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治疗老视眼54例的临床观察

宫继宏

关键词:中药治疗, 老视眼, 年龄增长, 调节功能, 易疲劳, 字迹, 模糊, 报告
摘要:眼部随年龄增长而出现变化,如眼的调节功能降低,近看时字迹模糊,容易疲劳,即形成所谓的老视眼.本文采用中药治疗54例,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86例急救体会

    1991-02~2000-08,我们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躯干、四肢损伤86例,占同期颅脑损伤374例的23%.现就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冀有良;康节利;矫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子胃镜插入的方法与体会

    电子胃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速度快、准确率高的检查,也是对某些上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段之一.在检查治疗过程中,特别是胃镜头部通过咽喉部时,病人有恶心感,重者还伴有呛咳、窒息感、流泪,而使胃镜插入,导致检查治疗失败.经临床观察发现,病人自觉症状的轻重与操作方法有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病人不适,提高送镜成功率,我们应用了临床上常见的3种送胃镜头过病人咽喉部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作者:何金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分析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它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患宫颈糜烂妇女中,宫颈癌发生率为0.73%,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妇女的0.10%.从宫颈糜烂程度看,Ⅲ度糜烂患癌率为Ⅰ度糜烂的10.0倍.因此,积极开展宫颈糜烂的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手段之一.

    作者:金明华;柳惠兰;黄金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强化急救意识 提高护理的急救技能

    为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和专业技术建设,强化急救观念,提高急救工作者的应急应变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护士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能迫在眉睫.

    作者:张晓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上颌窦穿刺引发癫痫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2岁.以鼻阻流脓涕伴头痛2月余来诊.当时检查见鼻腔粘膜充血,双下鼻甲肿大,10%麻黄素液收缩后,可见右侧中鼻甲水肿、中鼻道有较多粘液脓性分泌物,呈柱状流下,右上颌窦区压痛(+).X光摄片:右上颌窦粘膜增厚,窦腔内有积液,取得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上颌窦穿刺治疗.按常规用1%地卡因右下鼻道粘膜表面麻醉,穿刺针一次顺利进入上颌窦内,拔下针芯,准备冲洗时,患者突然身体向右偏倒,当时呼叫患者已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双上肢屈曲性抽搐,立即拔下针头,扶患者就地平卧.此时患者已口吐白沫,全身强直性痉挛,脸色青紫、口唇发绀.通过吸氧,针刺人中、合谷,注射镇静剂4min后病人停止抽搐,呼吸渐平稳,脸色逐渐恢复正常.苏醒后问其发生的一切均不知.追问病史:幼时有癫痫病史、并大发作过2次,近10年来从未发作.

    作者:卢京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PUT试剂盒检测胃HP感染(460例分析)

    目的应用CPUT试剂盒检测胃Hp感染.方法对460例胃十二指肠病,HP感染阳性率及发病年龄进行了统计学半定量分析处理.结果HP感染率较高,占受检人数的51.52%,其中尤以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的检出率高,分别为68.85%、79.07%,其次为返流性胃炎65.00%,慢性浅表性胃炎48.82%;胃癌47.23%,而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低15.22%.与福建省三明地区比较无明显地区差异.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下者明显增高,尤以31~40岁感染率高为61.44%,而51岁以上高龄组HP感染率仅为31.46%.结论证实HP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并与上述疾病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应广泛应用CPUT试剂盒检测HP,此方法简便、及时、快速、准确.

    作者:赵晓辉;李强;荆元宏;刘守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淋必治青霉素联用治疗淋病性宫颈炎15例

    淋球菌易侵犯宫颈引起淋病性宫颈炎.我院采用淋必治和青霉素合治淋病性宫颈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白玉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其病死率4%~15%,AMI发生率15%~20%.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我院1998-03~2001-03对低分子肝素与阿斯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明惠;张策;李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从慢性病角度谈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们键康与生命的主要威胁.根据慢性疾病的特点以及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开展社区护理的必要性做如下论述.

    作者:赵长云;王莉;林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子宫颈癌的放射增敏与综合治疗

    子宫颈癌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取得很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失败.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人们在综合治疗方面做了大量探讨,许多研究表明,某些化疗药物可以增加放疗敏感性,从而缩小或消灭局部病灶,以利手术切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杨丽华;张桂荣;王晶;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明显增加,据欧美统计,糖尿病患者有75%死于心血管病,其中2/3死于冠心病.故冠心病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现将我院2000-05~2001-07期间收治的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邵菊;刘晓颖;汪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处理

    我院妇产科1998~2000年收治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我们针对易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护理,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排尿,以减轻痛苦,现简述如下.

    作者:万宇红;武爱玲;朱景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应用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的临床观察

    转移因子是一种免疫增强剂.临床上用于细胞免疫缺陷或功能减弱的疾病,以及恶性肿瘤和类风湿关节炎.本文1996年开始,用穴位注射转移因子的方法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梅;史滨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面积烧伤并金葡萄球菌、真菌性败血症1例报告

    真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真菌感染.病原菌侵入血液后,在血循环或组织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毒血症,受累器官亦有相应表现.若不及早诊治,常易死亡.近10年来,真菌败血症患者不断增多,尤以念珠菌属败血症为多,被认为是医院常见感染之一.

    作者:刘明宇;赵新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CT表现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X线表现报道较多,但有关的CT表现国内报道较少,笔者搜集24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陆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60例

    脑囊虫在我国分布较广,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尤其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脑囊虫病成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丙硫咪唑应用于临床治疗脑囊虫病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笔者应用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60例,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贵;侯丹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牵拉性肛裂38例

    牵拉性肛裂是由于痔或肥大肛乳头脱出所致,即有肛裂的临床表现又有与其不同点.

    作者:闫树君;孙占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4岁.因反复胸闷、头晕1周就诊,询问病史:该患每次发作胸闷均有明显诱因,可自行缓解,每次发作自己均未查脉率,未去医院就诊,胸闷时伴轻微头晕感,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3.3/9.33kPa(100/70mmHg),心率79次/min,贫血外观,结膜苍白,双肺无罗音.心律齐,无杂音.余(-).辅助检查:血常规:Hb7g/L,RBC2.6 × 1012/L.入院诊断:贫血原因待查.常规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匀齐,频率79次/min,R-R间期轻度不等,有2种P-R间期存在,分别为P1-R0.14s,P2-R0.10s,P2-R的QRS波前有δ波,形态固定,P2-J间期与P1-J间期相等,且P2-R间期的QRS波后有继发ST-T改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作者:杨永红;梁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克林霉素糊剂治疗瘘管型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瘘管型乳牙根尖炎是一种慢性根尖周炎,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失败,导致炎症反复发作,咬疼痛,恒牙萌出异常.我科对瘘管型乳牙根尖周炎采用克林霉素、碘仿、氢氧化钙做1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桂红;陈英超;陈世新;胡春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误诊原因分析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缺乏典症状约占1/3.易误诊的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急性左心衰,脑血管病,神经官能症等.本文遇见2例有心衰表现,但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掩盖了心肌梗死图形,误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