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飞;杜文延;赵云波
目的:对医用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钙磷涂层、钙磷银涂层与未处理镁合金植入体一起进行兔下颌骨内植入实验及体外抑菌试验,以评价不同涂层及未处理镁合金植入体的骨诱导性、抑菌性能.方法:上述材料无菌条件下植入兔下颌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后取材,采用X线图像分析处理系统、体外抑菌实验来评价骨修复状况及不同镁合金植入体的抑菌性能.结果:本实验三种植入体中钙磷银镁合金植入体的骨修复效果要好于钙磷组,钙磷组要好于未处理组;钙磷银涂层镁合金植入体具有抑菌性能,钙磷组及未处理组镁合金植入体不具备抑菌性能.结论:钙磷银涂层镁合金植入体具有抑菌作用.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钙磷银涂层镁合金植入体,能更好的诱导骨修复,其中以钙磷银涂层镁合金的骨修复效果好.
作者:苗波;姜德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 是儿童骨科常见疾病之一, 其诊断和治疗也较困难.1000年前Hipkosates首先报道此病,直到1935年,Ortalani发明Ortalani试验,DDH患者才得以早期诊断,对DDH的早期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义.在长期的临床和试验研究中,广大学者们积累了DDH早期诊断的丰富经验,笔者将近几年来对该病早期诊断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立军;杨根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全瓷材料学的研究发展,尤其是铸瓷的强度和美观可满足许多临床修复的要求.由于全瓷修复体无金属基底,因而其光学效果优于金瓷冠,颜色与半透明性更佳,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铸瓷因有与牙釉质接近的透明度和折射率,外观颜色与天然牙相差无几,可达到佳美学效果.但是修复体碎裂则成了限制其发展的障碍.利用铸瓷修复体修复Ⅱ类洞型缺损,嵌体是外形线长的修复体,只能在龋坏率低、牙冠有足够高度和余留牙壁的厚度以使其获得固位与抗力.所以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侯玉泽;侯玉一;刘杰;肖月;朱建华;李德超;高士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不断向更可靠更精细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这个领域中的微创手术则代表了新技术.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手术切口通常为20~30cm,尽管拥有良好的手术视野,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失血和术后较长时间的恢复.我们2007-02~2008-06施行后外侧小切口THR151例患者168例髋,分析如下.
作者:丁强;尚宏喜;刘安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从小鼠骨髓中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前体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IL-4对小鼠DC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分离,去除悬浮细胞,将贴壁细胞分为2组,第1组加入重组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第2组加入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联合培养.诱导的DC经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离的DC前体经8~9d的培养,镜下随机取8个视野进行细胞计数,第1组细胞数量是85.38±3.42;第2组细胞数量是119.25±3.96,两组间DC数量有显著差异(t=3.19,P<0.05).且细胞纯度达90%以上,具有典型的树枝状或裙褶状突起.结论:用GM-CSF和IL- 4联合作用更能促进DC的体外扩增及分化.
作者:肖景莹;蔡连顺;代月;陈光;车世伟;齐宗春;毕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急诊科于2007-04~2009-04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7例,均为急诊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凤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临床危害很大的中耳疾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主要以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上皮脱屑堆积为特征,虽然其不产生与恶性肿瘤同样的无限增殖,但它可引发骨质破坏,侵蚀中耳及内耳的结构,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严重危害生命.目前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本试验重在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姚雅芬;李艳丽;牟基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视神经挫伤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损伤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致永久性视功能丧失,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病.
作者:安丽;刘远光;王玉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 SP)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更好地治疗本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8-01收治的118例SF的临床资料.其中行X线检查118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42例.根据Hardegger和Miller的分型方法分别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9~50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非手术组79例,优良率为78.48%.手术组39例,优良率为79.49%.结论:多数SF无需手术治疗,经短期制动及功能锻炼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移位严重及浮肩损伤等应强调手术内固定.
作者:付庆斌;赵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前景,为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治疗提供又一新的可行方法.我们对2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了双重介入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胡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凋亡抑制蛋白Livin蛋白在舌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舌黏膜和45例舌癌标本中PTEN及Livin蛋白的表达,并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PTE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正常舌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T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5. 0%,②Livi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正常舌黏膜中全部阴性表达,T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率为53.0%,两者阳性表达与舌癌高、中、低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舌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TEN和Livin的表达与舌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T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低,说明PTEN失活在T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Livin抑制TNF-a和细胞色素C通路,表现为抗细胞凋亡,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指标.
作者:隋长德;苗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的64层VCT扫描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5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64层VCT扫描,原始数据采集完后,按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2mm,单侧FOV9.6cm放大重建,再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漫游(VR)及其叠加技术等后处理方法观察内耳结构.结果:MPR清晰显示听小骨长轴,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蜗窗和内听道的骨性解剖结构;MPR图像可同层显示面神经管的鼓室段和垂直段;VR三维立体图像直观显示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蜗窗、面神经、面神经隐窝和内听道的膜性立体图像.在MPR图像上面神经管垂直段距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46mm、4.53mm;面隐窝底距面神经管的平均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02mm、1.03mm.结论:64层V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并明确其分类,为电子耳蜗的植入提供依据,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刘元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基因敲除(gene knock out)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都是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二者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近来有很多文章常把二者搞混,常见的是误把本属基因沉默的RNA干扰(RNAi)说成是基因敲除.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二者的特点和异同.
作者:吕学诜;吕仁杰;吕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栓塞是由栓子随着血液循环,经过颈动脉或椎动脉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发生急性闭塞,引起其供血区缺血坏死,产生一系列相应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其中心源性栓子占60%~75%,而有以房颤是常见原因[1].本院自2005-07~2007-10共收治房颤致脑栓塞42例,我们用罂粟碱注射液配合抗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海城;姜雪萍;王长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因此,探索老年疝的特点及治疗已渐成为外科医生的重要课题.我院自2001-09~2007-12,共用聚丙烯网塞及网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为106例次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内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随访1~7年,无一例复发,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玉强;李淑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药物新剂型和新品种不断涌现,合并用药越来越多使用.由于药物的理化特性、剂型、作用和机制的差异,合并用药可导致或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促进和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笔者对我院2008年处方进行抽查,并对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逐一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赵宏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250mm),乙腈/1%冰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结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有效可行.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不同剂型刺五加的质量评定及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胡广东;胡新海;宋铁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确诊后行经尿道电切术,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1年.结果:20例患者随访6~18月,13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症状缓解,3例复发,无癌变.结论:腺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恶变率低,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桂士良;秦文波;都艳梅;李素飞;罗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血管生成素-2、Ki-67和CD31在血管瘤增生及退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CD31、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D31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退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p65、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核转录因子p65与血管生成素-2相关性分析在血管瘤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P<0.01);核转录因子p65与Ki-67相关性分析在血管瘤发展过程中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血管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素-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核转录因子p65可能通过正向调控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而促进血管瘤的形成;核转录因子p65可能成为新的血管瘤病理分型标记物.
作者:毕庆伟;赵雯雯;包殿瑞;刘树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对胰腺康口服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光照、高温等加速试验及留样观察试验对三批胰腺康口服液的内控指标进行测定,考察其稳定性.结果:三批制剂内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胰腺康口服液稳定性良好.
作者:张宇;高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