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大鼠小肠的损伤及其机制

田珺琪;张志广;李熳;刘霞;张雪莲;陆伟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小肠损伤, TNF-α, IL-1β,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大鼠小肠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阴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双抗组),分别予生理盐水、阿司匹林(10.41 mg/kg)、氯吡格雷(7.81 mg/kg)、阿司匹林(10.41 mg/kg)联合氯吡格雷(7.81 mg/kg)灌胃1次/d,共14d.所有大鼠于末次给药后手术,观察小肠的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肠黏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1)各实验组大鼠小肠的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双抗组高(P<0.01);(2)各实验组大鼠小肠黏膜TNF-α、IL-1β较对照组均呈明显高水平表达(P<0.05),且阿司匹林组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双抗组高(P<0.05).结论:常规剂量抗血小板药物可造成大鼠小肠损伤,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损伤程度重,同时其TNF-α、IL-1β表达增强,提示这种变化可能参与了小肠损伤.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汉族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的GTP环化水解酶Ⅰ基因缺失

    目的:基于对汉族人群中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进一步探究GTP环化水解酶Ⅰ基因(GCH1)、酪氨酸羟化酶基因(TH)、Epsilon-sarcoglycan编码基因(SGCE)上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方法:对来自4个DRD家系共8名患者及其5名无症状家属、10名散发性DRD患者和3名正常对照者的GCH1、TH、SGCE基因的22个外显子进行多重连接式探针扩增(MLPA)分析,对MLPA结果出现异常的外显子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进行验证,然后使用ddCt法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分析GCH1、TH、SGCE基因是否存在外显子缺失.结果:1名散发性DRD患者的GCH1基因1号外显子出现杂合缺失,正常对照均未发现此外显子缺失.其余家系或散发性患者未检测到外显子缺失或扩增.结论:在汉族人群中,散发性DRD患者GCH1基因存在外显子缺失,但出现频率较低;对于突变阴性的散发性DRD患者,有必要检测其GCH1基因是否存在缺失.

    作者:李明珊;蔡春友;时文涛;张本恕;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毛细管电泳-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分析尿液蛋白

    作者:宋珑;范清杰;包日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卡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CECs变化

    目的:探索用卡铂联合多西他赛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静脉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目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卡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病人53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NSCLC病人外周静脉血中CECs数目,同样方法测定健康人静脉血中CECs数目.结果:NSCLC病人化疗前的外周静脉血中CECs数目[(1 798±970)个/mL]明显高于健康人[(135±150)个/mL].将化疗前CECs数目视为基线值,Ⅳ期病人的基线CECs数目高于ⅢB病人(P=0.036).基线CECs数目和肿瘤体积呈明显正相关性(rs=0.556,P<0.001).化疗后病人CECs数目明显下降[化疗第22天为(704±603)个/mL],其中临床获益病人CECs数目下降较明显,病情进展(PD)病人CECs数目无明显下降.临床获益病人基线CECs数目明显高于PD病人(P=0.011).结论:CECs数目可用来预测卡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

    作者:闫庆贺;宋世辉;彭民;张鹏;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春新碱致双手麻木与麻痹性肠梗阻1例报道

    长春新碱是从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为血液科常用植物抗肿瘤药物.随长春新碱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ADR)报道日趋增多.我院1例患者应用长春新碱后同时发生双手麻木与严重麻痹性肠梗阻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姗;严海泓;章萍;廖应熙;王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vs(86.07 ±36.49) 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 mg/Lvs(12.45±4.67) 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vs(9.93±4.25)h]、SIPP[(15.78±8.71)h.mg/L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 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喆;魏芳;陈海燕;王立华;姜埃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附60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治疗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31例为左侧,19例为右侧,10例为双侧.所有病人均通过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而确诊.手术治疗56例65侧,其中输尿管裁剪联合输尿管膀胱吻合术46例55侧,肾输尿管切除术4例4侧,重复肾上位肾输尿管切除加下位输尿管膀胱吻合术3例3侧,输尿管球囊扩张术3例3侧.结果:52例病人术后获得随访4~60个月,49例58侧患侧肾输尿管积水减轻,其中3例切除肾输尿管后对侧肾代偿性增大;3例3侧无明显变化,但症状明显减轻.56例65侧术后病理:59侧为输尿管黏膜上皮增生(其中4侧伴局部黏膜脱落,3侧伴局部乳头状增生,3侧伴息肉样增生,2侧伴局部鳞状上皮化生,余47侧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侧黏膜脱落,6侧肌间神经丛减少,52侧有管壁纤维平滑肌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65侧中仅有4侧肌纤维增生,3侧腺性增生,4侧不伴肌组织肌纤维增生),其中46侧还伴有结构不良.结论:B超和IVU检查是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重要检查方法.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病理特点为输尿管的黏膜上皮增生伴有轻中度非典型增生,大多管壁纤维肌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及结构不良.

    作者:庞亮;马洪顺;杨世强;刘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xl及其配体Gas6在Ⅰ型和Ⅱ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Axl及其配体Gas6在Ⅰ型和Ⅱ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21例恶性、交界性及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中Axl和Gas6的表达.结果:Ⅱ型卵巢癌中Axl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型卵巢癌(73.7% vs 43.8%,P<0.01);前者Gas6的表达率也显著高于后者(89.5% vs 68.8%,P<0.05).恶性卵巢肿瘤中Axl及Gas6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交界性及良性肿瘤(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Axl和Gas6的高表达与FIGO分期、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Axl与Gas6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x2=4.033,r=0.217;P<0.05).结论:Axl及其配体Gas6是Ⅱ型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二者的高表达与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用作卵巢肿瘤转移及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

    作者:黄小娟;王俊艳;齐文慧;王立;王世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南海海绵Jaspis stellifera中异臭椿型萜类成分研究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海域海绵Jaspis stellifera中异臭椿型萜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Jaspis stellifera氯仿层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23-dihydrostellettin B(1)、isogeoditin A(2)、stellettin A(3)、stellettin B (4)、jaspolide B(5).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的异臭椿型萜类成分.

