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及意义

毕胜;李冬;王李鸣;赵岩岩;田嘉莹;李培育

关键词:脑出血, IL-17, IL-23
摘要:目的:以脑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IL-17,IL-2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出血组(C组),每组30只.分别设6h,24h,3d,7d,14d五个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IL-17,IL-23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同一时间点IL-17,IL-23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内各时间点IL-17,IL-23的表达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7,IL-23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d高于出血其他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大鼠发病6h后,外周血中IL-17,IL-23的表达增加;IL-17,IL-23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d高于6h,24h,3d,14d.IL-17,IL-23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与CT影像特点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与CT影像资料所显示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及出血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脑出血患者资料,以未继续出血者为对照组,以继续出血者为观察组,分析继续出血可能性大小与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经卡方检验,不同出血部位间继续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规则形血肿及出血量较大者继续出血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可通过CT影像特点评估早期继续出血可能性大小.

    作者:黄广苏;陈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携载紫杉醇的纳米粒子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肿瘤新发病率已达2‰,死亡率为1.5‰.脑神经胶质瘤是发病率高的脑肿瘤,也是死亡率高的十大肿瘤之一,以及脑胶质瘤瘤体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使得目前治疗脑胶质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但是均很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1,2],这是脑神经胶质肿瘤治疗的大障碍.

    作者:李明军;荣向辉;李英夫;吕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β抑制蛋白2的影响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究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 2)的水平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后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 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个体日间血糖波动<5.0mmol/L)2周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清β-arrestin2水平,并计算各组样本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新诊断T2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血清β-arrestin2水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β-arrestin2水平显著升高,可有效缓解胰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克研;潘佳秋;李睿;么荣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黄柏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获得超声波提取关黄柏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关黄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利用正交试验法确立佳提取条件.考察关黄柏中总黄酮提取液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用IC50值表示.结果:关黄柏中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参数是温度为70℃,料液比20:1,提取时间为40min,乙醇体积分数为70%,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31%.关黄柏中总黄酮提取物对OH·、O2-·和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9525mg/L、1.6827mg/L、1.395 1mg/L.结论:超声波法辅助提取法可用于提取黄柏中总黄酮类物质,其提取工艺高效、安全、简便、稳定,且关黄柏中的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张少君;罗时旋;赵稷;侯巍;高金波;滕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兴奋性氨基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致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揭示兴奋氨基酸对神经发生的作用,为多种神经缺失性病变的修复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取孕16d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分为正常对照组、Glu高浓度组和Glu低浓度组.台盼蓝检测细胞死亡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100μmol/L Glu干预24h后有30%神经干细胞死亡,300μmol/L Glu干预24h后有70%的神经干细胞死亡.300μmol/L Glu干预24h后可诱导(1000.25±104.67)pA内向电流与正常对照组和100μmol/L Glu干预24h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神经干细胞死亡率增加,同时细胞内向电流增大,可能是其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欣;胡国林;张宇;齐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BL和Seminar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我院的外科护理教学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改革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不断融入新方法,教师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要着力培养护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临床实用型、具有团队精神的护理力量.PBL和Seminar教学手段给外科护理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曙光.应用PBL和Seminar教学模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

    作者:于俊娟;李凤君;于春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干姜药材及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4-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壬醛、大根香叶烯等成分和干姜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甲基庚烯酮、α-法尼烯、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醇酯、α-长叶蒎烯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陈皮-干姜中新增成分冰片、2-甲基丙酸-3,7-二甲基-2,6-辛二醇酯、β-桉叶醇、肉桂苯氨基甲酸酯等.结论:药对陈皮-干姜配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淑贤;牟璐璐;吴洪斌;陆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治疗房颤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07 ~ 2014-07收治的92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心电图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5%;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9%,研究组患者的临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指导洋地黄类药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应用CBS法培养超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CBS教学法培养超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效果及适用范围,针对超声专业实践操作这一教学难点,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便推广.方法: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完整掌握CBS教学法.将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60人,每组分成20小组,每小组3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使用CBS教学法教学.分别于每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1次实践考试,共3次.结果:运用CBS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查阅质料,小组讨论.运用CBS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本研究为探索超声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教学方法.确定CBS教学法在不同实践操作教学阶段的作用均有效.CBS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黄雪兰;解云川;梁阔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2~ 10年,5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17 ~33周愈合;2例19个月仍未愈合,再行内固定植骨后6个月愈合.5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3~ 30周愈合;2例1年未愈合则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治疗方案应根据股骨干骨折部位与股骨颈骨折位移程度判断内固定方式.

    作者:陆洪军;李长德;李淑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高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 ~2014-1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后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57例,统计手术时间和流血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VAS分和椎体高度.结果:本次研究中,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51.2±6.3) min,失血量(6.6±0.5)mL,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均得到缓解或消失,患者术前和术后VAS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以及脊椎后凸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后缘高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具有起效快,创伤小,止痛和稳定效果良好的优点,在治疗高龄老年人时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建国;黄泳标;刘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出现碳青霉烯酶是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本文结合国内外诸多文献资料,深入探讨了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主要包括:质子泵的外排作用、外膜通透性的改变、PBPs的改变、碳青霉烯酶的产生.

