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

关键词:癌, 肾细胞,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鉴别
摘要: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 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血药浓度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乙睛一缓冲液(18:82)为流动相,缓冲液为磷酸二氢钠与四丁基硫酸氢胺混合水溶液;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inx4.6 film,5μ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35℃.以环丙沙星为内标,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290 nm.发射波长为488 am.结果:盐酸莫西沙星在0.25~5.0 μg·ml-1血药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可用于盐酸莫西沙星血药浓度的测定.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的检测和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 gp-39)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RA患者,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20例健康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LISA)检测血清HC gp-39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X线、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分析它们与HC gp-39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组血清HC gp-39的浓度为(31.95±18.54)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8.93±13.49)ng/ml(P<0.01)和SLE组(20.75±11.26)ng/ml(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HC gp-39的水平为(37.92±19.58)ng/ml,15例非活动期患者为(22.00±11.41)n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 gp-39水平与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CRP、RF、晨僵时间、DAS28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病程、X线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HC gp-39水平异常增高,提示血清HC gp-39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活动性及诊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方式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影像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55例患者制定放射治疗计划,通过CT和纤维支气管镜(FFB)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并行剂量学验证和定期复查随访.结果:CT引导治疗组和FFB引导组的1年生存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2%、80.3%和97.0%、90.6%:CT组患者无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发生;FFB组患者无早期、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对支气管肺癌有明显的控制疗效,具有微创的优势.CT引导植入定位准,适形好;FFB引导植入能够较好地解除气道梗阻.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激素对血浆皮质类固醇(COR)的影响.方法:择期长达12 h以上的手术35例,随机分为2组,激素组(n=20)于手术开始时静注甲强龙40 mg;对照组(n=15)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分别于术前(基础值)、插管时、术中每4h(超过16 h不再测量)、术毕、术后1、3 d各抽静脉血4 ml测血浆COR浓度.结果:术后1d激素组与对照组CO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与对照组COR术后1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神经外科长时间手术麻醉期间给予一定量的激素,可保护患者内源性肾上腺皮质的释放功能,防止术后第1天COR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与其高凝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与其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采用ELISA法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采用BayerACS:180分析仪测定血清叶酸(sF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叶酸正常组及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均显著增高(P<0.01),PC:A均显著减低(P<0.01),APTT、PT IN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银屑病叶酸减低组F1+2、D-dimer显著高于叶酸正常组(P<0.01),PC:A显著低于叶酸正常组(P<0.01).银屑病叶酸减低组叶酸水平与P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F1+2、D-dimer呈显著负相关,与APTT、PT INR 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叶酸水平的显著减低与其高凝状态密切相关,并成为影响高凝状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自然界真菌种类很多,与细菌相比,对人致病者相对较少.但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各种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术、导管插管等普遍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该类疾病的诊断困难、进展迅速、迁延不愈、病死率高,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从而造成抗真菌治疗的延迟.传统的培养方法检出阳性率低, 培养周期长.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

    目的:探讨单房囊性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分析每一肿瘤的囊壁、囊内间隔、壁及隔结节的平扫,尤为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8例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中,多房囊性者6例, 单房囊性者2例.CT平扫所有肿瘤均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囊性病变.部分病灶突向肾轮廓外:囊内密度不均7例;5例可见囊壁和,或内隔,其中囊壁不规则增厚和,或有结节者3例,3例伴有囊壁和,或内隔钙化.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与平扫相比囊壁、内隔、结节显示更为清楚;7例显示囊壁、内隔、壁结节发生不同形式的强化,其中,4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3例呈轻至高度进行性延迟强化;1例因囊壁钙化,有无强化分辨不清.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但表现不典型者,还需与其他肾脏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MRS表现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在磁共振波谱检查中的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MR波谱图,选择癌肿区域与非癌肿区域分别测定其波谱值,比较二者在不同区域的数值变化情况.评价磁共振波谱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区与非癌区的(Cho+Cre),Cit(CC/C)值分别为(2.35±0.78)和(0.82±0.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前列腺组织(CC/C)平均值小于1,而前列腺癌组织则大于2.结论:(CC/C)值在癌肿区域与非癌区域存在差别,MRS技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又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活性位点Asp48突变理论研究

