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明;王于良;徐俊;陈小敏
小儿肛瘘与成人肛瘘不尽相同,多伴有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规律等导致的腹泻.有研究对腹泻病患儿粪便中菌群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腹泻时肠道厌氧菌数量下降了大约1 000倍[1].
作者:贝绍生;徐蕾;黄乃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率无明显提高,50%患者因局部复发或转移而死亡.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就诊较晚,仅56%患者可行根治性切除手术[1].临床分期一般通过临床检查获得,对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有指导作用,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直肠指诊、肠镜、内镜超声、CT及MBI.
作者:韩洪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处理Jurkat淋巴细胞,通过台盘兰染色计数和流式细胞计观察其对淋巴细胞的作用,用参芪处理过的淋巴细胞分别加入化疗药和肝癌细胞,观察两种细胞的反应.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处理过的淋巴细胞,细胞增殖快,有较强的抵抗化疗药诱导凋亡的能力,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增强.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多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宁;黄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的效果.方法:经尿道应用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切割治疗26例尿道狭窄和闭锁.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1个月~2年,11例1次治愈,15例术后1.5~4月行尿道扩张.结论:经尿道应用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切割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损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作者:王于良;刘全明;陈小敏;徐俊;丁君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本人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就糖尿病足创面的局部处理简介如下.
作者:常柏;李巧芬;张庚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于2002年9月出现食欲减退,全身无力,1周后高热(体温39.4~40℃)寒战,按疟疾、伤寒、结核治疗1月余,效果不佳.体检:T39.1℃,R24次/min,P 90次/min,BP 13.2/9.3 kPa(100/70 mmHg)消瘦,眼睑无下垂,巩膜无黄染,项无强直,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无明显异常.
作者:李浩鹏;李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药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常规西药治疗同时予以补益气血、清热解毒利湿治则组方的前列消癥汤治疗患者34例,疗程3个月,观察对前列腺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其中尿急、尿痛、乏力症状改善明显.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也获明显改善,66.7%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低,平均PSA数值降低22.4%.结论:前列消癥汤对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亚强;林飞;刘猷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感染性骨不连是骨科治疗中一大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病灶清除,石膏外固定,等待骨感染控制并稳定后3~6月始能做内固定或自体骨移植等治疗,不但治疗时间长,邻近关节功能障碍明显,而且仍有相当多的失败率.近些年来采用带血管的肌骨瓣或骨皮瓣移植,手术复杂,创伤大,而且存在植入骨不连接甚至感染的可能.1998年3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骨外固定治疗感染性骨不连18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强;苏学涛;赵利斌;马健全;王景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同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25%,中转手术率4.17%,2~3周后手术处理后遗症率8.33%,病死率6.25%.对照组治愈率40.74%,中转手术率11.11%,2~3周后手术处理后遗症率18.52%,病死率29.63%.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并有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等优点.
作者:汤华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手术技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的进步,心脏移植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后有效措施.器官移植的研究始于心脏移植,1905年法国医生Carrel将小狗的心脏移植到成年狗颈部,首次提出了器官移植概念[1].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Demikhov的一系列胸腔脏器移植实验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器官移植研究进展.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排斥反应被认识及抗排斥药物的研究应用,器官移植才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作者:周芳;李文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患者男,50岁.体重82 kg,血型A型.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切除小肠,仅剩末端回肠约20cm.术后出现腹泻,每天4~5次,体重渐进性下降,小肠移植前体重降至56 kg,确诊为短肠综合征.依赖TPN维持生存且多次发生腔静脉导管感染败血症.
作者:封光华;贾忠;朱玮;蔡阳;金慧成;贺冠海;罗中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观察联合应用活血化瘀和清解通下中药对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制作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分别经口投予复方丹参方、加味小承气汤以及二者合用(活血清下汤),观察腹腔脏器的病理损害,以及腹膜的渗出与吸收功能.结果:活血清下汤组病理损害轻,腹膜的渗出受到抑制,对蛋白的吸收功能增强.结论:二方合用优于单方,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存在增效或协同作用.
作者:尚晓滨;吴咸中;李东华;郭世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以胆道梗阻和感染为主要特征,患者多伴有休克及精神症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要在短时间内以简单有效的方式行胆道减压引流[1].
作者:孙向宇;秦鸣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承气冲剂对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及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术后机体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患者随机分为4组:微创+中药组,微创组,开腹+中药组,开腹组.观察每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肠功能恢复情况、血CRP及IL-6水平.结果:微创+中药组和开腹+中药组白细胞计数、肠功能恢复情况、血CRP及IL-6水平分别优于微创组和开腹组,P<0.05.结论:大承气冲剂能有效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道的内毒素吸收.
作者:邹富胜;秦鸣放;王庆;李宁;勾承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血液净化疗法(blood purification,BP)源于血液透析对肾脏疾病的治疗,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新的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出现,其治疗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肾脏疾病的范畴,开始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专业中,特别是在危重症抢救及治疗上作用越来越突出.
作者:丁卫锋;孔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中医辨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例脾切除和15例非脾切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其症状、舌苔、脉象及免疫功能的测定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中医辨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脾切除组在术后早期可出现脾胃虚弱的证候群,同时免疫功能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的水平明显降低,与非脾切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脾切除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的脾胃虚弱症候群,并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田瑞明;马晓龙;袁庆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和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笔者从1996年至今采用传统的中医粗火针烙法排脓治疗54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重阳;胡承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纤维蛋白原基因活性影响,探讨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的保护机理.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在川芎嗪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1周后,两组同时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肾纤维蛋白原基因活性.结果:缺血前对照组和川芎嗪组血液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48±0.64)g/L和(3.90±0.68)g/L;缺血再灌注16 h后血液纤维蛋白原分别为(6.40±0.87)g/L和(5.28±0.76)g/L.纤维蛋白原基因活性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川芎嗪组cy 5:377;对照组cv 3:3 049.川芎嗪组PCR扩增图谱比对照组的条带亮度暗.病理结果显示川芎嗪组肾损害较轻.结论:川芎嗪使纤维蛋白原基因活性表达下调,导致纤维蛋白原生成减少,减轻血瘀证对肾脏的危害,从而保护肾功能.
作者:王忠;翁国星;杜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肤疾骨宁片2号及肤疾骨宁膏对糖尿病足难愈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49例Ⅱ型糖尿病足难愈创面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内服肤疾骨宁片2号及外敷肤疾骨宁膏治疗.结果:49例中39例治愈,6例好转,4例无效.结论:肤疾骨宁片2号及肤疾骨宁膏可促进糖尿病足难愈创面的愈合.
作者:李炳辉;张弩;邹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重症腹内感染、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外科危重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涌现和ICU的不断进展,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高达30%~50%.据报道,美国每年有75万脓毒症患者发病,其中22.5万人死亡,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作者:崔乃强;傅强;于泳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