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周宏博
目的: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疗效方法翼状胬肉32例(32眼),其中复发胬肉8例,均行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中同时应用丝裂霉素,观察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愈合情况,新生血管及1年内胬肉组织增生情况.结果翼状胬内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不适症状轻,角膜愈合时间短,随访1年复发3眼.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可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邱璐璐;巩丹慧;池成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外科手术治疗是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传统治疗方法[1].但在近年,随着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以及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等新兴技术以及不断成熟的腹腔镜技术,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即微创治疗[2].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ERCP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解除梗阻,引流胆汁,降低胰管内压力,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ABP的理想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此做一浅显讨论.
作者:崔江河;魁荷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 12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0例.其中27例患者为消化内科经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内科对症治疗后再次出血,13例患者急诊行介入断流术.40例患者中A组25例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后,病情稳定后再次行经股动脉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B组15例单纯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曲张出血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2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减低,流量下降,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缓解.B组1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血流速、血流量无明显改变,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40例患者胃冠状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胃短静脉超选择栓塞成功95%.术后随访6~18个月,40例患者出血静脉完全栓塞,其中B组有2例患者2个月后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在肝功能较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止血治疗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青龙;董重谋;王玉凤;黄锐;薛辉;付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以及肝源性溃疡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本文从止血生理的角度,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机理,旨在为新的临床止血措施,提供基础理论的参考依据.
作者:姚伟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隐球菌性肺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肺部疾患,是肺部真菌病的一种,临床上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感染途径以吸人性为主,除肺部病变外,常可侵犯脑膜及脑组织而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或颅内高压的症状体征,以中老年人群多见.
作者:赵丽丽;韩磊;孙丽岩;姚田岭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到过度强调科学教育等观念的冲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被弱化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合格的医学人才,由于医学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如何对医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
作者:陈凯;骆迎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小鼠胃癌组织中JAM-1的表达情况,观察胃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和形态特点,探讨胃癌淋巴道的转移机制.方法:利用致癌剂苯并芘诱发小鼠胃癌模型,定期取材,HE染色,观察鉴定;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小鼠胃癌组织中JAM-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苯并芘诱癌率达74.42%:JAM-1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胃癌的发生、进展而下降,在正常胃组织的腺细胞、胃癌的癌细胞和血管均见JAM-1的表达,且表达的面密度随胃癌的发生、发展而明显降低,JAM-1在早期胃癌组织的淋巴管阳性表达的面密度较正常胃组织显著降低,在进展期胃癌淋巴管表达缺如.结论:J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提示JAM-1可能通过降低细胞间的粘附能力而促进胃癌细胞的淋巴道转移.
作者:刘艳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治疗淋巴囊肿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的介入性超声方法治疗盆腔淋巴囊肿,以淋巴囊肿缩小1/2以上或消失,且临床症状缓解为有效标准,评价介入性超声对盆腔淋巴囊肿的治疗价值.结果:37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共48个淋巴囊肿,其中7个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29个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硬化治疗,12个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加硬化治疗,三种介入性超声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分别为71.4%、89.7%、91.7%.结论:介入性超声是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囊肿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酒精硬化治疗,可作首选.
作者:胡庆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膝关节控制训练,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因膝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导致的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50例,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均进行“膝关节0°~15°的强化控制训练”,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进行美国加利福尼亚RLA步态观察分析表和Fugl - 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组25人,有效20例,5例无效;对照组25人,有效14例,11例无效.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
作者:唐文慧;姜丽苹;吴旗;何峥艳;程玉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下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充分引流后进行药物灌注.结果:静脉导管引流结合药物灌注治疗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均一次成功,有效率为92.86%,KPS评分平均提高20~30分.结论:心静脉导管引流结合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有效、安全、患者痛苦小的治疗方法;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宏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医学生不仅仅是未来保护人类健康的生力军,而且是未来医学科研工作的主力军.然而传统的偏重于医学理论教学的模式导致医学生的科研能力略有欠缺.因而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医学生如何保护人类健康,更要教会医学生如何进行医学科学研究.
作者:黄蕊;张永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又能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又增加了静脉感染及静脉炎的机会,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故做好预防静脉留置针造成的感染尤为重要.
作者:郑宇;周宏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降糖保肾汤(jiang tang bao shen decoction,JTBSD)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血糖、肾组织内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建立DM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模型组、JTBSD组、盐酸贝那普利(Benazepril hydrochloride,BNPH)组.给药12周,取肾脏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肾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iee,MDA)的含量.结果:JTBSD能明显降低DM大鼠的血糖水平,能够显著提高肾组织SOD水平和降低肾组织MDA的含量.结论:JTBSD对DM大鼠肾组织具有抗氧化损伤能力的作用.