    作者:顾琼;焦扬;赵川;唐铖;唐生安;段宏泉;周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OXA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构建HOXA5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乳腺癌细胞株观察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CF7、BT474及MDA-MB-231等3种乳腺癌细胞中HOXA5 mRNA的表达.采用全基因合成法合成HOXA5编码区序列,克隆入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OXA5.重组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 及RT-QPCR检测HOXA5的表达效率.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3株乳腺癌细胞中,MDA-MB-231细胞中HOXA5mRNA表达水平较低.其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表明HOXA5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HOXA5重组质粒瞬时转染MDA-MB-231细胞后,检测到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降低,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成功构建HOXA5过表达重组质粒,在MDA-MB-231中过表达HOXA5抑制乳腺癌的迁移能力.

    作者:伦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与尿钙/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与尿钙/肌酐比值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516例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低TSH组、正常TSH组和高TSH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TSH、24 h尿钙、尿磷、尿肌酐.结果:随着TSH水平升高,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钙及尿钙/肌酐比值逐步降低(均P趋势<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因素调整后仍显示TSH是影响尿钙/肌酐比值的相关因素(β=-0.024,P<0.05).结论: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SH与尿钙/肌酐比值呈负相关,TSH是影响尿钙排泄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李凤英;朱铁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合并症对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生存的影响

    目的:应用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探讨合并症对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生存(3年内)的影响,以期提高对合并症治疗的重视.方法:回顾分析198例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71岁.随访生存情况,分析患者的年龄、合并症情况(CCI)、TNM分期、Gleason评分、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及用药信息等因素对患者早期生存的影响,并比较分析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在前列腺癌确诊后的第3年,3例(1.51%)患者死于前列腺癌进展发生的远处转移,7例(3.53%)患者死于非癌症相关的其他原因(CCI≥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用药信息与早期生存相关,CCI≥2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与预后,其中合并症是影响患者早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积极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并存的合并症,可能会获得较好的预后.

    作者:张晓会;张志宏;徐勇;乔鹏飞;陈超;刘冉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天然湿痒霜中甘草次酸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

    目的:建立天然湿痒霜中甘草次酸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Agela-C18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0.1%的磷酸:乙腈(40:60,v/v);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结果:甘草次酸在5.062 5~405 μg· mL-1(r=0.9999)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0.13%(RSD=0.41%,n=9).检测限1.62 ng,甘草次酸主峰与其有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均能达到有效的分离.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瑾;陈虹;高颖;秦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云玲;齐新;魏丽萍;周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芩中7种单体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李秀玲;方步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外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

    作者:高洋;黎云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JO-1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目的:分析抗JO-1抗体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利于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抗JO-1抗体阳性病例的分布、临床症状和诊断.结果:秋季阳性抗体检出率高,有25%的抗JO-1抗体阳性样本的ANA检测结果为阴性,呼吸系统损害比例高96%,间质性肺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率高,仅两例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结论:抗JO-1抗体阳性病例的呼吸道症状突出,易造成PM/DM的漏诊与误诊,对抗JO-1抗体阳性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也应加强关注,降低因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

    作者:程颖;魏殿军;王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涂层支架术后观察

    目前,糖尿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从而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近些年来,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中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关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患者药物涂层支架(DES)植入术后远期预后的疗效报道尚少.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合并DM患者DES植入术后1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谭艳萍;吴校伟;刘寅;高明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左心衰心输出量观察

    目的:证实无创机械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有显著效果.方法:按入选标准选取ICU共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均按2010年急性左心衰治疗指南进行药物、病因及一般治疗;对照组共20例均予面罩吸氧,试验组共20例均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符合排除标准的,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监测症状、心率、血压、血氧等变化,用无创心功能监测心输出量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16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80%;试验组有效19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95%;试验组有1例(5%)、对照组有4例(20%)需有创通气,两组气管插管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项观察指标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早期治疗急性左心衰有显著效果,对心输出量有显著改善.

    作者:孙贺元;傅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脏康复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致病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尽管在CVD及其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CVD危险因素仍呈上升趋势[2],CVD的发生率仍持续增长.由于诊断与治疗手段丰富,CVD患者存活率不断提高,带病生存也不断增加,造成反复住院、劳动能力丧失、病情逐渐恶化,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几个主要的荟萃分析表明,参与心脏康复(CR),可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改善生活质量,降低CVD的发病和死亡[3].目前,CR已经成为CVD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4],并作为CVD标准治疗内容写进相关临床实践指南[5],而且其证据的水平和推荐的强度都很高[6].

    作者:王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对淋巴瘤BJAB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B JAB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浓度为5、10、25、50、75、100 μg/mL的白藜芦醇作用于BJAB细胞,在24、48、72 h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藜芦醇对BJAB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BJAB细胞体外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其作用后的BJAB细胞主要表现为G1期阻滞,S、G2期细胞减少.结论:白藜芦醇对BJAB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干扰BJAB细胞的细胞周期,产生G1期阻滞,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何广辉;孙丰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