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分析

刘松林;邓晓毅;丁玉红

关键词:新生儿, 消化道穿孔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方法 对26例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降低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IMP-3基因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结构的影响

    A含量较B组、C组明显降低(P<0.01),B组较C组降低(P<0.01).结论 将TIMP-3基因转染的VSMCs移植入心肌缺血区可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进而抑制AMI后早期心肌重塑,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光伟;崔红霞;苗宏志;贾智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急诊手术救治心脏穿透伤13例分析

    对13例心脏穿透伤作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行急诊手术修复心脏损伤,结果全部治愈.认为早期快速诊断、紧急开胸手术、自体输血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汉斌;陈贞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意义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我院收治的72例进行综合治疗的肺癌脑转移患者,患者行手术+化疗23例,手术+放疗21例,手术+放疗+化疗28例.结果 所有病例无1例治疗相关性死亡,总有效率97.2%,全组平均中位生存期14.7个月,其中7例生存期达2年以上.结论 肺癌脑转移虽属IV期,但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贾云龙;郭胜;景建超;董金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弱电场下博来霉素对人头颈部肿瘤裸鼠移植瘤CyclinD1抑制作用的研究

    表达率为5.60±3.05%;C的表达率为37.43±14.53%;D的表达率为49.64±4.59%;E的表达率为41.74±5.27%;F的表达率为59.27±3.79%.药物治疗组(A、B、C)与对照组F的CyclinD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化学组(AB)与单纯药物组(C)CyclinD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博来霉素可以抑制CyclinD1表达.2)弱电场下电穿孔促进了博来霉素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宫亮;王雪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明显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石凤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总结24例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将术前准备、手术配合及配合体会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介绍.结合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理、心理和手术特点,强调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正确安放手术体位、默契做好手术配合的重要性.

    作者:李春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反思性教学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存在着内容繁多、呆板枯燥等现象.通过将反思性教学理论应用于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利用多媒体技术、显微摄像数字处理系统、开展课堂讨论、开放实验教学及改进实验考核方式等手段,能显著提高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

    作者:陈育青;林斌松;蔡扬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治疗肾性骨病的护理

    目的 对19例尿毒症病人岀现肾性骨病并发症后,9例采用血液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治疗,10例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前者连续治疗2次后症状好转,以后每月治疗1次,后者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提岀血液灌流器(HP)串联血液透析器(HD)治疗尿毒症肾性骨病效果较好,给尿毒症病人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敏昭;严燕芳;樊桂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常见影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因素的观察分析和探讨

    时,PT明显延长(P<0.01).结论 在测定凝血活酶原时间时如能严格把握各个环节,则凝血酶原时间的结果才有质量保证.

    作者:王桂香;秦海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配合要点及意义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效果及了解手术配合要点,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2007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9例,患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比传统的疝气高位结扎优越,值得推广.

    作者:陈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全自动清洗器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为提高清洗器清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将同时回收的污染器械,根据有无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分为两组,分别装入两个清洗器进行同时清洗,用目测的方法对比其清洗质量.结果 无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的清洗组清洗合格率为69.64%,进行针对性的预处理的清洗组清洗合格率为98.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重视清洗前的预处理,严格科学的清洗方法可提高清洗器的清洗效果.

    作者:陈凌晖;郑祎升;李莹;张飞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导乐分娩结合笑气与山莨菪碱对产程的影响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程仁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服务的安全隐患探讨

    目的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相关防范对策.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结果 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结论 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作者:吕红英;罗宝珠;黄凯帆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卡培他滨治疗对氟尿嘧啶耐药的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经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仍然有较高的有效率,而且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

    作者:陈东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腰间盘突出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介入(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旋切术PLD)治疗腰间盘突出护理.方法 本组160例患者,年龄21~62岁.全部患者经影像学(CT、MRI、X线片)检查确诊.病史6个月~15年.其中L4/L5间盘突出32例,L5/S1间盘突出37例,L4/L5间盘突出合并L5/S1间盘突出89例.全部患者透视监视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旋切术.结果 本组160例患者,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行PLD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邓伟;陶秀梅;王秀华;郑红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63例慢性咽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碘甘油涂抹咽部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慢性滤泡性咽炎急性发作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甘油涂抹病变部位,疗程7 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局部涂擦碘甘油能明显提高慢性滤泡性咽炎的疗效.

    作者:周海霞;丁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硬膜外镇痛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硬膜外镇痛有效率100%,满意度99%,产后恢复好,无1例并发症.结论 硬膜外镇痛为安全有效的一种分娩镇痛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秀满;李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和对照组(口服酮康唑)各56例.治疗后2周、8周、12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效果良好.

    作者:李玉祥;方丽珊;柳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64层CT评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T检出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敏感性为82.4%(28/34),特异性为94.9%(37/3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史的长度及高血脂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显著性因素,P值分别为0.039和0.036,偏回归系数B值分别为0.122和-1.286,即冠心病病史较长或没有高血脂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结论 64-MSCT可以较准确的检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冠心病病史和高脂血症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显著性因素.

    作者:谭世奇;殷亮;曾艳;周永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骨科住院患者焦虑状态的调查与护理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与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骨科住院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相关量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骨科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而造成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疾病的痛苦及功能受损、担心医疗费用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所带来的不便、对病情的不了解和恐慌等,与国内常模结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就能减少和避免焦虑情绪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铁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