作者:张雨薇;郝营丽;王岩姝;苏小悦;夏学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外循环下血清标志物S - 100β蛋白的浓度变化,探讨其浓度变化与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术前根据美国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选定以往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Ⅱ~Ⅲ级,准备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2例.静脉麻醉诱导全庥插管呼吸机维持通气,保持呼气末CO2分压(PETCO2)35~45mmHg.按6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浆S- 100β蛋白血清标记物的浓度.术后随访3周,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ABC组,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不同位点标记物浓度与手术进行时间、主动脉被阻断时间、CPB时间、入ICU滞留时间、NIHSS评分分析相关性.结果:S- 100β蛋白的峰值水平与CPB时间密切相关,CPB时间越长生化指标的浓度升高越明显,且峰浓度持续时间越长.结论:血清S- 100β蛋白可作为体外循环后脑损伤的敏感性高的血清标志物.浓度值越高,导致ICU滞留时间越长,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症状越严重.在体外循环的不同阶段,特异性和敏感性亦有所不同.
作者:迟继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切口位置不同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比较,包括眼压的比较,术后舒适性的比较,及对于患者将来行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的帮助.方法:对56例(62眼),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primary angle - clo - sure glaucoma,PACG)患者采用显微镜下1点位(42)和颞下方不同位置切口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口减小+丝裂霉素+前房穿刺),均为连续病例.其中1点位切口32例(36眼),颞下切口24例(26眼),术后3d、7d、2月分别观察眼压情况,术后1a滤过泡的情况及2月时患者自身舒适性感觉的情况.结果:1点位切口选择组术后平均眼压13.89±3.76mmHg,颞下切口选择组术后平均眼压13.91±3.25mmHg,无明显差异.1点位切口功能性滤过泡34眼(其中Ⅰ型15眼,Ⅱ型19眼),所占比例为:80.8%,颞下切口选择组功能性滤过泡16眼(其中Ⅰ型7眼,Ⅱ型9眼),所占比例为:80.0%,两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舒适性比较颞下切口选择组半月内明显优于1点位切口选择组,2月时舒适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综合白内障医生习惯,颞下切口选择为白内障手术医生留出更多的可操作空间.结论: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两种切口位置的的选择对于术后眼压及远期舒适性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对于将来白内障切口位置的选择有明显差异性.
作者:林玉华;王金生;孙丽红;代海燕;马霞;李桂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诊断学教学中心电图诊断是诊断学的部分内容之一,其内容复杂、理论抽象,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临床实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辩图能力也就成为重中之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心电知识,只是一些理论性的认识,而感性认识只有到临床实践中才能获得.因此,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培养学生对心电学的兴趣,加强其快速识图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心电图诊断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现谈些我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作者:乔智力;綦金金;郭继芳;高凤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冻干菌粉的工艺进行研究,提高菌粉的活菌存活率.方法:通过测定沉淀质量,得到离心的佳条件.通过测定活菌存活率,得到菌体冷冻干燥的保护剂配方.结果:佳离心条件为:7000 rad/min,10min;佳冷冻干燥保护剂配方为:蔗糖4%+甘露醇1% +L-cys0.1% +Vc0.1%,存活率达到72.15%.结论:对冻干菌粉的工艺进行优化,提高了活菌存活率,为冻干菌粉的利用打下基础.
作者:王菡;代海兵;桂艺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的高校扩招,高校的教育已逐渐由“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日益明显.基于就业视觉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加强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对策.
作者:李铁英;陈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肝功能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0例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检测,以连续监测法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正常人与急性肝炎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HE水平与肝脏合成功能有关,在肝功能受损时其活性降低.
作者:桂艺方;张春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与肾上腺素联用对家兔心脏骤停的抢救及可能作用机制,探讨心脏骤停抢救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家兔随机分成五组,夹闭气管复制缺氧型心脏骤停模型,模型组给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组(AD组)在心脏骤停后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参附注射液组(SF组)给予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组(AD+ SF组)先给肾上腺素后立即给予参附注射液,自主循环恢复的家兔监护至1h,检测心肌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内皮素(ET)和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O)的含量.结果:参附注射液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模型家兔的存活率,能够降低模型心肌中TNF -a、IL-6的分泌,提高NO的含量,降低ET含量,改善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其作用优于AD组和SF组.结论:参附注射液与肾上腺素联用能够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 -a、IL -6、ET、提高NO的含量有关.
作者:李树学;仲维娜;周波;陈飞;陈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