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艳
变应性鼻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属Ⅰ型变态反应.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激光电灼及冷冻等方法破坏鼻腔黏膜的神经纤维治疗变应性鼻炎,虽有一定疗效,但方法各有利弊.
作者:于笑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因此对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的保护尤为重要.本文对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的保护几方面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莱莉;李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上颌窦不同部位病变的内镜辅助路径选择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3-11~2006-04间在我科住院治疗,并经CT和上颌窦内镜诊断上颌窦病变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各壁相清应的附加路径.结果 本组12例中上颌窦囊肿4例,上颌窦息肉5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经术后随访和复查3~2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1)联合中鼻道及下鼻道开窗适用于上颌窦外侧壁、后壁、前壁,以及上颌窦开口附近病变.(2)柯-陆式小切口联合下鼻道开窗适用于上颌窦底壁基底壁与内壁交界部病变.(3)柯-陆氏扩大切口并上颌窦内侧壁与下鼻甲后端部分切除适合于上颌窦广泛病变.
作者:谢金城;苏洁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分析我院2005-06~2007-01间234例脐带绕颈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资料,并对产前诊断等问题加以讨论.回顾分析并总结我院1年来234例脐带绕颈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经验,提示胎儿宫内窘迫与脐带长短、绕颈周数及松紧、宫腔压力有重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殿华;王志敏;颜立红;谷郁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活动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以人本原理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护理集体的群体效应、更新服务理念,展现人性化服务、细化人文管理等措施.结果 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提高了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论 将人本论运用于护理管理活动中,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提升了医院的形象.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容量7.5%氯化钠溶液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80例创伤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Ⅰ组)和7.5%氯化钠溶液组(Ⅱ组),每组40例.全麻诱导前5 min,Ⅰ组给生理盐水8.0 mL/kg快速静脉滴注,Ⅱ组静注7.5%氯化钠溶液1.0 mL/kg.诱导时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0 μg/kg、阿曲库胺0.3 mg/kg,同时连续监测ECG、HR、BP、CVP.结果 基础值比较,在各时点Ⅰ组HR、SBP显著下降(P<0.05);而Ⅱ组HR显著增快(P<0.05),SBP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间的BP、CVP无显著差异.结论 7.5%氯化钠溶液有利于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刘春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两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18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辛伐他汀20 mg/d.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入院后1个月和1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以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初始1个月及1年内的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再住院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B组1个月、1年病死率下降分别为3.8%和7.6%,第2、6、12个月血脂监测显示,B组治疗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B组4例出现恶心、食欲欠佳等消化道症状,2例出现转氨酶增高2~4倍.结论 辛伐他汀20 mg/d用于ACS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近期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杜彩云;孙晓翠;张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5例复发性晚期卵巢癌给予VP6+DDP或VP16+IFO方案,4~8个疗程.结果 初治卵巢癌无复发与进展时间>6个月者,二线化疗效果明显优于<6个月者,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VP16+DDP或VP16+IFO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消化道反应轻、无肾功能损害、花费少、疗效好.
作者:曲延文;范伟;田春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当本病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时,腹水形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而随之伴随的电解质紊乱和治疗当中的利尿剂的应用会导致钾、钠、氯、镁等离子的大量丢失,进而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维持电解质的平衡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辅助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作者:龙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肱骨外髁骨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肘关节Ⅳ型骨骺损伤,多发生于4~10岁儿童[1].我院自2003~2004年共手术治疗32例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张新伟;周曼英;梁燕;蔡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高血糖病人糖代谢紊乱易导致切口愈合能力降低[1],对高血糖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的重要环节.糖尿病常伴肥胖,而肥胖患者手术暴露相对困难,出血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危险增加,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哆开等.
作者:陈晓红;马英梅;马维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喉癌组织中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观察,探讨淋巴细胞归巢的途径及抗肿瘤意义.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及阳性胶体铁染色方法,观察和研究32例喉癌组织中的类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 在癌周区出现大量类高内皮微静脉,其内皮高大,胞浆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器丰富.有淋巴细胞穿越管壁.结论 喉癌组织中部分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可演变为类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归巢的重要场所;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归巢与抗肿瘤密切相关.
作者:王春英;贺业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渐由藏书转向为读者服务工作.因此,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
作者:孙岩萍;李欣红;张成宇;郁晓鹏;张永昌;贾刚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24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Twinblock进行矫治.男11例,女13例.通过分析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其矫治效果.结果 矫治后SNA、ANB、OJ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SNB角增大、下颌升支、下颌体长度均有增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安氏Ⅱ类患者在应用Twinblock后,覆(牙合)覆盖减小,(牙合)关系改善,改变患者下颌后缩的面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晔;胥志明;关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糖尿病人的不断增加,糖尿病引发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日益增多.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作者:李玉香;薛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手术行肿瘤切除肠吻合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1~2006-12收治的28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工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治疗的经验及效果.其中,Ⅰ期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10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12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近端结肠造口6例.结果 全组病例Ⅰ期肠吻合成功26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肿瘤无转移、无肠管坏死穿孔、重要脏器功能好者,行Ⅰ期手术肿瘤切除肠吻合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孙庆喜;孙运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急性附件炎肿块1.1 诊断要点1.1.1 病史: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因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慢性附件炎的急性发作,不洁性交史等.
作者:夏春丽;李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7例子宫内膜癌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YKL-40的表达.结果 YKL-40在子宫内膜癌组和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7%、15.0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YKL-4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而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年龄、肌层浸润有关.结论 YKL-40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YKL-40对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建华;彭春杰;刘运铎;孙宇辉;王宇光;韩旭;韩世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在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2次注射方案中,比较预混门冬胰岛素30(BIAsp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BHI30)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2次/d的注射方案,选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Asp30治疗组和BHI30治疗组,进行为期12周的比较研究.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4个时点的血糖(空腹及3餐后2 h)低血糖的治疗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 BIAsp30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低于BHI30治疗组;BIAsp30治疗组早餐、晚餐后2 h及空腹血糖低于BHI30治疗组,中餐后2 h血糖与BHI30治疗组相似;BLAsp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HI30治疗组.结论 BIAsp30在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于BHI30.
作者:李忆琴;徐蕾;彭海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逐一观察患肢肿胀、皮温、色泽、疼痛等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倾向,在置管溶栓期间应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本组经治疗护理,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深静脉管腔完全再通或部分再通.
作者:马英梅;袁淑兰;陈学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