    作者:范学财;张晓丽;王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尿MA、α1-MG、β2-MG联合血Cys-C检测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icoalbuminuria,M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血清胱抑素-C(Cys-C)变化,发现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肾脏损害,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关注早期肾脏损害.方法:入选16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尿MA,采用双光镜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及β2-MG,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并与186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支原体肺炎组:MA、BUN及Cr异常率分别为2.1%0.6%,1.04%.Cys-C异常率3.2%,α1-MG异常率22.9%,β2-MG异常率78.1%,其中,β2-MG及α1-MG感染组及健康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早期肾脏损害,在MA、Cys-C、Cr及BUN未出现异常时,α1-MG及β2-MG异常改变提示支原体肺炎引起早期肾脏损害.

    作者:王丽敏;王超;韩小唯;王淑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CE基因多态性在佳木斯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频率

    目的:分析ACE基因在佳木斯区域内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组进行ACE基因型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Ⅱ型39.8%、ID型44.1%、DD型16.1%,Ⅰ等位基61.8%、D等位基因38.2%;高血压组Ⅱ型36.4%、ID型42.4%、DD型21.2%,Ⅰ等位基57.6%、D等位基因42.4%.两组数据经x2检验P>0.05.结论:黑龙江佳木斯区域内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别.

    作者:杜美霖;方洪壮;张天英;雷力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奥拉西坦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AQP-4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奥拉西坦干预组.除假手术组以外的两组大鼠均需制备缺氧缺血模型.每组再根据标本采集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6h组、12h组、24h组、3d组和5d组,每亚组8只.各组给药情况如下:将奥拉西坦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3mg/mL,干预组于HIBD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奥拉西坦2mg/kg,每24h给药一次,假手术组及HIBD组不做处理.在各时间点取样测定各组大俗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4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均表现为假手术组低,HIBD组高,奥拉西坦干预组居中,与HIBD组相比奥拉西坦干预组在各采样时间点AQP-4免疫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偏高(P<0.01).结论:奥拉西坦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脑水肿,提高AQP-4的表达量,提示其缓解脑水肿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促进AQP-4蛋白的表达实现.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AQP-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洋;白莉;顾镜月;杜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型含Cu抗菌钛合金体内抗菌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本课题采用动物体内对新型含Cu抗菌钛合金的抗菌性的研究,为正畸种植支抗提供新型材料.方法:将表面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Cu钛合金植入体与纯钛植入体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肌肉内.在术后的每1、4、7、14天,以大体观察、细菌培养、白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含Cu抗菌钛合金的体内抗菌性.结果:纯钛组可见比较严重的化脓反应,大量细菌定植及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升高明显.含Cu钛合金组愈合良好,个别可见轻微化脓反应,细菌及炎症细胞均好于纯钛组.结论:含Cu抗菌钛合金,在体内具有抗菌性.

    作者:丁元圣;赵玥;张宏伟;赵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预防60例开胸术后肺并发症体会

    目的:为了探讨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预防开胸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选择临床开胸手术病例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2014-01 ~2015-01对6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选择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应用,对照组30例只进行振动排痰,不应用呼吸器训练,对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对比.结果:试验组肺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发热10%、胸腔积液6.67%、肺炎6.67%、肺不张3.33%,对照组:发热20.00%、胸腔积液13.33%、肺炎13.33%、肺不张23.3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11.279,P<0.01).结论:开胸术后应用振动排痰与呼吸训练器联合比单纯用振动排痰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红伟;张茹冰;常雪峰;周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和探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 MDM2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11~2014-11存档病例中121例子宫内膜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情况分为正常组、异位组、癌变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的PTEN、MDM2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PTEN在正常内膜、异位内膜、癌变内膜组织中MOD值分别为0.151±0.012;0.032±0.011;0.011±0.007.MDM2在正常组、畀位组、癌变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42.29%、87.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MDM2表达明显升高,PTEN的MOD值明显降低,说明PTEN和MDM2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中起重要作用,与宫内膜异位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存在关联.

    作者:徐丽超;吴英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龄病人围手术期氨基酸全谱的变化及干预对预后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一,而人体不能全部合成[1].如果人体缺乏或减少其中某一种,人体的正常生命代谢就会受到障碍,甚至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或生命活动终止[2].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营养不良,如果不能在短期、足量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所缺乏的氨基酸进行补充,会影响手术后的康复.但目前对老年人在围手术期特异性氨基酸的变化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采用前瞻和随机的研究方法,对于高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氨基酸的变化,相对应的补充干预对预后和免疫学等指标进行了研究.

    作者:姚国相;黄爱霞;许传斌;刘海军;姚凯;单远洲;冯景;张学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NALP3在痛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炎性关节炎,并以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生化特征.随着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不断地升高,研究者对痛风在免疫和炎症之间的关系颇为关注.NALP3(cryopyrin)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与ASC、caspase-1组成了炎性体信号转导通路,该炎性转导通路激活后会导致IL-1β等大量炎性因子的成熟和释放,进一步导致痛风的发作.本文将就炎性体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述.

    作者:王缘;白雪;王艳秋;张强;赵伟;张淑红;李若男;王天乙;关宝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