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亦玲
目的 观察常见脑血管畸形出血与其他脑内高密度疾病如高血压性脑梗死、外伤性脑出血等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脑内高密度性疾病临床及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调查528例病人,各种原因脑内出血480例,高密度钙化48例,均采用美国Picker1200sx CT机,进行轴位扫描,层距10cm、间距10cm由听眦线由颅底向顶部常规扫描.结果 528例患者中,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患者144例,占27.28%.临床表现及CT影像检查方法可以作为脑内高密度疾病诊断无创性检查手段.结论 CT影像技术的应用可为常见脑内高密度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资料,但必须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提高诊断率,利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罗英杰;王瑞芳;张富森;石富;赵妮妮;朱海;李真;吴志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现状,探讨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方法、措施,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提高其手术适应能力和配合能力,降低焦虑值,确保手术的成功,术后尽早康复出院.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探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方法、措施.结果 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不能满足整体护理的要求.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加强在职人员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徐以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4岁以下儿童多见,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可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类,小儿以高热引起的惊厥多见.
作者:陈翠花;尹淑华;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方法,并对健康人群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IMA水平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计合理参数,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测定IMA,对其分析性能进行研究;用所建方法测定20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IMA含量,初步制定正常人IMA的参考值;并测定160例ACS胸痛发作3小时内的血清IMA含量.结果 所建立ACB法测定低、中、高浓度IMA的批内CV分别为2.54%、2.47%、1.97%,批间CV分别为2.65%、3.45%、3.08%;白蛋白浓度在20~50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和线性均佳.正常人IMA95%参考上限值为73.5U/ml.ACS组IMA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成功建立ACB法测定IMA,IMA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金芳;刘树业;高秀登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干骨折32例,对其中31例进行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马龙;杨伟华;王鑫;黄立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根治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18例,此法既避免开腹手术的弊端,又完整保留了女性器官,从而受到患者认可,现将介殚入治疗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玲;尹淑华;赵建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CT可清晰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和结构,区分病变为囊性或实性是胰腺疾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强扫描可更好的显示病变及其与血管的关系.近年,采用双期,三期扫描可动态观察胰腺及胰腺病变的供血情况,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现在CT已成为胰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现就其在胰腺检查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瑞芳;李响;李春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做血常规分析时,有人片面的强凋手工涂片或者一味的依赖仪器,本文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做血常规分析时应以仪器分析为主,手工涂片为辅,二者必须辨证对待.
作者:陈名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呼吸道中有大量不同种类的炎症细胞,它们就是白细胞三烯的释放源.
作者:范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致盲眼病.高压氧是患者在密闭容器内加压(超过一个大气压)吸氧治疗某些疾病.近来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视网膜疾病,尤其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菅丽萍;姜晔;秦冬梅;叶瑞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及总结肺孤立结节的CT改变来探讨如何大限度的降低误诊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方法 常规胸部扫描,1.5cm以下病灶均增加局部兴趣区薄扫或高分辨扫描;部分疑有肺门增大者或肺血管疾病者做了增强扫描或MRI检查.介入穿刺活检采用抽吸法及切割法,送病理室做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CT诊断恶性结节29例(69%),良性结节13例(31%);结果恶性结节包括原发肺癌和肺癌转移27例(64.3%),良性结节共计15例(35.7%).结论 肺孤立结节的病理基础截然不同,影像改变却可以不尽相同或相似,在影像上表现缺乏典型改变的病例.影像工作者应根据其综合实际影像改变,以提出良恶性可能性诊断为宜,若根据工作经验,结合病人临床情况,增加讨论性的诊断意见,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不失成为佳的影像报告形式.
作者:武德玉;石艳玲;周朴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及血栓调节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活动期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及血栓调节素含量.结果 30例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血栓调节素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及血栓调节素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和发展,其检测对判断疾病进展和活动转归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总结肢体动脉栓塞治疗143例,其中急诊手术取栓81例,截肢16例,取栓后再行截肢术2例,抗凝溶栓药物治疗43例,动脉介入溶栓治疗1例.9例死亡,4例患者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应尽早手术取栓,予溶栓抗凝治疗,并同时应对全身疾病进行积极有效地治疗.
作者:张正平;张正慧;张启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中成分蛇麻酮(Lupulone,LP)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蛇麻酮对SGC-790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蛇麻酮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蛇麻酮对SGC-7901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0.73μg/mL;0、0.2、0.8、3.2μg/mL剂量的蛇麻酮作用SGC-7901细胞48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1%、7.1%、18.0%,49.3%.结论 蛇麻酮对SGC-7901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季宇彬;田松;邹翔;李庆国;郎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CT增强扫描,是用高压注射器通过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按所需要的时间再行扫描,增强扫描利用了病变组织与相邻正常组织问的吸收差别,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变,增强检查不仅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对定性诊断颇有帮助[1.2].
作者:董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注射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慢性乙肝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注射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B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A、B两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2.89%和82.3%,差异无显著性;A组HBeAg显著高于B组(50.0%对17.69%,P<0.01).结论 注射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可提高患者血清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
作者:刘敬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广西藤茶提取物APS在体外对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APS含药血清作用于2.2.15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用MTT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含量.结果 APS含药血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APS对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有抑制作用.
作者:欧贤红;袁叶飞;韦汉燕;罗朝晖;白先群;唐爱莲;冯冬梅;林启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声带息肉是喉部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喉部良性肿瘤的20%以上.针对老年患者既有巨大声带息肉又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得到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胡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AVE-763尿残渣自动分析仪中白细胞计数的影响,以及尿液中胆红素浓度和白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日立-70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标本中的胆红素进行定量,AVE-763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对标本中自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白细胞计数随胆红素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即胆红素浓度越高,白细胞计数越低,甚至可能为零.结论 黄疸尿标本,可能由于胆红素的颜色,与散色光及荧光的抵消作用影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如遇到胆红素浓度较高的标本,一定要结合镜检,并认真仔细检查.
作者:李江华;李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由于大多数口腔临床操作都是在病人口腔内进行,在操作中牙科手机与病人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加上手机结构精密,被金属外壳严密封闭,内部设有复杂的水、气管道及间隙.因此,牙科手机是污染严重的医疗器械.做好消毒至关重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牙科手机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障医患健康.
作者:刘雅芹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