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常晓萍;陈宏

关键词:抗U1RNP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学
摘要:目的:分析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SLE患者,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者48例,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并与90例同期住院的抗U1RNP抗体阴性者进行比较.结果:抗U1RNP抗体阳性的患者光敏感、关节炎、雷诺现象的频率较高,抗Sm、ENA、CRP的阳性率明显增高,SLE疾病活动性指数(DA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在口腔溃疡、脱发、肌痛肌炎、心电图变化、指趾末端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肺脏受累、皮疹、发热和肾脏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抗U1RNP抗体是SLE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较大,抗U1RNP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24例报道)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痛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资料.24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为腹腔镜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状肾癌.采用2002年AJCC肾癌TNM病理分期:pT1N0M0 11例,pT2N0M0 7例,pT3T0M03例(其中pT3aN0M0 1例,pT3bN0M02例),pTN2M0 3例,病理分级:G1 14例,G2 7例,G3 3例.16例获随访,随访5~35个月,平均21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局部复发,13例无瘤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表现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肾癌的首选方法,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癌预后较好.

    作者:谢文虎;孙光;刘晓强;刘雨;王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屈光不正性弱视视皮层激活对视觉信号空间和时间频率依赖性的fMRI研究

    目的: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皮层激活对视觉信息空间和时间频率的依赖性.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及正常对照组在不同空间、时间频率棋盘格刺激下的脑皮层活动进行BOLD-fMRI研究.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对高空间频率或高时间频率视觉信息的敏感性下降.结论:弱视视皮层神经细胞同步化活动减弱,造成视信息传递与整合缺陷,这种缺陷在处理信息量大的视觉刺激时更明显.

    作者:郭明霞;张云亭;张权;李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末梢血与静脉血测定血糖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采血部位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测定的血糖值是否有差异以及相关性.方法: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指血第1滴、指血第2滴,立即用罗氏Advantage血糖仪测定上述3种标本血糖值,并同时用Beckman 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浆血糖值.结果:血糖仪测定指血,第1滴指血血糖值高于第2滴,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血均低于生化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血糖值,静脉血较指血高8.7%;同一个体其静脉血浆标本测定值显著高于指血.结论:指血第1滴血血糖值更接近于静脉血浆血糖值,因此第2滴指血不宜采用;静脉血浆适用于全自动生化仪,但不适宜血糖仪,数值偏低.因而建议沿用某一固定的取血方法及检测方法,依此来进行血糖的监控和比较.

    作者:李雪晶;孙丽莎;马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结肠定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硫酸沙丁胺醇口服结肠定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以C18为色谱柱,以磷酸二氢钠溶液-甲醇(85:15)用磷酸调节pH=3.10±0.05做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 nm.结果: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RSD为0.63%,硫酸沙丁胺醇在16~112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99.49%;本品含量符合要求.结论:含昔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以有效控制本品的质量.

    作者:米莹;房志仲;王晶晶;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SA)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患者,进行7 h以上多导睡眠监测(PSG),并测量患者睡前和夜间凌晨2点血压.结果:中度、重度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夜间与睡前血压比值(N/D)均较健康组高,SA患者轻、中、重组组间N/D SBP、N/D DBP、N/D MAP比较有意义(P<0.05),在控制年龄,体块指数和高血压病史等因素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N/DSBP、N/DDBP、N/DMA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9,0.523,0.569(P<0.01);AHI每增加1次/h,N/D SBP增加0.001(R2=0.216,P<0.01);N/DDBP增加0.003(R2=0.330,P<0.01);N/D MBP增加0.002(R2=0.331,P<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有影响,随睡眠呼吸暂停程度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程度加重.

    作者:张宇;陈宝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及近期预后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能使梗死相关动脉得到快速、完全和持久的开通,从而达到缩小梗死范围,保持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

    作者:杨国红;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合并严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术前用药的探讨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治愈率要低于非妊娠期妇女.而在人工流产术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必须经过治疗,真菌学检查阴性才能进行手术.

    作者:蔺真仙;魏振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龄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损伤,随着社会老龄化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其中并存糖尿病者,不仅影响愈合和增加感染机会,而且大大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和手术风险,加重了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严重时引起心、脑血管、肾和视网膜等多脏器功能病变[1],甚至导致死亡,故合并糖尿病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更为困难.

    作者:董梅;齐宝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与Cajal间质细胞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及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CCL4溶剂大腿根部皮下注射法制作肝硬化模型,用葡聚糖蓝-2000作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道传输,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胃肠道c-Kit阳性间质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胃肠动力明显减弱(P<0.05);胃肠道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道传输减弱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减少有关.

    作者:唐飞;吕洪敏;向慧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蚁王风湿灵胶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蚁王风湿灵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药理实验方法对本品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观察.镇痛实验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抗炎实验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大鼠足肿胀模型、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以及对小鼠和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的观察.结果:蚁王风湿灵胶囊与空白对照组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蚁王风湿灵胶囊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吕菁菁;房志仲;李晓华;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会属蛋白酶MMP-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2与胎膜早破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5例胎膜早破足月产妇、30例临产胎膜完整足月产妇及20例未临产胎膜完整足月产妇胎膜中MMP-2、MMP-9、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MP-2、-9蛋白在胎膜早破组表达明显高于临产组和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临产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IMP-1、-2蛋白对照组表达高,临产组次之,胎膜早破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膜组织中MMP-2、-9升高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MMP-2、-9及TIMP-1、-2在胎膜早破患者的胎膜组织中表达失衡导致胎膜破裂.

