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联合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结石对比研究

陈进军;叶琼香;汪训保;徐军;王智勇

关键词:封堵取石导管, 气压弹道术, 结石上移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单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联合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157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联合应用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甲组41例,未应用乙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上移率、结石一次清除率、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甲、乙两组结石上移率4.8%(2/41)和16.3%(19/116)、结石一次清除率分别为92.7%(38/41)和81.9%95/116)、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5±3)min和(45±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4.5±0.5)d和(4.3±0.5)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4/41)和8.62%(10/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比单纯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能显著减少术中结石上移、提高结石清除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中超过99%的微生物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纯培养,这大大限制了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视野。宏基因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直接提取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并克隆到合适的可培养微生物宿主中来筛选目的基因的新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土壤、海洋、人体医学等各个领域,从发酵工艺到生物能源再到环境治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起到突出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得难以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这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环境中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认识,并使其极大的为人类有效开发利用。

    作者:张冰;崔岱宗;赵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银纳米粒子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生物可能存在的毒性及潜在的毒性也更多的受到关注;斑马鱼胚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作为脊椎动物模型经常在毒理学实验的研究。本文就银纳米粒子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珊珊;张硕;曹秀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查葡萄糖酸钠中残留溶剂

    目的:建立葡萄糖酸钠原料药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顶空进样法,以FID检测。结果:乙醇、丙酮均在1~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6.1%,RSD分别为2.0%、1.7%。结论:所建立方法专属性好,简便准确,可用于葡萄糖酸钠原料药残留溶剂的限度检查。

    作者:汪麟;刘立群;白政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腹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检测水平在小儿腹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腹泻病的155例患儿,根据病因分细菌性感染组、病毒性感染组和非感染性腹泻组,每组患儿分别采用快速hs-CRP测定与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WBC测定,观察其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55例小儿腹泻病例中,hs-CRP阳性率高于WBC阳性率(P<0.05)。其中细菌性感染组hs-CRP阳性率为88.23%;病毒性感染组阳性率为15.69%;消化不良及其他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阳性率为3.77%,细菌性感染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感染组、其它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菌感染性腹泻中,hs-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阳性率(P<0.01)。结论:hs-CRP检测可以作为小儿腹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能比WBC更早、更敏感地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性腹泻,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减少临床误诊,避免抗生素滥用。

    作者:刘春红;闵兆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涎腺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肌上皮癌又称为恶性肌上皮瘤,为一种几乎所有瘤细胞都向肌上皮细胞分化的涎腺肿瘤,特征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并有转移的潜能[1]。本文对涎腺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作者:丁志鹃;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肾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肾功不全患者32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取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图像,分析计算各节段的左室短轴应变参数,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RF组EDV、ESV显著增大,EF减低(P<0.05)。RF组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2D-STI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巨兰;杨军;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5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策略。方法: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各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266人次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5人次,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6%,主要表现为过敏及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33人次,占60%,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发热反应20人次,占36.36%,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其他反应2人次,占3.64%。结论:重视科学合理用血及输血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姜学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术后骶尾部压疮形成原因及护理体会

    压疮又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压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疡和坏死。压疮一旦发生,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延长住院天数。

    作者:阎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I组36例,常规应用2%利多卡因对鼻腔、口腔、咽喉、声门、气管黏膜实施的表面麻醉;II组28例,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行静脉复合麻醉,丙泊酚4-12mg/kg,芬太尼0.001-0.002mg/kg;III组19例,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观察三组术前、经声门、术中和退镜后呼吸循环变化、镜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术后不适;观察II组和III组的丙泊酚用量。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对呼吸循环功能的不良影响,I组在检查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均较检查前有明显改变P<0.05,II III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检查中均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P<0.05;可减轻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恐惧、剧咳及暂短呼吸抑制,中断操作明显减少,P<0.05;可减轻痛苦,增加耐受性,咽喉不适和胸部不适明显减少,P<0.05,术中不良记忆和“无痛”效果佳,P<0.001;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其中年龄<20岁组,P<0.05,其余各组均为P<0.001。结论: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复合麻醉具有安全、无痛苦,可进一步减少心肺不良反应并可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的用量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支气管镜检查中推广。

    作者:尹虹雷;崔晓媛;林庆艳;刁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如何根据工艺及环境要求选择粉碎设备

    中药粉碎主要是借助机械力将大块固体药材变成适用程度的固体颗粒,以增大表面积的操作过程。由于大块的固体药物(或中草药的根、茎、叶和果子等)无法直接制成制剂,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进行粉碎操作获得一定大小的固体颗粒来保证所制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因此药物粉碎是中药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作者:田利英;田子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通心络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西药组与单用常规西药组相比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疗效有无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6至2013-5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发生次数和时间。结果: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发生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42)。结论: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方面有一定疗效。

    作者:郭娟;李佐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EGCG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癌的功效。由于EGCG的安全性、廉价性、高效性等众多优点,使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EGCG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

    作者:李朝;赵春建;刘帅华;刘德曼;施昆明;李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死时间确定的经验方法研究

    本文主要总结了高效液相色谱中确定死时间的经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中死时间是重要的基础参数,在进行色谱条件优化及定性鉴定时均应考察。在方法学研究中,死时间的确定使杂质检验的符合性判断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吴雨川;于新颖;刘天扬;白政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肺结核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服务的探索

    目的: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的认识,积极控制疾病传播,促进肺结核患者康复。方法:对患者实施一系列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疏导、饮食与活动指导及服药指导。结果: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健康教育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作者:阚晓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洗发类化妆品中4种禁限用去屑剂组分测定方法的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洗发类化妆品中四种禁限用去屑剂组分的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样品经有机溶剂超声提取,以C18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用保留时间定性及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水杨酸、酮康唑、氯咪巴唑和吡啰克酮乙醇胺盐的理论板数分别为9385、8155、14087和17548,分离度均大于1.5;四种组分的峰面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出浓度分别为20.0μg/g、20.0μg/g、40.0μg/g和40.0μg/g。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和分离度好及灵敏度高,为化妆品中四种禁限用去屑组分的测定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作者:王丽群;国立东;张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音乐电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别。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电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元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迷迭香酸的研究现状

    迷迭香酸属酚酸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活性,因此如何提高其提取率、纯度并建立快速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迷迭香酸的提取分离、定量分析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迷迭香酸生产和应用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贾佳;许璟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与责任护士和主治医师共同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本研究中76例患者常见的护理有心理问题护理、睡眠问题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皮肤问题护理、用药问题护理和饮食及排泄问题护理等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后调查发现,临床控制14例(18.42%),显效32例(42.11%),有效28例(36.84%),无效2(2.63%),总有效74例(97.37%)。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并获得患者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次性使用技术在生物制药下游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过渡到一次性使用技术对生物制药的应用往往是破坏性的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然而,随着生物制药业不断看到整合这些技术已被证明的益处,并在某些情况下,会完全过渡到将它们的在上游发生的模式转变进入下游的方式。

    作者: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UPLC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是基于小颗粒填料的液相色谱技术。本文对UPLC的原理,小颗粒填料技术以及近年来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赵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