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矿立;李永波
目的 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子宫肌瘤切除术(Myomectomy)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HIFU组或Myo组.于入院时和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样,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2,IL-6和IL-10水平.结果HIFU组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行HIFU术后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之相反,手术切除后24 h,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例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IL-2水平显著降低;HIFU组患者IL-6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Myo组,Myo组患者IL-2水平明显高于HIFU组.结论HIFU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更好的免疫功能可能与组织创伤应激减少有关,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弓瑜;王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纳入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60例,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A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B组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控制率、1年生存率、进展期(TTP)时间;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6个月生活质量Karnofsky分值.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40.00%)、控制率(60.00%)、1年生存率(40.00%)、MTPP与B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体重降低发生率均较B组低,P均<0.05.6个月A组Karnofsky分值较B组高,P<0.05.结论两种联合用药效果相当,但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安全性更好,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谢明瑞;魏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TopoⅡα阳性表达及其对术后化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TNM分期Ⅱb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适合手术的患者行保乳手术治疗.免疫组化法测定新辅助化疗前后的TopoⅡα阳性表达,对比化疗前后、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的阳性表达情况,记录对比TopoⅡα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CMF方案化疗前后的TopoⅡα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方案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CMF方案组(χ2=4.219,P=0.040<0.05);ECT方案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CMF方案组(χ2=6.522,P=0.011<0.05).EC方案组和ECT方案组化疗后,TopoⅡα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0.269,P=0.604>0.05).化疗前TopoⅡα阳性表达的患者,CR+PR率、中位TTF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具有促进TopoⅡα阳性表达,提高术后疗效的作用,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中可以添加蒽环类药物,增加化疗敏感性.
作者:李文祥;魏瑾;胡森焱;荀江;马平;洪灵芝;龚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恩度应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GP方案化疗中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采用GP方案化疗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恩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另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CD3+、CD4+、CD8+、IgG及Ig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CD3+、CD4+及CD8+水平分别为(12.76±1.39)g/L、(2.86±0.27)g/L、(64.88±9.38)%、(45.63±6.46)%及(33.16±4.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红豆杉胶囊联合恩度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肺癌GP方案化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张红军;雷培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126例乳腺癌患者,按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状态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度表达型和Basal-like型,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156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68例(54.0%)、Luminal B型22例(17.5%)、HER-2过度表达型9例(7.1%)、Basal-like型27例(21.4%).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绝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过度表达型与Basal-like型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3.3%和14.8%,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5.6%和40.7%,均高于其他2种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2,P<0.05),HER-2过度表达型与Basal-like型的MPFS较短.结论 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较差,且预后不良;而Luminal A型预后较好.
作者:马建萍;马芬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联合胃泌素-17(G-17)检测用于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60例(胃癌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患者58例(癌前病变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血清中MG7-Ag以及G-17的表达含量,分析2种检测指标用于诊断胃癌的临床效能.结果良性病变组、癌前病变组以及胃癌组患者血清中MG7-Ag以及G-17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癌进展期患者血清中MG7-Ag和G-17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MG7-Ag和G-17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淋巴结非转移胃癌患者(P<0.05).与MG7-Ag、G-17单独用于诊断胃癌相比,MG7-Ag联合G-17用于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更强,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升高,其中,MG7-Ag联合G-17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比MG7-Ag检测显著升高(P<0.05).结论MG7-Ag联合G-17用于诊断胃癌的特异度高,误诊率低,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建芳;石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与多西他赛组,每组48例.吉非替尼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每次250 mg,每天1次;多西他赛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治疗,静脉滴注1 h,每个月静脉滴注1次.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情况,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观察2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以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多西他赛组(P<0.05);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6/48),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的33.33%(16/48)(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西他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银叶;朱波;贾美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区域失败与靶区剂量体积关系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7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照射范围不同分为两种:累及野照射(IFI)和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根据术后随访数据与复查资料确认是否为局部区域失败.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局部区域失败共38例,B组为非局部区域失败共3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靶剂量、体积参数;分析全组生存率、不同照射范围时靶体积剂量、体积参数;并分别对A、B两组不同照射范围时靶体积剂量、体积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发现A、B两组在GTV、CTV、PTV的剂量参数与体积参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进行了不同照射范围时ENI者与IFI者GTV、CTV、PTV的剂量参数对比,发现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对比CTV的V55、V50和PTV的V60、V55、V50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ENI者与IFI者的CTV的剂量参数D98%、D95%、PTV的剂量参数D98%、D95%、D50%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值对比可见两组CTV的V55和PTV的V60、V55、V50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ENI者与IFI者的GTV、CTV、PTV的剂量参数D98%、D95%、D50%、D2%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积参数值对比可见两组PTV的V60、V55、V50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调强技术根治性治疗中,建议处方剂量所包含的靶体积不低于95%,使用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ENI)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靶区剂量体积,可能有效减少局部区域失败,提升食管癌放疗的局部控制率.