    作者:范爱萍;王素兰;郭敏;吴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小肠胃黏膜异位症3例报道

    胃黏膜异位症是胚胎发育期部分胃黏膜组织异位于邻近或远处器官所致[1],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食管、美克尔憩室、肠道重复畸形囊肿多见[1,2],除先天性畸形以外,距Treitz韧带以下小肠胃黏膜异位症少见[3].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许翼麟;朱理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5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规律,探讨预防措施.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失血性休克或术中低血压48例(13.6%),脑脊液漏17例(4.8%);脊髓损伤22例(6.2%),其中截瘫3例(0.8%);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3例(0.8%).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严重,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和及时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袁建军;徐天同;胡炜;田融;张学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部分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873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46例(占74%),排除冠心病患者227例(占26%).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由造影所示的病变支数表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单个危险因素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和低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DM:OR=1.919,95%可信区间:1.186,3.104,P=0.008,高LDL-c:OR=1.881,95%可信区间:1.352,2.617,P=0.000).性别分组后,男性组中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2.273,95%可信区间:1.449,3.565,P=0.000),女性则以糖尿病(OR=2.197,95%可信区间:1.028,4.696,P=0.042)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高LDL-c是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男性组中更为突出.但其他危险因素如性别、低HDL-c、高血压病和高龄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尿酸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其它危险因素间接对冠心病的发生起作用.

    作者:张玲;杨万松;许纲;郑心田;李广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抗U1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SLE患者,其中抗U1RNP抗体阳性者48例,分析其主要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并与90例同期住院的抗U1RNP抗体阴性者进行比较.结果:抗U1RNP抗体阳性的患者光敏感、关节炎、雷诺现象的频率较高,抗Sm、ENA、CRP的阳性率明显增高,SLE疾病活动性指数(DA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两组在口腔溃疡、脱发、肌痛肌炎、心电图变化、指趾末端血管炎、血液系统受累、肺脏受累、皮疹、发热和肾脏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抗U1RNP抗体是SLE患者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抗U1RN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较大,抗U1RNP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常晓萍;陈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体外释放度考察

    目的:考察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体外释放度影响因素,建立其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释放度,色谱柱:Kromasil-C18(Φ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钠溶液(15:85),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0 ml/min.结果:药物体外释放受释放方法和释放介质的影响.体外释放曲线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3批样品释放度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硫酸沙丁胺醇结肠定位缓释片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依据.

    作者:王晶晶;房志仲;米莹;杨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1型的表达

    目的: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型(GLAST)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表达变化,探讨GLAST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kg-1(B组)、吗啡20 μg·kg-1(C组)、吗啡10 μg·kg-1+纳洛酮10μg·kg-1(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kg-1(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LAST表达.结果: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脊髓背角GLAST表达下调.结论:脊髓GLAST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作者:陈怡;于泳浩;石钊;王国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薯蓣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建立测定心肌组织样品中腺苷酸含量的RP-HPLC法,并观察薯蓣皂苷(D)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薯蓣皂苷进行干预,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组),薯蓣皂苷高剂量组(DH组),薯蓣皂苷低剂量组(DL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100 mmol·L-1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10:1)缓冲液(pH=6.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54 nm,测定心肌组织ATP、ADP、AMP含量、腺苷酸池(TAN)水平.结果:ATP、ADP、AMP在浓度2.5~320 μg·ml-1(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ATP 97.5%、ADP 105%、AMP 99.5%;批内RSD分别为0.9%、1.0%、0.8%,批间RSD分别为3.1%、3.3%、3.2%.结论:该方法可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大鼠心肌腺苷酸含量;薯蓣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范晓静;焦建杰;赵云茜;王玮;康毅;娄建石;张真;于雷;高卫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巯基化壳聚糖-质粒DNA纳米粒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的研究

    目的:通过巯基化修饰将壳聚糖改性成巯基化壳聚糖,以巯基化壳聚糖与质粒DNA(pDNA)结合,制备巯幕化壳聚糖-pDNA纳米粒.方法:在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的催化作用下,巯基乙酸与壳聚糖通过酰胺键结合,形成巯基化壳聚糖.以5-5'-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法检测巯基化壳聚糖的巯基含量;通过复凝聚法使巯基化壳聚糖和报告基因质粒pcDNA3.1(+)-EGFP结合,制备巯基化壳聚糖-pcDNA3.1(+)-EGFP纳米粒,透射电镜检测纳米粒形态和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纳米粒对pcDNA3.1(+)-EGFP的包封率,DNase Ⅰ处理该纳米粒,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产物.结果:EDAC能有效地使壳聚糖巯基化,1g巯基化壳聚糖的巯基含量为(202.85±3.05)μmol(n=6);巯基化壳聚糖能有效地与质粒pcDNA3.1(+)-EGFP结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包封率大于90%;电镜下该纳米粒的粒径在300~350 nm之间,为不规则球型.经DNase Ⅰ处理和电泳分析表明该纳米粒能保护pcDNA3.1(+)-EGFP免受DNase Ⅰ的降解.结论:筑幕化壳聚糖pcDNA3.1(+)-EGFP纳米粒有较好的包封效果、适度的粒径和良好的保护内部质粒抗核酸酶水解的能力,巯基化壳聚糖可能成为基因递送的非病毒载体.

    作者:陈斌;马世坤;高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5-羟色胺及其受体对胃肠功能影响以及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

    5-羟色胺(5-HT)既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又是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已知5-HT受体(5-HTR)至少存在7种类型,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的是5-HT1、5-HT2、5-HT3、5-HT4和5-HT7受体.

    作者:王宏;唐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