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郝春艳;李凤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包括病史、影像学资料、手术标本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好发于中年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常诊断为脑膜瘤;组织学显示“明暗”相间的特征(多量淡染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伴纤维化,同时组织细胞内有多量吞噬的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和CD68.结论: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是一种极其少见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较容易误诊或漏诊.病理诊断时需与颅内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和浆细胞肉芽肿、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等鉴别,该病变组织学特征及组织细胞S-100蛋白和CD68阳性表达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
作者:彭晓峰;赵文丽;眭文妍;刘静;刘英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国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分为2组,A组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B组单纯kegel训练治疗,另有10例对照.结果:A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漏尿情况均明显好转近似治愈(P<0.01),B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盆底肌力、漏尿情况均有改善(P<0.05),C组对照组2个月后无明显变化,2个月后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和单纯kegel训练治疗均对围绝经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有效,但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高坚欣;吴丽萍;肖淑珠;肖红红;童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张学华;郝风杰;宋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在急诊药局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采取相关防范措施,降低发药差错率,增强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药局药品的调配过程,回顾性分析2012年造成急诊药局调配差错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有形成果方面,急诊药局调剂内差由改善前的15.0件/周,下降到改善后的7.25件/周.达标率为115.16%,进步率为51.67%,达到了预期目标;无形成果方面,员工品管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结论:在急诊药局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互动,提升了整体药学服务水平,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艳霞;李影;孟秋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佳木斯地区近视眼发病情况调查分析来寻求防治青少年近视眼的方法.方法:调查性分析佳木斯市区的5所小学1所中学.我们于2012年09~11月把每所学校的所有学生作为我们的样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向所有的研究样本讲明需要进行的视力检查,取得同意后进行研究.所有样本均为中国人,并且排除眼部疾患,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其中小学11176例,中学3025例,共计14201例参与本次研究.结果:小学与初中学生近视检出情况比较小学受检11176例,近视检出5123例(45.84%),初中受检3025例,近视检出2110例(69.75%),其中初一1086例,近视检出777例(71.55%),初二964例,近视检出639例(66.29%),初三975例,近视检出696例(71.38%).均已高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近视率.结论: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过重、户外活动减少,以及运动量的缺乏,不仅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同时视功能自然也会随之衰退.
作者:李宏;肖胜盈;马利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显示.方法:选取我院2011-09~2013-09肝脏多层螺旋CT且同期进行DSA检查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中肝动脉起源、分布、走向进行观察,统计和比较变异类型及发生率.结果:本组78例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正常型59例,19例肝动脉变异.其中,15例为Michels分型,4例为Michels分型未包括.DSA检查,正常型56例,22例肝动脉变异.其中,17例为Michels分型,5例为Michels分型未包括.多层螺旋CT和DS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符合率为88.64%.结论:肝动脉解剖变异种类较多,情况复杂,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肝动脉解剖变异符合率较高,且各具优势.
作者:许传斌;李百鑫;王秀丽;高姬岭;王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2-06~2013-06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窒息患者86例,对其窒息程度与多器官的损害和严重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关系.结果:在新生儿窒息的患者中,脑损害的发生率高,窒息程度发生越重,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也越高,程度也越重(P<0.05).结论: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复苏技能,窒息后保护多器官功能降低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已经十分必要.
作者:曾坚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与小活检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胸腔积液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活检标本46例,配对收集相同患者胸腔积液43例,抽提肿瘤细胞DNA,采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对DNA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活检标本和胸腔积液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27.9% (12/43)和25.6% (11/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可以作为无法获得肿瘤组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检测的替代标本.
作者:赵瑾;田俏梅;吴白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T诊断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照组给予常规CT扫描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暴露损伤部位显著、清晰,优于常规CT扫描技术,值得推荐.
作者:翟冠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FN和CD105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为探讨大黄素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的治疗机理提供依据和实验支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大黄素治疗组,经给予大黄素治疗4、6、8、10、12周后,分别观察大鼠视网膜中FN和CD105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的FN及CD105表达均为显著增高,经大黄素治疗的大鼠视网膜中FN与CD105的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
作者:李明存;刘远光;张涤;王冬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像(DWI)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05 120例185个肝占位性病灶,其中肝囊肿77个病灶,肝血管瘤75个病灶,肝细胞癌33个病灶进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肝囊肿、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细胞癌ADC值分别为(2.63士0.11)×10-3mm2/s、(1.72士0.12)×10-3mm2/s、(1.03士0.08)×10-3mm2/s,ADC值逐渐减小.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肝内病灶DWI信号及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常规肝脏检查应用扩散成像能够检测出平扫无法发现的小病变,但是定性诊断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作者:计学文;孟凡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罗样激酶1(polo样激酶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CC)检测54例 AL初治患者骨髓细胞中PLK1和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经过标准化化疗方案化疗后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并取19例健康体检成人(同期间在本院确诊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PLK1和Survivin在初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其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PLK1和Survivin高表达组CR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LK1和Survivin的过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同程度地影响,有希望成为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的监测指标.PLK1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提示PLK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Survivin的表达,增强Survivin的抗凋亡活性.
