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分析

郑锋

关键词:老年人,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为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2-08~2013-03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各个因素进行统计并进行单因素和无条件Lgiic多因素分析.结果:吸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高、低血糖发作史均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锻炼为其保护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高,应当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佳木斯大学学生膳食行为和营养认知态度调查研究

    大学生营养状况是成年以后健康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青年担负着重要的责任[1].膳食行为既是饮食习惯,膳食行为正常则饮食习惯良好,反之则不好.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阶段,合理膳食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2].大学生科学膳食行为主要是鱼、肉类、钙、锌与蛋白,一些膳食纤维增强代谢,维持日常活动,营养要全面均衡.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3].营养认知也称之为营养认识,是指人认识营养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营养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4].态度是指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营养认知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营养认知评价和行为倾向.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膳食行为和营养认知态度,改善指导大学生膳食结构,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现实意义[5].

    作者:薛勇;薛宇;颜玉;季庆辉;李娜;陈星;赵哲;范东研;刘艳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GBP术对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评估

    目的:研究GBP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评估GBP术对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的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2DM大鼠).对成模的T2DM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行GBP术的手术组,行不规律内科治疗(食物中加入不定量的降糖药)的内科治疗组,和未实行任何治疗的未经干预组,以及健康大鼠的正常对照组.在未施行GBP术前,及施行GBP术后的第1周,2周,4周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对HBA1 C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进行分析.结果:行GBP术的手术组,大鼠的血小板参数和HBA1C1在术后一周时趋于稳定,术后2~4周逐渐恢复正常,微血管病变风险随之降低,甚至消失;不规律内科治疗组大鼠HBA1C1值和血小板参数值不稳定,上下波动,提示微血管病变风险仍存在;未经干预组的HBA1 C1值和血小板参数值均改变明显,提示糖尿病情加重即提示微血管病变风险升高.结论:GBP术对于降低T2DM大鼠微血管病变风险有确切的效果,及时行GBP术或可逆转微血管病变.

    作者:高佳;王跃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栾庆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溶解液对CYP1B1 432密码子PCR引物稳定性的影响

    引物是所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etion,PCR)中必须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引物的稳定性对PCR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是决定PCR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不同的引物溶解溶液对引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在进行CYP1B1 432密码子(rd056836)的PCR中就遇到了该问题.对于引物的稳定性,多数文献[1,2]从引物长度,解链温度(Tm)引物序列,引物二聚体及引物自由能等方面考虑,而没有见到关于引物溶解溶液对于引物稳定性的报道,因而我们使用常用的引物溶解溶液灭菌双蒸水,灭菌去离子水和10m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乙二胺四乙酸缓冲液(Tris-ED-TA,TE)溶解引物,通过P(R后电泳条带的亮度与脱氧核糖核酸梯状标志(DNA Ladder Marker)亮度的比较确定PCR效果,并将PCR产物进行了电泳和酶切后电泳的方法考察了引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去离子水和TE作为引物的溶解溶液较好,而使用灭菌双蒸水效果较差.

    作者:国玉芝;荆洪英;张志国;田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研丹参川穹嗪注射液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中血清IL-1β、IL-6、TGF-β表达水平的变化,用以探索丹参川穹嗪对胶原性关节炎的机制作用及治疗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是正常对照组、造模组、丹参川穹嗪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造模实验2周后,断头处死全部大鼠,取血离心取上清液.然后,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6、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清IL-1β、IL-6的表达水平,造模组较正常组升高,治疗后较前者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TGF-β的表达水平,造模组相较正常组降低明显,治疗后TGF-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丹参川穹嗪有下调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的作用,以及升高TGF-β的表达水平的能力,有望在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起到一定的价值作用.

