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

胡广东;胡新海;宋铁兵

关键词:刺五加, 刺五加苷E,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探讨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250mm),乙腈/1%冰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结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有效可行.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不同剂型刺五加的质量评定及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因敲除与基因沉默

    基因敲除(gene knock out)与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都是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两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二者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不同.但是,近来有很多文章常把二者搞混,常见的是误把本属基因沉默的RNA干扰(RNAi)说成是基因敲除.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两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二者的特点和异同.

    作者:吕学诜;吕仁杰;吕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长托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我院急诊科于2007-04~2009-04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7例,均为急诊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凤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影响大鼠异位内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6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青蒿琥酯10mg/kg·d、青蒿琥酯50mg/kg·d、青蒿琥酯100mg/kg·d,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各给药组大鼠第3次剖腹种植物体积缩小,与第2次剖腹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3次剖腹时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2)青蒿琥酯治疗后各组的大鼠异位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随着青蒿琥酯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表达和MVD数量与同时间的空白组相比明显减少.(4) 青蒿琥酯各治疗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5)空白对照组异位内膜MVD数量与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种植物体积、抑制异位子宫内膜VEGF蛋白表达及减少MVD数目,证实它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表达实现其对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有望成为EMs抗血管生成治疗新药.

    作者:王丹;宋继荣;曲亚兰;卢北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术80例分析

    自60年代始,全国推广应用宫内节育器(IUD)至今,已有很多妇女进入绝经期,绝经后IUD未取出给大部分中老年妇女带来一定的思想压力,由于绝经的卵巢功能减退,并逐渐消失,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器官出现萎缩,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使宫内节育器错位,嵌顿给取器带来很大困难,且取器时易发生出血、疼痛,取器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刁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为了减少中晚期宫颈癌的转移及手术后复发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手术不能癌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介入治疗已成为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药物在动脉内浓度高,疗效好,副反应轻,病人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现就其介入治疗中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朱英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 是儿童骨科常见疾病之一, 其诊断和治疗也较困难.1000年前Hipkosates首先报道此病,直到1935年,Ortalani发明Ortalani试验,DDH患者才得以早期诊断,对DDH的早期治疗起到重要作用义.在长期的临床和试验研究中,广大学者们积累了DDH早期诊断的丰富经验,笔者将近几年来对该病早期诊断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立军;杨根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68例后外侧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不断向更可靠更精细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这个领域中的微创手术则代表了新技术.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手术切口通常为20~30cm,尽管拥有良好的手术视野,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失血和术后较长时间的恢复.我们2007-02~2008-06施行后外侧小切口THR151例患者168例髋,分析如下.

    作者:丁强;尚宏喜;刘安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种药物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其猝死发生可能性也很高,因此,除抗缺血等治疗外,积极早期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内皮功能、稳定已破裂的斑块治疗,对UAP控制,防止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几年来,我院在抗缺血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奚广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30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三大高发病之一,也是神经科收住院的主要病种,肺部感染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合并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其预后,往往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直接原因,甚至超过脑血管病本身,如何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我科住院的188例脑血管病中合并肺部感染30例的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9例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健康教育反馈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和具有胃黏膜的Meckel 憩室.其中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故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又称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GS)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un ulcer,DU)[1].消化性溃疡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疼痛具有周期性发作特点,一般秋冬至早春为好发季节.经内科治疗后容易复发,也容易引起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约有5%胃溃疡病例可以发生恶变[2].

    作者:苏红梅;王玉萍;戚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靶向参芎明胶微球的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肺靶向参芎明胶微球.方法:以天然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材料,用乳化法制备参芎明胶微球.结果: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包封率为52.40%,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用乳化法制备的参芎明胶微球有良好的应用研究前景.

    作者:于莲;张传美;李爱臣;董宇;张喆;马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250mm),乙腈/1%冰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 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结果: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有效可行.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E的含量的有效方法,可用于不同剂型刺五加的质量评定及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作者:胡广东;胡新海;宋铁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IL-4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培养的影响

    目的:建立从小鼠骨髓中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树突状细胞(DC)前体的方法,研究细胞因子IL-4对小鼠DC体外增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分离,去除悬浮细胞,将贴壁细胞分为2组,第1组加入重组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第2组加入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联合培养.诱导的DC经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离的DC前体经8~9d的培养,镜下随机取8个视野进行细胞计数,第1组细胞数量是85.38±3.42;第2组细胞数量是119.25±3.96,两组间DC数量有显著差异(t=3.19,P<0.05).且细胞纯度达90%以上,具有典型的树枝状或裙褶状突起.结论:用GM-CSF和IL- 4联合作用更能促进DC的体外扩增及分化.