作者:于广晴;赵田华;倪蕾;张小霞;赵悦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CA125和HE4联合监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功能障碍性子宫出血(功血)及子宫内膜癌妇女各30例的HE4和CA125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间CA125和HE4的表达情况,CA125和HE4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①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的血清HE4水平显著高于功血组及健康对照组.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为36.67%,特异度96.67%.②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30%,特异度96.17%.③CA125和HE4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63.33%,特异度93.33%.结论:CA125和HE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癌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盛梅;肖晓超;张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甲氨蝶呤联合亚叶酸钙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4~2013-04收治的63例联合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按照血β-HCG水平进行分组,甲组血β-HCG≤2000mIu/mL,乙组血β-HCG在2000~6000mIu/mL,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75mg肌肉注射,并在24h后实施亚叶酸钙(CF)解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组2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6.43%,高于乙组的73.54%,两组问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亚叶酸钙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对于血β-HCG水平较低患者效果更加,无严重失血体克和死亡病例,对于未婚未育要求保守治疗患者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微;孙岩;穆殿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文化程度小儿家长对其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3-06在我院进行定期体检的110例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分为A组(≤高中学历)43例、B组(>高中学历)67例,比较分析两组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两组小儿生后3、6个月身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后9个月开始A组的小儿身高在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生后3、6、9个月体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2个月开始A组的处于正常体重范围的小儿比例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文化程度小儿家长对其生长发育状况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帮助小儿家长掌握更多的育儿健康知识,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夏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氧化锂-匹罗卡品幼年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海马组织中骨形成蛋白(BMP4)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将116只21d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空白对照组(NS组)24只、左乙拉西坦对照组(LEV对照组)24只、氯化锂-匹罗卡品模型组(PILO组)34只、氯化锂-匹罗卡品模型+左乙拉西坦治疗组(LEV治疗组)34只.PILO组和LEV治疗组大鼠首先给予腹腔注射氯化锂(125mg/kg)进行诱导,16h后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1mg/kg),30min后再以匹罗卡品(60mg/kg)腹腔注射,如果没有癫痫发作,可在半小时后,再次腹腔注射匹罗卡品15mg/kg,直至充分点燃建立癫痫模型.其中,LEV治疗组,每日给予左乙拉西坦200mg/kg,连续3周进行灌胃治疗,并分别于1周,2周,3周,处死各组大鼠,并通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及观察海马组织中BMP4表达的变化.结果:PILO组与NS对照组相比,BMP4的表达增加,第1周达高峰(P<0.01),第2周、第3周BMP4表达逐渐下降,但较NS对照组仍高表达(P<0.05),LEV治疗组与PILO对照组相比,BMP4表达逐渐降低(P<0.05),LEV对照组与NS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BMP4表达增加,提示BMP4与癫痫形成密切相关,左乙拉西坦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组织中BMP4表达而发挥抗癫痫发作.
作者:王一川;穆国军;王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分析医学论文中计数资料统计学的错误现象.列举实例说明计数资料错误形式其对论文中统计数据对后研究的问题的结论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的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分析出统计资料真正要说明的问题,应引起医学专业的研究人员给予关注.
作者:王英敏;江清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选自2010-03~2013-12的56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呼吸骤停后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先以徒手按压并在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所有病例均给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及合理的电除颤,肾上腺素静注等抢救措施.结果:心跳停止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11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9%,有效25例(89%);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抢救成功5例(17%),有效20例(71%).结论:在确定适应症的前提下早期及时的给与心脏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配合规范的电除颤及快速的气管插管、合理的复苏药物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作者:郭玉刚;汪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场所,具有工作任务重、节奏快特点,稍有疏忽就可能诱发严重后果,容易引起各种医疗纠纷.如何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杜绝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安全核查制度尤为重要.我院在2010年11月份开始上线电子病历以来,正式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作为一项核心内容纳入手术室管理中,现将我院手术病人的安全核查实践介绍如下.
作者:刘占芬;张学华;孙国娟;熊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81例患者分别分成3组各27例,通过采用张力带固定法、螺栓或螺丝钉加压固定法、环扎法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81例患者均治愈好转,其中,62例患者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行走自如,下蹲及屈伸均无困难;10例患者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有轻度的肌萎缩,下蹲及屈伸稍有困难;9例患者有疼痛感,膝关节屈伸受限,下蹲上下楼梯及屈伸困难.结论: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较多,各有各的优缺点,现尚未出现公认的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
作者:杨广禄;李文鹏;孙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