    作者:王建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其胎儿的影响.方法:以2010-05~2013-03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中心建卡的,并且自愿接受营养分析指导的156例GDM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实验组,而只接受一般围产期健康饮食宣教的163例GDM孕产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其围产期的母婴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比较,所有受试人员进行GDM的筛查并监测其围生期及住院分娩情况.本研究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选取样本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前BMI、血压以及文化程度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国产期孕产妇血糖保持正常、需要注射胰岛素以及剖宫产、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过多人数的比例较对照纽差异显著(P<0.01,P<0.05);实验组新生儿体重≥4000g,新生儿低糖血症胎儿窘迫的人数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1,P<0.05).结论:开展孕期营养干预对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降低巨大儿出生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曲春尧;卢北燕;薛少华;张翠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1例隐裂牙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和探讨牙隐裂直接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为隐裂牙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择41例于2010~2011年于常州市口腔医院就诊并且行直接复合树脂修复的牙隐裂患者,其中20例隐裂牙行修复术时覆盖到牙尖(cc),其余21例未覆盖(nc).随访观察3年,对其结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按本实验疗效判定标准30例治疗成功,7例有效,失败的为3例,失访1例,cc、nc两组牙齿保存率,活髓保存率无显著性差异,nc年失败率为6%,cc为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隐裂直接复合树脂修复是一种比较成功的修复学方法.

    作者:许辛夷;曹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半横断模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对大鼠后肢功能及受损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备用.将10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8只;B组(PBS对照组),48只;C组(BMMNCs实验组),48只.大鼠术后1d、3d、5d、7d、14d和21d行BBB评分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NT-3的表达.结果:各个时间点BBB评分测试表明A组较B、C组分值高(P<0.05);B组分值较C组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显示各个时间点C组大鼠受损脊髓中NT-3的表达量高于B组(P<0.05),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MNCs能够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中NT-3的表达,可能是其修复损伤脊髓,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富运;杨建华;王蕾;赵中男;热吉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近期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心电图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心电图变化24例,无典型心电图变化者36例.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早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单双根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单束重建术和双束重建术重建ACL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05~2012-08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的4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采用的单束重建术(A组),18例采用的双束重建术重建ACL(B组).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的比较,并采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以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②每组患者经治疗后的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进行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显示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均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关节镜下行单束前交叉韧带和双束韧带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乔建民;刘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比较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12例,按照分层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固体食物时间、术后尿道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在近期和远期上都是一种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蔡青;刘军;刘智华;刘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诊护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赵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上颌后牙区牙种植体会

    目的:上颌后牙区牙种植的回顾研究.方法:选择2009-06~2011-06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院口腔种植科以“上颌后牙区牙缺失”为主诉的就诊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BCT影像和自带软件作为测量依据,潮量点选择在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根.结果:共17例病例,涉及23个上颌窦,牙槽骨垂直可用骨量小于8mm者占82.60%,水平可用骨量小于6mm占17.40%,垂直伴水平可用骨量不足占17.40%.上颌窦内提升7例,涉及8个上颌窦,平均提高上颌窦底3.04mm,均未发生上颌窦并发症.结论:锥形束CT在术前骨量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上颌窦内提升作为一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朱杨;李鹤佳;李德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方法:现将近期急诊接诊的12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现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越早给予急救,其死亡率越低.

    作者:林丽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精密过滤TPE输液器联合静脉留置针预防红霉素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TPE输液器联合静脉留置针,预防红霉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应用精密过滤TPE输液器联合静脉留置针的为实验纽50例.应用普通PVC输液器联合静脉留置针的为对照组30例.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材料费、住院费用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密过滤TPE输液器联合静脉留置针能有效过滤输液微粒,预防红霉素所致的静脉炎,预防静脉损伤,减轻患儿痛苦;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延长,减轻患儿重复穿刺痛苦,减少后继穿刺的难度,具有临床价值;平均材料费、住院费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普及精密过滤TPE输液器,二、三级医院、基层医院可能要慎重;避免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尽可能减少静脉输液,或者不输液.