    作者:肖景莹;蔡连顺;代月;陈光;车世伟;齐宗春;毕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尝试眼科护理教学方法之改进

    中国2000年对北京郊区15岁学生的调查发现,近视患病率男性为36.7%,女性为55.0%.近视已成为全球性的医学社会问题.作为眼科教育工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学习和把握用眼卫生知识,学会爱护眼睛,保护眼睛.我们尝试改进眼科护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屈光不正延伸为眼视光教学.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眼镜配带知识、眼保健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爱护眼睛,保护眼睛,就业后能为人们提供全新概念的眼睛医疗和保健的全方位、全程的服务.下面就此问题浅谈眼科护理教学方法改进的体会.

    作者:张扬;姜晓艺;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TEN及Livi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凋亡抑制蛋白Livin蛋白在舌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舌黏膜和45例舌癌标本中PTEN及Livin蛋白的表达,并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PTE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正常舌黏膜中全部阳性表达,T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5. 0%,②Livi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正常舌黏膜中全部阴性表达,TSCC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率为53.0%,两者阳性表达与舌癌高、中、低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舌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TEN和Livin的表达与舌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T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低,说明PTEN失活在TS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Livin抑制TNF-a和细胞色素C通路,表现为抗细胞凋亡,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指标.

    作者:隋长德;苗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MVD-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微血管密度(MVD -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9例宫颈癌患者及对照组HIF-1α的表达情况及测定MVD -CD105值.结果:HIF-1α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各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1α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 .HIF-α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表达值,两者呈正相关(r<0.712,P<0.05).结论:HIF-1α在宫颈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说明HIF-1α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MVD-CD105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发展程度相关,说明血管生成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HIF-1α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二者密切相关,说明宫颈癌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毅;胡玉红;杨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黏液型铜绿假单胞的耐药特性,探讨其耐药机理,为临床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K-B法分别测试40株黏液型和40株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40%~60%.结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耐药性较弱,且明显弱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但因其存在生物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时,应注意是否为黏液型,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陈利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用镁合金微弧氧化后不同涂层抑菌性及骨诱导性的研究

    目的:对医用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钙磷涂层、钙磷银涂层与未处理镁合金植入体一起进行兔下颌骨内植入实验及体外抑菌试验,以评价不同涂层及未处理镁合金植入体的骨诱导性、抑菌性能.方法:上述材料无菌条件下植入兔下颌骨,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后取材,采用X线图像分析处理系统、体外抑菌实验来评价骨修复状况及不同镁合金植入体的抑菌性能.结果:本实验三种植入体中钙磷银镁合金植入体的骨修复效果要好于钙磷组,钙磷组要好于未处理组;钙磷银涂层镁合金植入体具有抑菌性能,钙磷组及未处理组镁合金植入体不具备抑菌性能.结论:钙磷银涂层镁合金植入体具有抑菌作用.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的钙磷银涂层镁合金植入体,能更好的诱导骨修复,其中以钙磷银涂层镁合金的骨修复效果好.

    作者:苗波;姜德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CT诊断及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此病的诊治,关系到患儿今后人生,引起患儿家属及医务人员高度关注.本文收集48例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梁烈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核壳纳米纤维增强义齿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对牙科基托树脂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方法:采用铺层法将 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按照不同的质量分数加入到基托树脂中,空白组是纯基托树脂;用65mm×10mm×3mm的标准模具制作试样,每组8个.在万能力学测试机上用三点弯曲法测试各组的弯曲强度、模量,结果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SEM观察各组样条断面纤维与树脂界面及纤维分散状态.结果:1%纳米纤维增强组弯曲强度和模量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21.2%、11.3%,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SEM结果显示纤维分散较好,试样断面拔出的纤维表面粗糙,二者界面较好.结论:PAN-PMMA核壳纳米纤维能够提高基托树脂基质的力学性能.

    作者:杨清岭;林瑞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