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仕
目的:探讨彩超实时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胆管炎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患者中,5例为恶性黄疸伴急性感染,21例为胆道结石梗阻伴感染,在彩超实时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18例,穿刺左叶胆管9例.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下降明显、胆管炎控制.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是梗阻性胆管炎治疗早期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肖吓鹏;陈先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牛蒡子复方制剂(WWZ)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对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WWZ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WWZ能降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抑制Caspase-3的激活,提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区Caspase-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臧召霞;刘志强;梁庆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红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关系,同时找出短的较有效的压迫时间,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5组,每组压迫时间为:1min,2min,3min,4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次数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促红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4 min组与3min组出血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局部不同压迫时间与出血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较大面积(>2cm×2cm)出血率在4 min组与3min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相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压迫4min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出血发生率和减小较大面积出血.
作者:崔银杰;柳淑贞;赵禾身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文对模糊数学在中药学中应用的两个主要方面: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中药进行鉴别和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中药药效进行评价作一简述.
作者:李嘉;于鹤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报导了采用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快原子轰击(FAB),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MALDI-TOF MS),大气压电离(API)技术方法在现代科研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这些电离方法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大分子量、难挥发、强极性及热不稳定性有机化合物的电离问题.
作者:刘芳;刘丽英;刘晓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分析美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和规模化、多元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的经营特色,为我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吴海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老年病人因体质衰弱或疾病困扰需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又会造成很多不利因素,例如:褥疮的发生,各种感染、便泌等,所以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衣秀萍;刘纯凤;王景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术头皮下埋管(改良式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头皮下埋管治疗82例病人,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82例,治愈、好转74例,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90%.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头皮下埋管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带管时间长,引流彻底,无颅内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德峰;冷敦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微柱凝胶配血技术目前在我国已逐渐作为常规配血技术应用于临床,在国外输血领域已广泛应用[1],主要应用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等检测,为了更好地观察此项技术与聚凝胺配血法的差异,笔者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不规则抗体及其效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萍;肖岷;王金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们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作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于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血瘀脉络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使用口服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糖脂平,疗程均为四周.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观察心电图ST-T变化.并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测FPG、2hPG、HbA1c.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FPG、2hPG、HbA1c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糖脂平治疗血瘀脉络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张晓昀;魏罡杰;王涛;刘松;王旭玲;张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甘草酸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已开发的铵盐制剂有18α-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甘草酸通过作用于激素受体,影响离子通道,激活或抑制酶活性,调节物质代谢,调节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副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明显,并有抗病毒、免疫调节、保护膜结构、抗溃疡和解痉作用.
作者:胡彦龙;周丹丹;韩凤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症状组更显著.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作者:韩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凤颈草等7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3种菌株的抑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中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结果:①凤颈草、蝙蝠葛根、黄花草、靛沫花、天青地白、天泡果、紫丁香、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具有强抑制作用③凤颈草、蝙蝠葛根等对肠杆菌科各菌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结论:7种中药对各菌株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建志;杨丽珍;刘文丽;周明瑶;王亚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假苍耳种子油的萃取工艺.考察了压力、温度、粒度、CO2流量对假苍耳种子油萃取率的影响.得到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40℃、粒度150~1801~m和CO2流量12kg/h.利用GC-MS分析了假苍耳种子油组成成分,从分离出的8个峰中确认了5种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7%.主要脂肪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62.481%、23.112%、9.046%和1.702%.
作者:杨磊;王富济;刘婷婷;马春慧;刘芳;卫蔚;祖元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多是在工作中长期接触苯及含苯化合物,吸入低浓度苯的反应,症状是逐渐发生的.一般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继发性白血病等.
作者:王晶;杨秀兰;於翠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妊娠合并梅毒对母婴危害较大,严重可导致所生的婴儿有先天性梅毒、流产、早产、死胎.但近1/6的此病妊娠可生健康儿[1].收集本市医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50例住院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应用HPLC法测定感冒清热口服液中葛根素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 VP-ODS柱(150mm×4.6mm);流动相:甲醇-水(24:7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0nm;进样量:20μl.结果:在进样量0.5μg~4μg范围内,葛根素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48895170.86C+4178.18;r=0.999996,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0.55%.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王金宏;李馨;金迪;江蔚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甘草为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用功效,本文对甘草近些年来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作者:王伟明;朱文全;张志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黄芪是重要的传统补益中药,目前研究显示其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强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近年来,冰冻微粉技术的出现,为节省中药资源,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本实验对黄芪冰冻微粉抗应激、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
作者:李庆慧;王晓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