛇咬伤病人5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凌元仁;黄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乳头状泌尿上皮癌PTEN及PCNA的表达与分级的关系

    基因PTEN位于10号染色体q23.3区,具有9个外显子,其编码蛋白由40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47000dalt左右[1].研究发现,很多肿瘤有染色体10q23的杂合性丢失,这种改变多发生于胶质母细胞瘤及晚期前列腺癌,然而在低度肿瘤却罕见.PCNA是和细胞周期相关的36kd的核蛋白,是细胞增殖指数的主要标记物,用于研究恶性肿瘤的细胞增殖和判断其恶性程度.笔者分析56例乳头状泌尿上皮(移形细胞)癌PTEN及PCNA的表达,探讨其与泌尿上皮乳头状癌分级的关系.

    作者:斯向东;舒畅;黄立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芎芷汤治疗偏头痛50例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所称的偏头风,以其头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后如常人、并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目前对本病尚缺乏根治方法.吾师家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自拟芎芷汤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论秋燥咳嗽

    秋燥咳嗽起源于<内经>,但形成为较为系统的理论及治法方药却主要在明清温病学派.重温其理论渊流及临床意义,对于更好地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防治肺系疾病不无裨益.

    作者:张惠珍;王同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卒中4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用疏血通注射液作为观察组治疗进展性卒中40例,用丹参注射液作为对照组治疗4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48h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进展性卒中.

    作者:张俊江;董清香;逯爱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椎弓根螺钉系统用于退变性腰椎不稳治疗体会

    退变致腰椎节段不稳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本病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组25例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了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马春雨;邱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情志因素引起的眩晕(附130例临床分析)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候群,工作中发现不少眩晕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作一讨论.总结1993年~2004年11年间的眩晕病人130例.

    作者:卢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癌症相关性腹泻及中医中药治疗

    许多癌症患者很容易出现腹泻,医学上称这种与癌症有关的腹泻为癌症相关性腹泻.该种腹泻可以是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因各种治疗所致,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重者可危及生命.

    作者:张楠;苏天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