作者:彭小保;陈文强;赵军军;袁慧杰;徐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方法 5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同步调强放化疗治疗.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放疗至50 Gy时和放疗结束时,治疗组鼻咽部肿瘤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口干、黏膜炎、皮肤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Ⅰ/Ⅱ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777,P=0.029;χ2=5.436,P=0.020;χ2=5.436,P=0.020).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生脉注射液能够提高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建章;陆坤;蔡蓓蓓;朱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蒽环类药物及蒽环序贯紫杉类两种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引起的心脏毒性影响.方法 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84例,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蒽环类组42例和蒽环序贯紫杉类组42例.蒽环类组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而蒽环序贯紫杉类组则接受蒽环序贯紫杉类化疗方案治疗.试验过程中,分别于化疗前、首次化疗后及末次化疗次日3个实验时间点上,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肌钙蛋白T和肌红蛋白含量,同时借助自制心脏毒性评级表评价患者心脏毒性级别,以评估上述两种化疗方案对患者引起的心脏毒性程度.结果 两种化疗方案组患者在进行辅助化疗后,静脉肌钙蛋白T含量均没有超出正常范围(P<0.1 ng/ml);在末次治疗后,蒽环序贯紫杉类组静脉肌钙蛋白T含量为(0.0210±0.0166)ng/ml,而另外一组为(0.0390±0.0168)ng/ml,前者低于后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3个实验时间点上的肌红蛋白含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均低于21 ng/ml;两组患者末次化疗后心脏毒性评级表情况,未出现明显差异.结论 蒽环序贯紫杉类化疗方案较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并没有引起患者心脏毒性的明显增大;静脉肌钙蛋白T含量及肌红蛋白含量在评估患者心脏毒性程度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尚存在进一步优化之处.
作者:杨杰;王小勇;丁小宏;沈建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p27蛋白及cyclin B1在慢性胃病及胃癌患者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27蛋白及cyc-lin B1的表达与胃癌演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及胃癌患者胃粘膜组织中p27与cyclin B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中,p27蛋白表达水平呈现逐级降低的变化规律,cyclin B1表达水平呈现逐级升高的变化规律,两者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p27蛋白及cyclin B1在胃粘膜中的表达水平与慢性胃病、胃癌前病变、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润;高海燕;杨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在子宫内膜癌开腹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172例,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指标.随访3年,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病理分级为G2和G3期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淋巴囊肿、下肢淋巴水肿和肠梗阻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但是增加了术后淋巴囊肿和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临床推行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自身情况.
作者:黄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125 I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DP)方案对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125 I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D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DP方案化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81%,明显较高对照组的47.62%(P<0.05);实验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85.71%)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3±1.4)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54.76%,(3.8±1.1)个月](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目减少、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程度均较轻(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 D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肯定,患者生存期可得到延长,毒副作用较小,该化疗方案可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肺鳞癌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姚忠强;柳仲秋;赵志友;李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80例,其中初发27例、缓解25例、复发28例.同期纳入体检健康者50例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和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IL-2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2和IL-10水平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的年龄、性别、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FAB分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急性髓性白血病初发和复发组患儿血清中IL-2和IL-10水平与缓解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髓性白血病初发与复发患儿血清中IL-2和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IL-2和IL-10水平变化明显,与该病的预后联系密切.
作者:詹飞;何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餐前半小时服用,2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0 mg/次、3次/天,餐后服用;铝碳酸镁1.0 g/次、3次/天,餐后嚼碎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烧心、呕吐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下疗效为75.9%,高于对照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腔胆汁量、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莫沙必利用于治疗胃癌术后反流性残胃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若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宫颈癌常选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与放化疗,但是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时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有些患者甚至因为某些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而中医中药在改善肿瘤患者各种伴随症状以及对抗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较好作用,值得临床中医师倾力专研[1]. 现对1 例中医辨证治疗宫颈癌并发尿血进行报告.
作者:贺丹;胡鑫才;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57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手术指标;出院后,并对患者进行1月/次的定期电话回访或检查,记录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FACT-G评分.结果 术中观察组手术时间[(243.56±51.24)min]、清扫淋巴结个数[(24.56±4.71)个],明显多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161.87±42.39)min]、清扫淋巴结个数[(19.37±3.56)个];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317.82±51.36)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52.44±62.17)ml](P<0.05).术后,观察组排气时间(47.59±7.82)h、住院时间(7.45±2.13)d及并发症总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排气时间(60.27±11.56)h、住院时间(10.78±2.39)d、并发症总发生率10.31%(P<0.05)].观察组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FACT-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与开腹手术对比创伤小、恢复快,且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当,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徐美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9例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线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应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化疗.结果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维持治疗,缓解(CR)1例(2.0%),部分缓解(PR)19例(38.8%),稳定(SD)24例(49.0%),进展(PD)5例(10.2%),疾病控制率(DCR)89.8%,疾病缓解率(ORR)40.8%,PFS为7.5个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后培美曲塞同药维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延长 PFS,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作用小,耐受性良好.
作者:张惠;时建明;张勤英;王佳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口腔癌切除术后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早期经口进流食对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分析32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的资料,记录术后经口进水、进流食、拔除鼻饲管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并归纳总结.结果 32例患者均于术后6 h进食温开水,其中29例术后第5天9 Am经口进流食无不适后,于术后第5天10 Pm拔除鼻饲管;其余3例患者术后第7天9 Am经口进食,术后第7天10 Pm拔除鼻饲管.所有患者未出现皮瓣坏死、皮肤瘘管等并发症.尽管平均住院天数为12.8(范围10~19)天,但并非因为进食问题而推迟.住院超过14天主要因为等待术前确认病理结果(n=1)以及家属对手术的支持不足(n=2).结论 口腔癌切除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经口进流食不影响皮瓣的成活及伤口的愈合.
作者:刘晓霞;刘洁;黄燕;赵珊;谭娟;杨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中miRNA-758表达情况及其对宫颈癌浸润和侵袭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40例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非宫颈癌患者40例作为非宫颈癌组.采用QRT-PCR对各标本中MEPE mRNA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对肿瘤组织中MEPE蛋白表达进行检测,运用ELISA法对血液中MEPE蛋白表达进行检测,采用QRT-PCR对各标本中miRNA-758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然后对2组患者各标本中MEPE mRNA、蛋白、miRNA-758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肿瘤组织、血液、宫颈脱落细胞中ME-PE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宫颈癌组(P<0.05),miRNA-758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宫颈癌组(P>0.05).结论 miRNA-758在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可能通过MEPE对宫颈癌浸润和侵袭进行调控,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