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梅
膀胱肿瘤高发年龄在55~75岁.一旦确诊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病灶转移扩散.我科自2001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膀胱肿瘤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赫玲玲;张智慧;陈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深静脉栓塞(DVT)是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有17%孕产妇死于DVT,它也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作者:师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蕲蛇酶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6例高黏血症病人,经皮试后,给予蕲蛇酶注射液0.75u+生理盐水250 mL静点,1次/d,7 d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压、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临床均获改善或消炎,诸多血流变指标改善.结论 蕲蛇酶注射液治疗高黏血症疗效明显.
作者:李晓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科对静脉管道和三腔管道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桂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渐由藏书转向为读者服务工作.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
作者:孙岩萍;李欣红;张成宇;郁晓鹏;张永昌;贾刚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途径及抗肿瘤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癌周区出现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结论 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作者:王春英;贺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颈LEEP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07-01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宫颈LEEP锥切术的患者172例,对比研究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LEEP锥切术的病理结果,观察宫颈锥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LEEP锥切术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率为58.72%;宫颈LEEP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结论 宫颈LEEP锥切术在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作者:杨桂春;贺惠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晔;胥志明;关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宫颈炎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5-01~2007-01,应用电脑多功能微波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63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少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变应性鼻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属Ⅰ型变态反应.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激光电灼及冷冻等方法破坏鼻腔黏膜的神经纤维治疗变应性鼻炎,虽有一定疗效,但方法各有利弊.
作者:于笑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当本病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时,腹水形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而随之伴随的电解质紊乱和治疗当中的利尿剂的应用会导致钾、钠、氯、镁等离子的大量丢失,进而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辅助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作者:龙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所见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病变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1-11~2004年底收治并经冠脉造影检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70岁组,≥70岁组.对比两组心电图、造影所见病变特点以及危险因素组成.结果 在除右室导联组以外的各导联组,单支病变在<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老年组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明显增多,下后壁组虽有增多,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高血压病比例组间无明显差异:46.3%比53.1%,P>0.05;糖尿病所占比例≥70岁组多于<70岁组:19.5%比58.26%,P<0.05;Tchol≥70岁组高于<70岁组:5.92±0.31比5.15±0.37,P<0.05;LDL≥70岁组低于<70岁组:5.31±0.22比4.25±0.17,P<0.05;TG无明显差异:2.68±0.19比2.73±10.21,P>0.05;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35%比65.5%,P<0.05;ST段下移的AMI≥70岁组明显多于<70岁组11.6%比43.8%;P<0.05.结论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多见,AMI ST段下移更多见,高龄、糖尿病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预示多支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病组成年龄分组无明显差异,老年组糖尿病高甘油三酯增多,低于70岁组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多.
作者:刘畅;王爱菊;董壮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合理的饮食入量,可供给人体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精神病人的饮食障碍多种多样,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与安全,也关系到治疗的实施.
作者:周政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手术行肿瘤切除肠吻合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1~2006-12收治的28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工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治疗的经验及效果.其中,Ⅰ期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10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12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近端结肠造口6例.结果 全组病例Ⅰ期肠吻合成功26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肿瘤无转移、无肠管坏死穿孔、重要脏器功能好者,行Ⅰ期手术肿瘤切除肠吻合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孙庆喜;孙运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Ijinskaja]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按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类型进行分类综述.青钱柳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甾体、萜类、有机酸、生物碱等类型成分,并且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和防衰老等药理活性.
作者:王克全;曹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及其常被误诊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2004-09~2006-09我科收治的60例被误诊的慢性咳嗽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确诊.结果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居首,其次为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及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结论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返流性疾病、鼻后滴漏综合征及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因其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而常被误诊.
作者:薛华;孙盛芬;张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高心肌梗死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402例,年龄>60岁的AMI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记录各项临床指标,分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402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33例(8.2%),其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12例,完全性卒中21例.心脏附壁血栓25例,其中7例发生脑栓塞.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心脏附壁血栓、高血脂症、白细胞增高等,是AMI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AMI患者常见并发症,积极预防和处理该并发症及其各种危险因素,对于提高AMI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杰;陈晓光;陈国俊;孙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外用复方制剂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派瑞松霜)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派瑞松霜与复方康纳乐霜分别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3周,于初诊当天,开始用药后1周、2周及3周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派瑞松霜组总有效率为70%,复方康纳乐霜组总有效率为58%,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变,但派瑞松与复方康纳乐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均有明显疗效,但派瑞松霜对症状改善和皮损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复方康纳乐霜.
作者:蒋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活动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以人本原理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护理集体的群体效应、更新服务理念,展现人性化服务、细化人文管理等措施.结果 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论 将人本论运用于护理管理活动中,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