    目的:利用点突变研究PrPlB中Asp 48的重要性.方法:理论研究采用分子力学原理,使用HyperChem 7.0的AMBER99力场.首先对PTP1B中Asp 48进行点突变,然后利用Polak-Ribiere共轭梯度法对复合物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结构的静电相互作用能、范德华相互作用能、二面角等指标,并通过比较突变后这些指标的变化,分析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变化.结果:突变后活性位点的形状、PIP1B的空间构象及底物与催化相关残基的相互作用能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D48K、D48I和D48T则导致底物与非催化相关残基的相互作用降低.结论:点突变对活性位点的形状、PTP1B的空间构象和催化活性的影响较小,但D48K、D48I和D48T会导致底物与PTP1B的结合能力下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异丙酚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致肾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清洁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10 ml/(kg·h).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SMA 1 h,下腔静脉微量输液泵持续输注O.9%生理盐水10ml/(kg·h].异丙酚组(P组)阻断SMA1 h,再灌注前5 min将持续输注的0.9%生理盐水10 ml/(kg·h)更换为等容异丙酚10 mg/(kg·h).于再灌注2h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Bcr);处死大鼠后取双侧肾,右肾皮质部制作组织均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左肾作病理标本.结果:与S组相比,I/R组SOD活性降低,MDA、BUN及Bcr含量升高(P<0.05);与I/R组相比,P组MDA、BUN及Bcr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光镜下I/R组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细胞水肿,球后毛细血管内堆积大量破裂红细胞;P组肾结构接近S组.结论: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可造成肾损伤,异丙酚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有机硒对大鼠血脂代谢影Ⅱ向的实验研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约为6~21 mg,广泛分布于脂肪组织以外的所有组织,以肝、胰、肾、心脏、脾、牙釉质、指甲、眼球等含量较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田.目前认为硒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发生有关.本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的有机硒蛋白粉对大鼠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的影响,阐述有机硒对脂代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胎儿体重的超声预测概况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产科的广泛应用.B型超声检查已成为胎儿体重预测的重要手段.准确预测胎儿体重对巨大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诊断以及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及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SLE患者与36名正常对照血浆中的FIB浓度,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疾病活动度的SLE患者FI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水平与SLE患者病程中出现的肾脏、心血管等脏器损伤存在一定联系.FIB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4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G(IgG)、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成正相关.结论:FIB可能参与了SLE的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泵出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是否存在主动泵出机制.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及2株敏感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聚积动力,比较加入能量抑制剂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稳态聚积量的变化.结果:5株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和2株敏感株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细胞内环丙沙星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均P<0.05),加入CCCP后耐环丙沙星菌株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较未加CCCP时增加12%~46%(均P<0.05),敏感菌株加入CCCP前后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无明显变化(均P>0.05).测试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聚积浓度与MIC值间呈负相关.结论: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中可能存在对环丙沙星的主动泵出机制,该机制可能参与了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对吸入性损伤大鼠肺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吸人性损伤大鼠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和致伤组分别在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高、低剂量肝素组气管内滴注低分子肝素.各组分别于致伤48 h后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右肺做肺组织干湿比,左肺做肺组织病理切片和Brdu免疫组化以观察肺上皮细胞的增殖.结果:与致伤组相比,高低剂量肝素组肺含水量、TNF-α和IL-6的含量下降,Brdu标记的肺上皮细胞数增高,两肝素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光镜下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正常,致伤组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而肝素组上述病理变化较轻.结论:低分子肝素大鼠气管内给药可以减轻吸人性损伤后引起的肺水肿和炎症反应,并有利于肺上皮细胞的增殖与修复.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SLE患者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以及与SLE疾病活动指数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表达,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SLE患者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ERα、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对该40例SLE患者进行SLEDAI评分,以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ER α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ER[3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与SLEDAI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8912,P<0.05).不同性别的SLE患者ERα、ERβmRNA表达量的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狼疮性肾炎患者的ERαmRNA表达量增高(P<0.05).结论:SLE患者ERαmRNA表达量增高,ERβmRNA的表达量降低,并且ERβm-RNA表达量与SLEDAI具有负相关性.有可能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性变化的指标.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

    宫经阴道切除手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42例.其中25例子宫体积≥12孕周.选择我院住院患者中完成经腹子宫切除术(trans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的病例,子宫体积、年龄、合并症相近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根据子宫体积、肌瘤生长位置、患者体重指数及腹壁厚度为影响因素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需要及术后并发症,阐述新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的体会.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糖对THP-1人单核细胞表达iNOS和IL-1β的影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高血糖可以影响单核细胞趋化、粘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本文在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的基础上,以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通过检测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IL-1β的情况,探讨高糖状态下免疫细胞功能的变化.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行腹部B超检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1)MS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7.39% vs 8.33%.P<0.001). (2)随着Ms各主要组分集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OR=4.149,95%CI 1.856~9.274).结论:M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MS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滑膜肉瘤的分子诊断进展

    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约占软组织肉瘤的7%~10%,具有高度恶性.近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滑膜肉瘤并非起源于滑膜,新的WHO组织学分类将其归为组织起源未明的软组织肿瘤.滑膜肉瘤的重要特征是能够向间叶和上皮方向分化.由于上皮样与梭形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布和分化程度存在差异,所以滑膜肉瘤呈现多样性的组织学形态,导致诊断困难.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