    作者:赵长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XC趋化因子配体16TC TG HDL-C LDL-C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血蒙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6 TC TG HDL-C LDL-C的含量,探讨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CXCL16含量,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 HDL-C LDL-C在血浆中的含量.结果:血清水平LDL-C在冠心病各组及胸痛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浆CXC1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等以上城市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发生越来越多,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稳定性心绞痛(SAP),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高脂血症特别是高TC高LDL-C在动脉粥样硬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人CXC趋化因子配体16是属于CXC趋化因子亚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以可化溶性或跨膜表达2种形式存在,具有趋化因子、清道夫受体及黏附分子等3种分子的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及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魏法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脊柱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检查技术的价值

    目的:要比较回声不对称和小二乘法迭代法水脂分离影像(IDEAL) T2加权(T2W)与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FFSE)的脊椎图像.方法:35个不同的脊柱病变的患者使用3.0T饱和脂肪T2W FRFSE成像获得的图像与T2W理想的FRFSE图像进行了对比.椎体的脊髓中期矢状面或近的中期矢状面的信号噪声比(SNR)效率进行了测量.图片都取得了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的共识,抑制脂肪合成和图像的整体质量分级标准为四点.一个配对t检验和秩的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SNR效率,抑制脂肪合成和图像质量分数.结果:与T2W FRFSE成像相比,T2W IDEAL FRFSE椎体和脊髓成像的信号-信噪比效率较高,T2W FRFSE成像与T2W IDEAL FRFSE成像(P<0.05).T2W IDEAL FRFSE和饱和脂肪T2WFRFSE相比,明T2W IDEAL FRFSE具有明显的脂肪抑制(P<0.01)和图像质量(P< 0.01).结论:与T2W FRFSE饱和脂肪相比,IDEAL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更稳定的信噪比效率.在3.0T磁共振脊柱成像中T2W IDEAL是一个有前途的技术.

    作者:徐涛;孟繁荣;武国宏;朱光宇;宋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莆田学院医学生近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莆田学院医学生近视情况与用眼习惯的相互关系.数据显示:莆田学院医学生近视100度以上高达80%.看书离书本太近,长时同学习而不放松眼睛,通宵玩电脑等不良的用眼习惯对医学生视力有明显的伤害.大学期间因不良的用眼习惯有74%的医学生近视口深(其中,加深50度以下占23%,加深50~100度占33%,加深100~200度占17%,加深200度以上占1%).

    作者:赖青青;连艳艳;蓝小霞;陈彩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位臂丛神经撕脱伤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的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臂丛神经高位撕脱伤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测定,探询其变化规律,可提供一种非影像学的诊断方法,用以鉴别臂丛神经的根性撕脱和非根性撕脱.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39只随机分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和高位非根性撕脱伤各6组及对照组,共13组.其中损伤12组分别以CarlstedtT法[1]颈椎后入路制成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和高位非根性撕脱伤损伤动物模型,于规定时间处死,抽取脑脊液和血液,定量测定MBP.结果:(1)根性撕脱伤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和脑脊液中MBP含量于损伤后均出现显著增高(P<o.01),有统计学意义;(2)高位非根性撕脱伤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中MBP含量于损伤后出现显著增高(P<0.01),而脑脊蒗中MBP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高位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血液中MBP含量均可出现显著增高.而脑脊液中是否出现MBP含量变化,则可以作为一项判断该损伤是否累及神经根的参考指标,有诊断意义.

    作者:翟饶生;宋智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大鼠脊髓损伤早期Survivivn表达规律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早期不同时间段内脊髓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表达变化规律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①假损伤组(对照组,n=8)与②损伤组(实验组,48只);假损伤组仅打开T10及部分T,、Tn椎板,实验组均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点(12h、24h、3d、5d、7d、10d)随机处死8只取材;分别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组织中Survivin表达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脱氧核糖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在损伤及周边脊髓灰、白质中偶有Survivin蛋白表达、实验组12h有极少表达、3d时可见较多Survivin蛋白表达,然后开始下降;10d时与对熙组比较仍有统计意义(P<0.05).在脊髓损伤后对照组有少量细胞凋亡;而试验组12h就出现大量凋亡细胞,3d达高峰,5d和7d明显减少,10d仍有少量表达;实验组24h、3d、5d、7d、10d细胞凋亡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Survivin表达呈上升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细胞凋亡成正相关,脊髓损伤后Survivin的表达升高参与了押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减轻脊髓损伤的作用.

    作者:孙海中;周成福;马晓茹;梁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