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8例

刘绪娟;张文成;高洪雁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复方大承气汤, 治疗
摘要: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术后1~3周内.我院2001-2004年行妇科腹部手术628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68例,发生率10.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同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中药.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1.25%,中转手术率4.17%,2~3周后手术处理后遗症率8.33%,病死率6.25%.对照组治愈率40.74%,中转手术率11.11%,2~3周后手术处理后遗症率18.52%,病死率29.63%.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并有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等优点.

    作者:汤华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与肿瘤血管形成及转移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在对离体的哺乳动物巨噬细胞研究中逐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这一自由基性质的活性分子.很快在生理学、神经科学和免疫学等领域证明了NO既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的性能,又是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分子.其与肿瘤生物学的关系成为近NO研究的新热点.NO首先在内皮细胞被识别,但已知许多细胞,包括一些肿瘤细胞系和实体瘤组织也产生NO.本文简要综述近年NO在肿瘤血管形成、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汪礼坤;鲁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下等离子体同期膀胱肿瘤与前列腺切除(附17例报告)

    我院2002年5月-2005年5月经尿道内镜下双极等离子体切除前列腺452例,其中合并膀胱癌17例,同期内镜下双极等离子体切除,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全明;王于良;徐俊;陈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26例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的效果.方法:经尿道应用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切割治疗26例尿道狭窄和闭锁.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1个月~2年,11例1次治愈,15例术后1.5~4月行尿道扩张.结论:经尿道应用等离子棒状电极汽化切割治疗尿道狭窄和闭锁损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作者:王于良;刘全明;陈小敏;徐俊;丁君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和生化变化

    患者男,50岁.体重82 kg,血型A型.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切除小肠,仅剩末端回肠约20cm.术后出现腹泻,每天4~5次,体重渐进性下降,小肠移植前体重降至56 kg,确诊为短肠综合征.依赖TPN维持生存且多次发生腔静脉导管感染败血症.

    作者:封光华;贾忠;朱玮;蔡阳;金慧成;贺冠海;罗中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环切术并发症3例报告

    例1,某女,47岁,内痔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术后2月,大便困难逐渐加重,需依赖泻药(蕃泻叶或石蜡油)方能排出.指诊:肛管内距肛缘3~4 cm处可触及一突起的环状狭窄圈,其厚度约有0.8 cm,质地较硬,狭窄处只能通过1小指.

    作者:尚锦秀;杨德群;刘军平;汪草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脏移植与麻醉

    随着手术技术、围手术期麻醉处理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的进步,心脏移植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后有效措施.器官移植的研究始于心脏移植,1905年法国医生Carrel将小狗的心脏移植到成年狗颈部,首次提出了器官移植概念[1].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Demikhov的一系列胸腔脏器移植实验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器官移植研究进展.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排斥反应被认识及抗排斥药物的研究应用,器官移植才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作者:周芳;李文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1月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除了2例肿瘤患者转用其他方法治疗外,均取得了一定疗效.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只要及时诊断,早期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鲍家伟;李文婷;张庚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中医证候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外伤性脾切除术后中医辨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例脾切除和15例非脾切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其症状、舌苔、脉象及免疫功能的测定作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中医辨证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脾切除组在术后早期可出现脾胃虚弱的证候群,同时免疫功能测定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IgM的水平明显降低,与非脾切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脾切除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的脾胃虚弱症候群,并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田瑞明;马晓龙;袁庆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9月-2004年3月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0例,均用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股骨干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8个月.所有患者随诊时均未发现股骨头有缺血性坏死的表现,患肢关节功能优良,内固定钉无断裂.结论:应用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一套内固定装置同时固定同侧股骨干及股骨颈两处骨折部位,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可靠,符合股骨的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胡锐明;杨开平;陈镇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肛瘘与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性研究

    小儿肛瘘与成人肛瘘不尽相同,多伴有喂养不当或饮食不规律等导致的腹泻.有研究对腹泻病患儿粪便中菌群情况进行观察,发现腹泻时肠道厌氧菌数量下降了大约1 000倍[1].

    作者:贝绍生;徐蕾;黄乃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热、寒战、肝脾肿大1例诊治分析

    患者男,38岁.于2002年9月出现食欲减退,全身无力,1周后高热(体温39.4~40℃)寒战,按疟疾、伤寒、结核治疗1月余,效果不佳.体检:T39.1℃,R24次/min,P 90次/min,BP 13.2/9.3 kPa(100/70 mmHg)消瘦,眼睑无下垂,巩膜无黄染,项无强直,无颈静脉怒张.心肺无明显异常.

    作者:李浩鹏;李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的创面处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本人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就糖尿病足创面的局部处理简介如下.

    作者:常柏;李巧芬;张庚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祛瘀生肌法对慢性下肢溃疡创面色泽及渗液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对慢性下肢溃疡面创面色泽及渗液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口服生肌化瘀方同时配合外用生肌散创面换药.对照组25例,单纯外用生肌散换药,两组均1次/d.治疗4周,观察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色泽、渗液量情况.结果:生肌化瘀方合生肌散组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创面色泽和调节渗液量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祛瘀生肌法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更佳方法.

    作者:徐文彬;李斌;肖秀丽;顾荻青;范斌;李福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承气冲剂在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前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大承气冲剂对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及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术后机体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患者随机分为4组:微创+中药组,微创组,开腹+中药组,开腹组.观察每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肠功能恢复情况、血CRP及IL-6水平.结果:微创+中药组和开腹+中药组白细胞计数、肠功能恢复情况、血CRP及IL-6水平分别优于微创组和开腹组,P<0.05.结论:大承气冲剂能有效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道的内毒素吸收.

    作者:邹富胜;秦鸣放;王庆;李宁;勾承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Ⅰ--治疗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验观察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观察联合应用活血化瘀和清解通下中药对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法(CLP)制作急性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分别经口投予复方丹参方、加味小承气汤以及二者合用(活血清下汤),观察腹腔脏器的病理损害,以及腹膜的渗出与吸收功能.结果:活血清下汤组病理损害轻,腹膜的渗出受到抑制,对蛋白的吸收功能增强.结论:二方合用优于单方,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对清解通下中药存在增效或协同作用.

    作者:尚晓滨;吴咸中;李东华;郭世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0月-2005年3月收治的6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6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4例因胆道梗阻急症手术.本组死亡2例,1例术后死于真菌感染,另1例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是满意的,其方法是值得推荐的.

    作者:陈鸣;刘惊涛;任纪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结肠造口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降低结肠造口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分析我院近5年行结肠造口的435例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的原因.结果: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病人营养状况差或并发其他慢性疾病,以及术后对造口的护理欠妥等原因造成.结论:为减低造口的并发症应注意术中操作的每个细节,积极治疗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加强术后护理.同时,我们对手术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赵嵘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淋巴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淋巴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处理Jurkat淋巴细胞,通过台盘兰染色计数和流式细胞计观察其对淋巴细胞的作用,用参芪处理过的淋巴细胞分别加入化疗药和肝癌细胞,观察两种细胞的反应.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处理过的淋巴细胞,细胞增殖快,有较强的抵抗化疗药诱导凋亡的能力,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增强.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多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宁;黄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消癥汤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常规西药治疗同时予以补益气血、清热解毒利湿治则组方的前列消癥汤治疗患者34例,疗程3个月,观察对前列腺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其中尿急、尿痛、乏力症状改善明显.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也获明显改善,66.7%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低,平均PSA数值降低22.4%.结论:前列消癥汤对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作者:张亚强;林飞;刘猷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